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烦恼 两性问题 后天斜视是怎么形成的

同性恋者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呢?

同性恋者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形成的呢?

全部回答

2016-09-26

224 0
     在回答这两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看看什么叫性取向。 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比较学术化的解释是:一个人在情感、浪漫和性上,对一个或两个性别产生的某种形态的耐久性吸引。
   在整个的解释里面并没有提及“性行为”,那意味着一个人的性取向可以和他的性行为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并且性取向和性行为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对于一个健康的人来说,他的性行为可以是高度可控的。
  也就是说,人可以做出与自己性取向不符合的性行为,如异性恋者可以与同性发生性行为,同性恋者也能够做到与异性发生性行为,所以不能从性行为上确定一个人的性取向。 真正意义上的同性恋者,是那些具有同性性取向的人,即将情感、浪漫和性同时指向同性,并且这种指向是“耐久性”的。
    一般来说,性取向是很难改变的(具体原因不明),所以在性取向的定义上,有一个关键词叫“耐久性”。 很多同性恋者是在青春期,即12—16岁性意识萌芽的时候就察觉到自己的性取向是指向同性而非异性。
  然而,很多人都认为,性取向是个体在其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下来,不是自己能够选择和控制的,也不会因环境的影响而改变。  但是就临床心理学的观察来看,这里面的成因是非常复杂的,可能有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还可能有一些偶然性因素的互相交织。
  迄今为止,同性恋的成因一直都是未知,如果人们可以笃定地认为性取向是与生倶来,可以大大地减轻心理压力,提升自我认同感,对身心健康也是有益的。     有些反对同性恋的人认为,人类不能自体繁殖,如果大家都去爱同性了,种族就会灭亡。
  
  这实在是危言耸听之说。因为,有专业研究发现,异性性取向的人占总人口的95%,而同性性取向的人则只占3%—5%,另有约1%—2%是双性性取向。即使是在动物世界里,也一样会有钟爱同性而对异性不感兴趣的,但这毕竟只是少数群体,并不会影响族类的正常繁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烦恼
两性问题
青春期
恋爱
夫妻
家庭关系
交友技巧
校园生活
情感情绪
两性问题
两性问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