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古时迎亲有哪些准备和程序?

古时迎亲有哪些准备和程序?

全部回答

2016-04-13

91 0
    在请期获女家允许后的下一个程序就是“迎亲”,相当于后世的婚礼大典,或狭义的婚礼。是旧时婚庆礼仪中最隆重热烈的一道程序。|古时候,一些大户人家的婚礼仪式不是一天就能完成的,有时要持续两三天。
  大典之前的一天,女家派人来“铺房”或“暖屋”。中间的一|天是迎亲日,迎来新娘后要拜堂合卺(成婚的意思,旧时成婚的一种礼节),这是正式的婚礼大典;第三天闹新房。  一般人家婚礼为两天,有的丨只有中间的一天。
  在民间,从迎娶到闹新房,其间的仪俗丰富多彩,达几十种之多。在迎亲队伍到来之前,还要做许多准备,一:般包括如下内容:挽面(绞脸)——按照旧式风俗习惯,妇I女除非结婚,绝对不可以剃掉脸上的汗毛。唯丨独在结婚的前夕,也就是在“上头戴髻”之前,才能开始人生第一次的“挽面”。
    因为是第一|次“挽面”,所以特称为“开面”(北方叫“开脸”)。“挽面者”往往是一名具有“挽面”经验的结了婚的女人,还要求是“好命人”(北方叫“全靠人”),也就是父母兄弟姐妹子女俱全的人。
  “挽面”人手拿一根坚韧的细线,用两手使线呈两角交叉状,紧贴在出嫁女子的脸部,然后用手一弛一张,就可以拔掉脸部的茸毛,使脸部光洁明净。  “挽面”完毕之后,还要赠送好命人谢礼,接下去是“上盖”。
  上盖——就是上头戴髻。男女两家各选一I个黄道吉日,分别在自宅同时举行。男方是在自宅正庭的中央设一个“五升村”,让新郎坐在上面,面对神佛与祖先的灵位。这时就要请一个“好命人”,从新郎后面给他梳三次头,然后再让他穿上结婚礼服,戴上礼帽,祭拜天公(太上皇)、三界公(三界大帝)与祖先,祈求结婚后子孙绵延不绝、万世其昌。
    女家也要在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来举行这种“上头戴髻”的加冠礼。女方的加冠礼与男方略有不同,在自家正庭中央香案的下面放一扁平竹篓,然后让女儿面向外坐在一把专用的椅子上,这象征着女方即将离开娘家出嫁。
  女家请来一个“好命人”,给新娘梳好头之后,再插上象征女子成年的发簪。梳头插簪的仪式完了,就穿上结婚礼5艮,戴上“盖头”,向天公、三界公和祖先祭拜,然后给父母各敬一杯茶,父母喝完之后,也要祭拜天公及其他诸神。
    安床——在男方家,要赶紧布置新房,选择一个好时辰,才能安放新人用的床铺,并祈求神佛保佑平安,所以特称之为“安床”。床上一切用品也都要新买,屋里屋外更要打扫清洁,房门贴上对联,门楣上还要挂一块长条红布,上面绣有吉祥的词句。
  食姐妹桌——在出嫁的当天,姐妹之间不胜依依惜别之情,而特别举行一次惜别宴,称之“食姐妹桌”。  女子出嫁,即脱离生身父母之爱,从此就要和兄弟姐妹离别,到另外一个新环境度过一生。
  所以兄弟姐妹在席间说些吉利话,祝福这位出嫁的新人婚姻美满。在惜别宴后,新娘就要开始人生之中最重要的一次化妆,并且在穿上结婚礼服戴上盖头后,回到闺房,静候男家的亲迎。送嫁一一女子将行结婚之时,在女家称出嫁。
    出嫁之前,新娘沐浴,化妆打扮。出嫁之时,行告祖和辞父母之礼。女子出嫁由兄弟姐妹等送之,一般男女各两人,称之为男高宾、女高宾,婿家待高宾之礼甚重。花烛——花烛为合卺时所行之礼。
  结婚之曰,设花烛礼场于室内厅堂。新娘进门,即由喜宾将新娘迎至礼堂,也称为“华堂”,与新郎并立向内行参拜礼,接着相对行交卺礼。  礼毕,由喜娘领新夫妇人洞房。然后饮用糖水泡红枣的交杯茶,枣气“早”谐音,谓之早生贵子。
  合卺后,尚有告祖及见舅姑等礼节也有的是在筵席后新郎新娘向宾客敬茶时进行,叫喝“喜茶”。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