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寿诞有哪些用品代表喜庆?

寿诞有哪些用品代表喜庆?

全部回答

2016-07-05

65 0

     (1) 寿幛 寿幛是在我国流行非常广泛的一种祝寿礼物,后来已成为布置寿堂时必备的 一种装饰。一般是在整幅或大幅的布帛上写上吉祥的祝语贺词,向人表示祝贺寿 辰。所用的布帛一般为红色或金色,大小如中堂。
  从明代起开始流行幛词,并在 此基础上逐渐形成寿幛。 (2) 寿屏 寿屏是用作祝寿礼物的书画条幅,上面题写吉语贺辞或画上八仙、寿星之类 内容的画。  寿屏有两种,一种为四条幅、六条幅或八条幅,联列成组,用于挂在墙 上;另一种是雕刻或镶嵌的祝寿用座屏或插屏,用于陈设在几案之上。
   (3) 百寿图 百寿图是一种专用于祝寿的礼品形式,既可以用于寿幛,也可以用于寿屏。 基本形式是这样的:在一个大“寿”字的笔画中,布满一百个字体各不相同的小 “寿”字,明代已经有此习俗,其起源据说更早。
    清人钱曾在《读书敏求记》中说:南 绍定年间静江令史渭就在夫子岩上刻了百寿字。明代朱国桢《涌幢小品》中称:一 位姓张的御史,“家藏大寿字一幅,自其始祖所遗。字髙四尺有七寸,楷书黑文:其 点划中,皆小寿字,白文作别法,满百无一同者”。
  初时写寿字都是用墨写或朱书, 清代已有人用泥金书写。  到了近代,更有人用钱币拼缀,流为一种摆阔斗富的陋 习,渐渐失去了祝寿的本意。 (4) 寿蜡 寿蜡即寿礼专用的蜡烛,一般为红色,长30厘米左右,重约500克,蜡烛面上 印有金色“寿”字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类吉祥祝语。
  举行寿礼时放在寿堂 香案蜡扦上,放置寿蜡的数量各地不等;寿礼开始时点燃寿蜡,既有祝贺的意思, 又增添许多欢乐喜庆的气氛。   (5) 福禄寿图 “福禄寿”是传统“五福”概念进一步集中和浓缩的产物,它们代表了世俗社会 的基本和主要的追求。
  因此,以表现“福禄寿”为题材的图画,也就成了祝寿庆典 上最常见的物品。不但自家寿堂上大多悬挂此图,许多来宾也大多敬献此图。画 面通常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寿星形象,持杖牵鹿,杖头挂葫芦或仙桃,也可以手捧 仙桃,身旁有飞舞的几只蝙蝠。
    蝙蝠、鹿(或葫芦)和寿星仙桃,分别寓意福、禄、 寿。又有些地方的福禄寿图,还在寿星身后画上一个正翘首仰望蝙蝠飞来的小 童,这叫做“翘盼福音”,充分体现出人们对幸福长寿的渴望。
   (6) 富贵耄耋图 这是广泛流行于我国东、北部的一种祝寿吉祥图案,常用于为年满70或80岁 的老人祝寿。  画面通常画一株盛开的牡丹花,几只彩色蝴蝶在牡丹花上盘旋纷 飞;花旁有几只逗人喜爱的小猫瞪着蝴蝶,作跃跃欲扑之状。
  耄、耋所指的具体年 龄,古代典籍说法不尽一致,大体是指从70〜90岁这一段,所以后来就以耄、耋作 为长寿的代称。猫谐音“耄”,蝶谐音“耋”,牡丹花色彩艳丽,历来被认为是大富大 贵的象征。  三者和在一起,就是“富贵耄耋”的意思。
  以猫和蝶为主的画面还有 “寿居耄耋”图,由寿石和猫、蝶组成。 (7) 子孙万代图 这是流行在我国北方和华东地区的一种祝寿图案,可用作雕刻或绘画的题 材,常用来为老年妇女祝寿。绘画时画面常为圆形,上面是一个大葫芦,两侧各一 个小葫芦,葫芦与葫芦根蔓相连,中间穿插几片葫芦叶。
    现实生活中的葫芦根蔓 很长,民间通常用以象征“万代长久”;画面上,大葫芦下又生小葫芦,寓意“子孙不 断”。整个画面的意思是祝福“子孙万代”。 (8) 入团图 入团图是一种画在寿器上的吉祥图案,流行于青海一带。
  画法是在寿器两面 各画四个大圆圈,圆圈内或画花丼,或书一篆体“寿”字,寿字周围再画五只凤凰或 蝙蝠,象征“五福捧寿”。   (9) 龙凤图 也是画在寿器上的一种图案。在寿器的左边画一条昂首腾飞的彩龙,右边画 一只展翅飞舞的凤凰。
  寿器上画龙凤图案的人,必须是有功名或为乡里建立过功 勋的人,否则不能画这种图案。 (10) 松鹤长寿图 松、鹤历来是中国人所认为的长寿物。汉魏道教兴起,把松树的脂汁和寄生 于松树的茯苓说成是可以祛病延年,使人长生不老的仙药。
    加上松树经冬不凋 谢,生长慢而寿命长,于是松树便成了最普遍的长寿吉祥物。一般白鹤的寿命实 际上只有50年左右,寿命最长的乌干达皇冠鹤也只能活120年,但在中国古人的 眼中,鹤却成了仙人的象征。
  松和鹤本来是风马牛不相及,作为水鸟的白鹤几乎 完全不可能出现在松树下,更不会停留在松树上,但在祈求长寿愿望的驱动之下, 人们却大胆地突破了大自然的限制,把松和鹤摆到了一起,用来作为长寿的象征。
     在画面处理上,一般是画一株挺拔苍翠的青松,树上或树旁画上一只美丽的白鹤, 背景则为白云、远山、太阳;画面题款多为“松鹤延年”或“松鹤遐龄”之类。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