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结节并且淋巴结肿大该如何对待
要保留乳房,建议用中药治疗.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较少见的无菌性炎症样特殊类型乳腺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或/和乳头溢液,极易误诊误治。本院1989年3月~1999年6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32例,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35~38岁,平均45岁。病变位于左侧13例,右侧18例,双侧同时发病者1例。病程10天~10年,平均13。 5个月,其中1年以内者28例,占87。5%。
1。2 症状和体征
乳房肿块26例,占81。25%;乳头溢液10例,占31。25%,其中血性溢液2例...全部
要保留乳房,建议用中药治疗.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较少见的无菌性炎症样特殊类型乳腺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或/和乳头溢液,极易误诊误治。本院1989年3月~1999年6月经手术治疗、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症32例,就其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均为非哺乳期妇女。年龄35~38岁,平均45岁。病变位于左侧13例,右侧18例,双侧同时发病者1例。病程10天~10年,平均13。
5个月,其中1年以内者28例,占87。5%。
1。2 症状和体征
乳房肿块26例,占81。25%;乳头溢液10例,占31。25%,其中血性溢液2例,浆液性8例;乳房疼痛5例,占15。
62%;乳头内陷9例,占28。12%;乳房皮肤改变者13例,占40。62%,其中肿块与皮肤粘连6例,桔皮样变2例,炎性改变2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者14例,占43。75%。
1。3 辅助检查及临床诊断
乳腺B超检查30例,诊为乳腺良性肿瘤25例,乳腺癌5例;乳腺红外线检查15例,诊为乳腺良性肿瘤13例,乳腺癌2例;乳房肿物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6例,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3例,均阴性。
术前诊断为乳腺癌8例,乳腺纤维腺瘤11例,乳腺慢性囊性增生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急性乳腺炎3例。
1。4 手术术式
乳腺癌根治术6例,乳房单纯切除术2例。乳腺区段切除术8例,乳管切除术1例,肿块局部切除术15例。
2 讨论
乳腺导管扩张症为一良性疾患,因病灶常有浆细胞的浸润,已往多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但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为乳腺导管扩张,且浆细胞的存在并非本症所特有,故称其为乳腺导管扩张症。
本病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其基本病理改变是导管扩张及其周围炎。既往认为导管扩张是本病的初期改变,因为多数发生在绝经期后妇女,内分泌失调,雌激素水平下降,乳管上皮萎缩脱落,乳腺退行性改变,尤其是脂质分泌物淤积阻塞导管,以致导管扩张,导管内容物分解后经扩张导管壁渗出或由破损导管渗入周围而发生炎症改变,为无菌性炎症。
近年来学者[1~3]先后从非哺乳期乳晕下肿物、乳头溢液中分离出厌氧菌,认为厌氧菌在本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临床上大多数患者以乳房肿块就诊,本组占81。25%(26/32),病变多在乳晕区,肿块长轴与乳腺导管走行一致,大小可有变化,急性期增大, 慢性期可缩小,同侧腋窝淋巴结在急性期肿大明显,并有压痛。
急性期后淋巴结可缩小,压痛消失。病变发展缓慢,其间常有急性炎症发作史。尤其是急性期常有乳腺的胀痛和出现有压痛性硬结,易误诊为乳腺炎。本组有3例误诊为乳腺炎,占0。93%,并有2例行脓肿切开引流后形成慢性乳腺瘘。
慢性期由于导管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与炎症反应,使导管短缩及皮肤皱缩,肿块牵拉乳头变形,内陷,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本组8例误诊为乳腺癌,占25%,其中6例错误地进行乳腺癌根治术,应引以为戒。有的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溢液一般为淡黄色、奶油色或血性,可与肿块同时伴有。
由于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临床检查对本病诊断无特异性,所以临床极易误诊误治。该病常有乳房肿块、乳头内陷、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易与乳腺癌混淆,鉴别诊断十分重要[4,5]。乳腺钼靶片,乳管造影及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但不能作为确切诊断及术式选择的依据,宋希林等[4]认为术中速冻病理学检查是确切诊断及决定术式的可靠依据。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