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性晕厥的常见类型有哪些?
晕厥是由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的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其原因:由于心排出量减少或心脏骤停,导致突然剧烈血压下降或脑血管普遍暂时性闭塞所致。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晕厥通常分为反射性、心源性、脑源性以及其他原因所致晕厥等类型,其中以反射性晕厥最为多见,占全部晕厥病例的90%左右。 所谓反射性晕厥主要^指由于调控血压、心率的神经反射弧损害导致心脏抑制,心排出量以及血压下降从而导致晕厥 发作。反射性晕厥一般预后良好,但有报道个别致死性病例。Adelson与Stowens等分别指出反 射性心脏迷走神经抑制和自主神经总体反射(massreflex)均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 有报道个别患...全部
晕厥是由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的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其原因:由于心排出量减少或心脏骤停,导致突然剧烈血压下降或脑血管普遍暂时性闭塞所致。由于发病原因不同,晕厥通常分为反射性、心源性、脑源性以及其他原因所致晕厥等类型,其中以反射性晕厥最为多见,占全部晕厥病例的90%左右。
所谓反射性晕厥主要^指由于调控血压、心率的神经反射弧损害导致心脏抑制,心排出量以及血压下降从而导致晕厥 发作。反射性晕厥一般预后良好,但有报道个别致死性病例。Adelson与Stowens等分别指出反 射性心脏迷走神经抑制和自主神经总体反射(massreflex)均可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
有报道个别患者因心律失常而致猝死。研究证明,对缺血、缺氧最敏感的脑部结构是大脑皮质和基底核区,其次为下丘脑和中脑。晕厥发作时的典型脑电活动改变为脑电活动的弥漫性减 慢,也提示了大脑皮质的广泛性损害。
因此,对反射性晕厥患者在临床诊治上不应掉以 轻心。常见的反射性晕厥有以下类型:(1) 血管抑制性晕厥:又称单纯性晕厥、普通晕厥、血管减压性晕厥、神经心源性晕厥以及迷走血管发作等。发作系由各种刺激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周围血管扩 张、血压下降、心排出量减少。
本型常可有家族史,发病诱因明确如疼痛、紧张、恐惧、焦虑、疲劳、恼怒以及环境通风不良、闷热、接受注射及手术时、站立过久、饥饿等。晕厥常 发生在直立位或坐位。发作前多有前驱症状如头晕、恶心、多汗、面白、周身无力以及视物模糊等。
多发生于体弱年轻妇女。发作时神志不清、血压下降、脉缓(一般在40 ~ 50次/ 分)等为其特征。恢复快,无明显后遗症。本型的心率改变与迷走神经关系密切,但与交 感神经无关。有研究表明,抑制性反射引起的心动过缓是迷走神经介导的,而阻力血管扩张和容量血管收缩引起的低血压是交感神经受抑制的结果。
(2) 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也称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系多种疾患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可为自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患。于卧位、蹲位后突然起立或久站后突然发病。本型晕厥最常 见原因有①生理性障碍所致直立性低血压。
因突然体位变动,代偿失衡所致的一过性脑缺血反应。主要与压力感受器反射弧中断,突然起立时不能及时反射性促进静脉回流的调节,以 致使血液沉积于下肢,回心血量骤减而导致心排出量下降,脑供血不足;②低血容量性直立性低血压。
如进液量太少、大量排尿、腹泻以及电解质失衡、应用某些血管扩张剂和下肢静 脉曲张等致相对血容量减少而发病;③某些药物作用。如氯丙嗪、交感神经阻滞剂、震颤麻痹治疗药物如美多巴等均可因其交感神经的阻滞作用而导致自主神经传出功能的障碍;④特 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系统变性疾病,如Shy-Dmger综合征是其典 型的代表。本病主要累及脑干及小脑,中年以后发病,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步态不稳、 语言讷滞、尿失禁、阳痿以及锥体束征等,自主神经系统受累是其产生直立性低血压的病理基础。
(3) 颈动脉窦综合征:多见于中年以上尤其以60〜70岁的老年人多见。发病率高,患 者多有动脉硬化,平素常有血管舒缩功能不稳表现如心悸、心率增快、血压波动等。因颈动脉窦敏感性增高,故于受压等刺激时易发生反射性晕厥。
少数病例可发生大脑前动脉闭塞所 致偏瘫、抽搐等。常见原因有邻近部位的肿瘤、淋巴结肿大、颈部外伤以及衣领过紧等。(4) 排尿性晕厥:多见于青、中年男性,于立位排尿的当时或排尿过后片刻发作,多无先兆突然神志丧失而倒地。
持续1〜2分钟自行缓解。关于本型的发病机制,最初认为系排尿时胸腔压力增高致静脉回流受阻所致。近年来研究揭示,由于膀胱快速排空、腹压骤减 周围血管扩张导致血压突降而发病。排尿动作系由逼尿肌(第2、3、4骶神经节的骨盆神经副交感支支配)、膀胱三角肌(接受下腹部的交感神经支配)以及腹壁肌肉的收缩协同动作 的结果。
这一系列动作的协同功能的任一损害均可引起迷走神经张力的增髙而导致晕厥。(5) 咳嗽性晕厥:本病一般发生于频繁的剧烈阵咳之后,多见于中青年男性,尤其体壮和胸腔阔大者,剧咳使胸膜腔内压力急剧增高,阻止上腔静脉回流而致病。
临床上包括缺血性缺氧及窒息性缺氧两大类。前者又称白色晕厥,占大多数,发作时面白、心率减慢甚至 心搏暂停。后者称青色晕厥,发作时由于窒息性缺氧而面色发绀,肢体弛缓或角弓反张甚至抽搐。本型多见于小儿,于疼痛刺激、惊吓、生气、啼哭等时易于诱发,本型小儿病例易误 诊为癫痫,值得注意。
(6) 吞咽性晕厥:及舌咽神经痛性晕厥本型亦称喉性晕厥,发生于舌咽神经痛发作时或于吞咽动作的当时。咽喉、食管或纵隔等部疾病时,吞咽动作可刺激迷走神经致反射性心 率减慢,心排出量减低而致晕厥发作。
(7) 仰卧位低血压性晕厥:又称下腔静脉综合征,多见于腹腔内巨大肿瘤及妊娠晚期等情况时。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