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 静坐入门中所提‘丹田’在哪个部位?
上丹田
孟兄? 2005年10月15日
上丹田:上丹田位于两眉之间的颅脑之内,相当于天目穴后约一寸三分之处。天目穴现代人强释为祖窍或者直称谓玄窍,颇有牵强附会之意。 丹法中将天目穴之泥丸的区域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明堂,洞房和泥丸。 上丹田即指明堂、洞房这一区域,这一部分的脑组织正好是大脑额区,现代医学尚未揭开此区域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大脑深层的功能就更不知晓了。对于修真者来说,此区域却玄妙无穷。五眼功能的开发全汇聚于大脑额区四周,古称此地为玄宫,如果大药落于此处,则称为玄宫丹。 (附注:大药落于神气穴名为九宫丹,大药落于掌心的就称为掌心丹,张三峰宗师的大药落于阴跷,称之为九阴丹)。 人的...全部
上丹田
孟兄? 2005年10月15日
上丹田:上丹田位于两眉之间的颅脑之内,相当于天目穴后约一寸三分之处。天目穴现代人强释为祖窍或者直称谓玄窍,颇有牵强附会之意。 丹法中将天目穴之泥丸的区域分为三部分,分别为明堂,洞房和泥丸。
上丹田即指明堂、洞房这一区域,这一部分的脑组织正好是大脑额区,现代医学尚未揭开此区域大脑皮层的生理功能,大脑深层的功能就更不知晓了。对于修真者来说,此区域却玄妙无穷。五眼功能的开发全汇聚于大脑额区四周,古称此地为玄宫,如果大药落于此处,则称为玄宫丹。
(附注:大药落于神气穴名为九宫丹,大药落于掌心的就称为掌心丹,张三峰宗师的大药落于阴跷,称之为九阴丹)。 人的头部为百阳之会,俗称六阳魁首,全身的阳经均汇聚于头部,尤其是额部可称为阳中之阳,人体最不畏寒处为额部,最为寒处为脐部,此两部位的阴阳特性可以说是泾渭分明。
由于额区阳气凝集,所以此处最易见光,玄关一窍也较容易开启。所以丹法中很多门派将此处作为修持的重要门径。 脑为神腑,此处也是五气朝元汇集之地,五色彩光最易在此翕聚,性光较易显现,由性入命的修持功法大都在此见性,打开此玄关一窍,然后回光返照于内,“太阳栽在明月中”。
收归气穴凝聚元神或击开铁门采药炼丹,实现性命双修的工程。我国古代前辈们多用“目前”,“眼前”来暗示此玄窍的性光,如吕祖云;“目前咫尺长生路,多少愚人不醒悟。”陈泥丸祖师云:“终日相随在目前。”修真者若能识此得此,就可以见性入手,必能尽性以至了命
--------------------------------------------------------------------------------
“丹田”究竟在人体的什么部位?现列举各种说法于后,供参考、分析。
1、神阙穴。属任脉,位于脐中。后面正对命门穴(属督脉,腰椎第二棘突之下凹陷处),为一身之中,断脐之所。
2、气海穴。属任脉,又名下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上,脐下一寸半处。
3、石门穴。
属任脉,别名丹田。位于体前正中线上,脐下二寸处。
4、关元穴。属任脉,位于体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
以上是从针灸穴位的点上看,上下就有三寸之差。
以下又有人把丹田分为上、中、下三处。
5、上丹田,印堂穴。别名有祖窍、玄窍、空窍、根窃、山根、宗根、天根、有根、方寸、元门、众妙门等。它是元“神”出处之所,泥丸脑府的门阙,在人体至关重要。
6、中丹田,膻中穴。属任脉,又名上气海,为“气”之海。
位于体前正中线上,在两乳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
7、下丹田,泛说有神阙、气海、石门、关元等穴。为蓄“精”的仓禀。
另外,还有把上、中、下丹田认定是在:
8、上丹田,百会穴。
位于后发际之上七寸,约当两侧耳廓尖连线的中点,头顶心处。
9、下丹田,会阴穴。位于会阴部正中,前阴部与肛门之间。是任、督二脉的起点。
10、中丹田,位于上丹田百会穴和下丹田会阴穴的连接线与神阙穴和命门穴连接线相交点。
百会穴与会阴穴在身内的连接线叫“冲脉”。神阙穴通过命门穴,围腰部的圈线叫“带脉”。“冲脉”相当于人体中轴线的头和躯干上半部分。若以此种说法,则其所在位置就相差更远了。以上所说丹田的所在部位,大部分是在气功应用。
武术中所说的丹田,都认为应当在小腹部,虽然气海穴、石门穴、关元穴的点上有距离,在对“面”上的认识还是一致的。
回答者:丁点皮球黄哈达 - 高级魔法师 七级 10-13 20:13
--------------------------------------------------------------------------------
田原是道教内丹派修炼精气神的术语,现在已被各派气功广为引用。
《东医宝鉴》引《仙经》之文,不仅指出丹田的所在,而且还阐述了丹田的功能:“脑为髓海,上丹田;心为绛火,中丹田;脐下三寸为下丹田。下丹田,藏精之府也;中丹田,藏气之府也;上丹田,藏神之府也”。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贮藏精气神的所在,因此很重视丹田的意义,把它看作是“性命之根本”。
我们知道,意守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和保持在自身某一部位或某一事物上以帮助意识进入气功入静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发挥意识能动性,主动感知和调整自身功能活动,来达到良好效果的练功方法与过程。
意守丹田,是练功人将意念集中并保持在丹田部位的练功方法,是众多意守方法中的一种。更确切地讲,这种方法属于意守自身部位类中的意守穴位法。但实际练功时,人们是无法将意念仅仅守在一个穴位上,只能意守在以穴位为中心的一个范围内。
因此,将丹田理解为这样一个范围更合适些。
人身虽有三丹田、五丹田之说,但实际练功时,除特殊情况之外,一般所说意守丹田,都是指意守下丹田。古人认为下丹田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最为密切。是“性命之祖”、“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阴阳之会”、“呼吸之门”、“水火交会之乡”,是真气升降开合的枢纽,是汇集烹炼、储存真气的重要部位。
当然,从现代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观点看,下丹田所在的部位至今并未发现有特殊的形态和功能。但是,通过意守丹田来促进练功人的意识达到入静状态,取得疗效,则早已被实践所证实。其中的机理,有待于人们进一步研究、揭示。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