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限制孩子交朋友 这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对幼儿交往能力发展的建议。乍看之下,也许您会觉得上面这些测试题,孩子太容易做到了,其实真是这样吗?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我们以往认为的一些常识成了您了解孩子交往能力的误区。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 从上面的测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固定交往的朋友有多重要。
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能给人开朗的感觉,这就是“会交际” 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
孩子和新伙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础,例如彼此真诚对待、能和朋友分享、能愉快地玩在一起等。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礼貌不周全没关系 孩子待人接物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
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 孩子的“交际”不是成人的“公关”,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但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让孩子学会和家人和谐相处是他人际交往的基础。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 有时候会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训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这些家长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例如识字多或英语说得好。 其实,这些家长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对别人付出同情心。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上面的测试题中还提到,孩子应该对处于弱势的人(如乞丐、流浪汉)表示应有的尊重,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六:家长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家长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有个妈妈虚荣心很重,每当她带着孩子见到熟人,孩子还没有说话,妈妈就先开了口:“我们家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羞怯。”其实,妈妈就是担心孩子说话笨嘴笨舌,说得不得体而让她没面子。
这样一来,孩子本来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讲出口了。 当家长代替孩子交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这样做,家长虽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却损失了可贵的交往机会。 KindyROO澳洲亲亲袋鼠国际婴幼儿早教中心是具有二十九年历史,全球拥有逾百间中心,服务过逾五十万家庭,受澳洲医学界、教育界以及澳洲学者联合会(ASG)认证和推荐的国际婴幼儿启育机构。
成立于1982年; 全面维持统一的管理模式; 拥有完善的课程支持; 全球近百间中心,主要分布在亚洲,澳洲和太平洋地区; 大中华地区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目前拥有多间中心,主要分布于北京,上海,广州,香港,大连,杭州,沈阳,西安,青岛等大中城市;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都是有灵性的,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最重要的职责是帮助和引领(Assisting and Guiding)而非灌输打造(Teaching and Training),只要有足够的环境在合适的时候提供合适的刺激,孩子的学习潜能将得以最大限度的开发。
任何父母通过KindyROO的课程都有能力帮助自己的孩子,成为他的最好导师。所以KindyROO除了是婴幼儿的启育中心,更是成功父母的专业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