唐朝的高力士是不是个力士?唐朝的
不是,只是叫这个名字而已。他是个文官。
高力士传
作者:张京宏
时间:二OO五年八月十四 星期天
地点:上海
体裁:传记
编号:SN_ZZYLS_ZJH_20050814_001ZJ
备注:两京做菜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说明:历史常识 非商业用途
引言
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高力士墓墓道口自从1999年抢救性发掘后被发现。
我记得当时我是大学二年级,放假回老家蒲城,坐在公交车上,有人手里拿了两根什么骨头,司机问他,他说,这是高力士的肋骨!司机笑笑说,你个捣蛋垂垂。
...全部
不是,只是叫这个名字而已。他是个文官。
高力士传
作者:张京宏
时间:二OO五年八月十四 星期天
地点:上海
体裁:传记
编号:SN_ZZYLS_ZJH_20050814_001ZJ
备注:两京做菜卖,五溪无人采。
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说明:历史常识 非商业用途
引言
高力士墓位于陕西省蒲城县保南乡山西村,它是唐玄宗泰陵惟一的陪葬墓。高力士墓墓道口自从1999年抢救性发掘后被发现。
我记得当时我是大学二年级,放假回老家蒲城,坐在公交车上,有人手里拿了两根什么骨头,司机问他,他说,这是高力士的肋骨!司机笑笑说,你个捣蛋垂垂。
后来,我高三文科班的同桌,姓李,后来考上了汉中师范学院,她家就是保南的,我核实了一下,果然是发掘出来高力士的墓道。
一
高力士(684~762)中国唐代玄宗时当权宦官。潘州(今广东高州)人。本姓冯。少年被阉,圣历元年(698)入宫。武则天以其聪慧,令给事左右。一度被逐,宦官高福收为养子,遂冒姓高。
后复入宫,为宫闱丞。李隆基(见唐玄宗)为藩王时,他倾心附结,参与宫廷政变立功。后李隆基即位,又深得信任。高力士常宿禁中,四方进奏文表,必先过目,小事便自行裁决。玄宗说“力士当上(值日),我寝乃安”。
内外大臣皆厚结之以取将相位。太子李亨(后为肃宗)呼之为二兄,诸王、公主呼之为阿翁,驸马辈呼之为爷。他的资产富过王侯。曾修佛寺铸钟,宴公卿,规定击钟一次须纳礼钱10万,谄媚他的人击至20杵,少者亦至10杵。
高力士平素谨慎,又善于观察时势,所以久受宠任,于朝廷内外亦无大恶名。但他对玄宗晚年用人行政有颇大影响,对天宝时政治腐败有一定的责任。肃宗上元元年(760),因保护禅位的玄宗,为当权的宦官李辅国所恶,被流放巫州(今湖南黔阳西南)。
宝应元年(762)赦还,至朗州(今湖南常德)卒。
二
“白发宫女说天宝遗事”,说的是沧桑巨变。辉煌的盛唐在这个辉煌的创造者之一唐明皇李隆基手里,很快就成为过眼云烟。潇洒君主、风流皇帝,转眼长眠于黄土之下,留下是非功过、缠绵情事、生死离别,由后人评说。
高力士出身非常显赫,在宫里的地位也位极人臣,唐玄宗对他也是礼敬有加,感之念之。高力士本是贞观年间湖南的部落酋长(安南大将军)冯盎的曾孙,冯家谋反,被太宗查抄,满门被抄。冯君衡年仅11岁的儿子冯元一,免死,但被阉割,送入长安入朝当了宦官,改名力士。
力士投靠阉人高延福做养父,遂改姓高。高延福是个贪得无厌的奸臣,他以为管朝中养马大有钱粮可捞,于是面奏唐睿宗,请求派他去掌管养马的差事。后经皇上准奏,高延福便离开朝廷来到高州府专管养马的差事了。
唐玄宗李隆基做了皇帝以后,就派宰相姚崇到高州府找高延福,检查养马情况。高延福一听此事,吓得心惊肉跳,整天愁眉苦脸不知如何是好。高力士见养父如此闷闷不乐,便问是何故。高延福考虑再三,迫于无奈只好如实说出原委。
原来高延福平日花钱无度,每天大饮大食,把养马的粮草都卖光了,弄得匹匹马都骨瘦如柴,此番皇上派姚宰相来检查养马,如何交得了差呢?高力士听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便劝慰养父说:“此乃小事一桩,孩儿自有办法对付,父亲只管放心好了。
”
一日,姚崇来到高州府城四处找不到高延福,以为他在野外牧马未归,便即刻骑马到城郊山坡上到处观望,依然不见高延福的踪影,见到的却是一群拴在大小树上的瘦马,再一细看才发现一个小伙子累得满身大汗在边割草边喂马,便上前问道:“为何你孤单一人在割草喂马?如此割草喂那么一大样马,何时才能把马喂饱?”高力士便哭丧着脸说:“大人有所不知,家父高延福患病数月,而且病情一天天加重,无钱医治,连马粮都卖光了,至今尚未能把病医好。
”“你就是高延福的儿子?”姚崇似信非信反问了一句。高力士显得无可奈何地答道:“是的,朝廷派家父管养马,如果马养不好,皇上怪罪下来,家父丢官丧命是小事,朝中有战事时没马用那才是大事啊!”姚崇听了这一番活深感高力士不仅是个孝子,而且不辞辛劳替父养马对朝廷一片忠心,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当即免了高延福的罪。
三
唐自武则天当政,局势多变故。武则天死后,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各种政治势力斗争十分激烈,政局极不稳定。景龙二年即公元708年,当时的临淄王李隆基在自己的藩邸召集才勇之士,积累力量,蓄势待发,图谋帝位。
善于观察局势和识别人才的高力士看准了李隆基的政治实力,也看准了李隆基是个能成事的人,于是为李隆基明中暗里办了不少事,很快就被李隆基引为知己。
两年后,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以及武氏党羽,拥自己的父亲李旦复帝位。
李旦人才平平,但谦让,有自知之明,一生三次让出皇帝位,因而死后谥睿宗庙号。其大“睿”,就在于能在自己众多的儿子当中,立李隆基为太子,成就盛唐基业。
李隆基当上太子,高力士有参与谋划之功,被提拔为朝散大夫、内给事,掌管宫内百事,常侍太子左右,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
又过了两年(公元712年),高力士又协助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将太平公主及其死党铲除。这一仗胜利,高力士因功升迁银青光禄大夫、行内侍正员。到了李隆基正式当上皇帝的开元初年,即公元714年,加封高力士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
高力士权倾朝野,各地进奏的文表,必先呈报高力士阅后才能进呈皇帝,一般的小事他自己做主。于是全国上下纷纷讨好高力士,就连历史上有名的李林甫、杨国忠等也都是因为巴结上高力士才官居高位的。玄宗皇帝的太子李亨称高力士为“二兄”。
至于皇室诸王、公主、驸马等皇亲国戚则尊称高力士为爷、翁等,唐明皇李隆基也不叫高力士的名字,称呼他:将军。
高力士还结过婚,娶妻吕氏。吕氏因为嫁高力士,他父亲和弟弟都当了大官。吕氏的母亲去世,葬长安城东,葬礼十分隆重,朝廷内外看着高力士的面子,争相前往祭奠,自吕家至墓地,送葬的车马连在一起,十分壮观。
四
及至“马嵬之变”,御林军将领陈玄礼、韦谔恃众逼宫,请求玄宗处死杨贵妃,玄宗说:“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一力佑护,面对那样一个特殊的紧要关头,高力士进谏:“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深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通鉴》卷218),高力士这个时候挺身而出,他唯一考虑的却是唐玄宗的安危,“将士安则陛下安,陛下安则天下安矣!”
五
安史之乱平息以后,玄宗被迎接回朝,并尊为“太上皇”。
儿子肃宗不希望太上皇管朝政,儿媳、肃宗皇后张良娣及太监李辅国就暗中配合,常常挟制迫害玄宗,一般旧臣,早都忙着投靠新主子邀宠去了。唐玄宗左右只有一个人陪伴,那就是高力士。
上元元年即公元760年,太监李辅国强迫玄宗迁居西内太极宫,玄宗骑马行至武门,五百名禁兵手执雪亮的兵刃挡住道路。
玄宗受了惊吓,掉下马来。高力士勃然大怒,走上前去面斥李辅国:“上皇四十年太平天子,尔欲作弑军贼乎?”他的气概把李辅国镇住,语塞而退。玄宗握住高力士的手流着泪说:“今日若非将军,朕几不保!”
高力士的行为,得罪了李辅国,不久李辅国就勾结张良娣私下诏书,将高力士流放到了巫州(今湖南黔阳县)。
这时候的高力士已是77岁高龄。高力士在流放中,写了一首诗,这是世上仅存的一首诗高力士的诗《感巫州荠菜》:“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有殊,气味终不改。”他托物言志,表明自己无论在哪儿,无论是什么处境,都忠心不改。
六
唐代宗即位,大赦天下,高力士敕归西安,在路上听人说玄宗肃宗都已作古,“遂望北恸哭,白发萧然”,三日不食不饮,一恸而亡,这一年高力士79岁。应当说,这个荣与辱大起大落的著名宦官,在当时的历史环境里,基本做到了一个古代忠臣的所能做的一切。
肃宗死后即位的代宗皇帝,依照唐玄宗的遗诏:令高力士死后陪葬泰陵。
七
开创“开元盛世”盛唐辉煌的唐玄宗只有高力士一人陪葬。唐玄宗至死,把人世的冷暖炎凉,繁华丧乱都经历了,朝廷上下的冷暖切换、人事更迭,让他感到,能够与他荣辱与共的,只有远在流放地的宦官高力士了,因而做出了遗言:让高力士一人陪葬。
高力士一生,对唐朝有贡献,但也对造成安史之乱、国家动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过文献资料表明,他有时候头脑倒比皇帝还清晰。唐玄宗曾想把天下事交给李林甫处理,自己外出,高力士极力反对,并说:“天下柄不可假人”。
李林甫是有名的奸臣。高力士的主张,对保护唐玄宗的地位是有好处的。安史之乱时,高力士随玄宗避乱入蜀,肃宗在灵武即皇帝位,李隆基在蜀中听到后,高兴地说: “我没有什么可忧愁的了”。对此,高力士不同意地说:“两京失守,生人流亡,河南汉北,尽为战区,天下痛心,而陛下以为何忧,臣不敢闻命。
”可见,他当时境界比玄宗还高。
站在封建正统的角度分析,他倒没有专权祸国、图谋废立等不轨的行为,《新唐书》上说他:“生平无显大过”,也算公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