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种植分为哪些区?
根据水稻种植区域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中国稻区可以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南方3个稻作区 的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93。6%,稻作区内具有明显 的地域性差异,可分为9个亚区;北方3个稻作区虽然仅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左右,但稻作区跨度很大,包括7个明显不同的稻作 亚区。 (1)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南岭以南,为我国最南部,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4省(自治区)的南部和台湾、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稻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 原和山间盆地。 稻作常年种植面积约51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总面 积的17%。本区水热资源丰富,稻作生长季260〜...全部
根据水稻种植区域自然生态因素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中国稻区可以划分为6个稻作区和16个稻作亚区。南方3个稻作区 的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总播种面积的93。6%,稻作区内具有明显 的地域性差异,可分为9个亚区;北方3个稻作区虽然仅占全国播种面积的6%左右,但稻作区跨度很大,包括7个明显不同的稻作 亚区。
(1) 华南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南岭以南,为我国最南部, 包括广东、广西、福建、云南4省(自治区)的南部和台湾、海南省和南海诸岛全部。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稻田主要分布在沿海平 原和山间盆地。
稻作常年种植面积约51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总面 积的17%。本区水热资源丰富,稻作生长季260〜365天,>10°C的积温5 800〜9 300°C,日照时数1 000〜1 800小时;稻作期降雨 量700〜2 000毫米,稻作土壤多为红壤和黄壤。
种植制度是以双 季籼稻为主的一年多熟制,实行与甘蔗、花生、薯类、豆类等作物当年或隔年的水旱轮作。部分地区热带气候特征明显,实行双季稻 与甘薯、大豆等旱作物轮作。稻作复种指数较高。本区分3个亚区:闽粤桂台平原丘陵双季稻亚区、滇南河谷盆地单季稻亚区和琼雷台地平原双季稻多熟亚区。
(2) 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东起东海之滨,西至成都平原 西缘,南接南岭山脉,北舭秦岭、淮河。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重庆省(市)的全部或大部,以及陕西、河南两省的南部。
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稻作常年种植 面积约1 83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面积的61%。本区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稻作生长季210〜260天,>10°C的积温4 500〜 6 500°C,日照时数700〜1 500小时,稻作期降雨量700〜1 600毫米。
稻作土壤在平原地区多为冲积土、沉积土和鳝血土,在丘陵山 地多为红壤、黄壤和棕壤。本区双、单季稻并存,籼、粳、糯稻均 有,杂交籼稻占本区稻作面积的55%以上。在20世纪60〜80年代,本区双季稻占全国稻作面积的45%以上,其中,浙江、江西、 湖南省的双季稻占稻作面积的80%〜9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农业结构和耕作制度的改革,以及双季早稻米质不佳等原因,本区的双季早稻面积锐减,使本区稻作面积从80年代占全国稻作 面积的68%下降到目前的61%。尽管如此,本区稻米生产的丰歉, 对全国粮食形势仍然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太湖平原、里下河平原、皖中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成都平原历 来都是中国著名的稻米产区。耕作制度为双季稻三熟或单季稻两熟 制并存。长江以南多为单季稻三熟或单季稻两熟制,双季稻面积比重大,长江以北多为单季稻两熟制或两年五熟制,双季稻面积比重 较小。
四川盆地和陕西南川道盆地的冬水田一年只种一季稻。本区分3个亚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双单季稻亚区、川陕盆地单季稻两熟亚区和江南丘陵平原双季稻亚区。(3)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石贵局原和西减局原。
包括湖南、贵州、广西、云南、四川、西藏、青海等省(自治 区)的部分或大部分,属亚热带高原型湿热季风气候。气候垂直差 异明显,地貌、地形复杂。稻田在山间盆地、山原坝地、梯田、垄瘠都有分布,高至海拔2 700米以上,低至160米以下,立体农业 特点非常显著。
稻作常年种植面积约24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总面 积的8%。稻作生长季180〜260天,>10°C的积温2900〜 8 000°C,日照时数800〜1 500小时,稻作生长期降雨量500〜 1 400毫米。
稻作土壤多为红壤、红棕壤、黄壤和黄棕壤等。本区 稻作籼粳并存,以单季稻两熟制为主,旱稻有一定面积,水热条件好的地区有双季稻种植或杂交中稻后养留再生稻。冬水田和冬坑田一^年只种一^熟中稻。本区病虫害种类多,为害严重。
本区分3个亚区:黔东湘西高原山地单双季稻亚区、滇川高原岭谷单季稻两熟亚区和青藏高原河谷单季稻亚区。(4) 华北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秦岭一淮河以北,长城以 南,关中平原以东,包括北京、天津、山东省(市)全部,河北、河南省大部,山西、陕西、江苏和安徽省一部分,属暖温带半湿润 季风气候,夏季温度较高,但春、秋季温度较低,稻作生长季较 短。
常年稻作面积约12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4%。本区稻作生长期>l〇°C积温4 000〜5 000°C,年日照数2 000〜3 000小 时,年降雨量580〜1 000毫米,但季节间分布不均,冬春干旱, 夏秋雨量集中。
稻作土壤多为黄潮土、盐碱土、棕壤和黑黏土。本区以单季粳稻为主。华北北部平原一年一熟稻或一年一季稻两熟或 两年三熟搭配种植;黄淮海平原普遍一年一季稻两熟。灌溉水源主 要来自渠井和地下水,雨水少、灌溉水少的旱地种植有旱稻。
本区自然灾害较为频繁,水稻生育后期易受低温危害。水源不足、盐碱 地面积大,是本区发展水稻的障碍因素。本区分2个亚区:华北北部平原中早熟亚区和黄淮海平原丘陵中晚熟亚区。(5) 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本区位于辽东半岛和长城以北, 大兴安岭以东。包括黑龙江及吉林省全部、辽宁省大部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大兴安岭地区、哲里木盟中部的西巡河灌区,是我国纬度最 高的稻作区域,属寒温带一暖温带、湿润一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 温热湿润,冬季酷寒漫长,无霜期短。
年平均气温2〜10°C,>l〇°C积温2 000〜3 700°C,年日照时数2 200〜3 100小时,年降雨 量350〜1100毫米。光照充足,但昼夜温差大,稻作生长期短。 土壤多为肥沃、深厚的黑泥土、草甸土、棕壤以及盐碱土。
本区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于发展稻田机械化。耕作制 度为一年一季稻,部分国有农场推行水稻与旱作物或绿肥隔年轮 作。最北部的黑龙江省稻区,粳稻品质十分优良,近20年由于大力发展灌溉系统,稻作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达到157万公顷,成 为中国粳稻的主产省之一。
冷害是本区稻作的主要问题。本区分2个亚区:黑吉平原河谷特早熟亚区和辽河沿海平原早熟亚区。(6)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本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 城、祁连山与青藏高原以北,包括新疆、宁夏自治区的全部,甘肃、内蒙古和山西省(自治区)的大部,青海省的北部和日月山以 东部分,陕西、河北省的北部和辽宁省的西北部。
东部属半湿润一 半干旱季风气候,西部属温带一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本区虽幅员广阔,但常年稻作面积仅30万公顷,占全国稻作总面积的1%。 光热资源丰富,但干燥少雨,气温变化大,无霜期160〜200天, 年日照时数2 600〜3 300小时,>10°〇积温3450〜3 700°(:,年降 雨量仅150〜200毫米。
稻田土壤较瘠薄,多为灰漠土、草甸土、 粉沙土、灌淤土及盐碱土。稻区主要分布在银川平原、天山南北盆 地的边缘地带、伊犁河谷、喀什三角洲、昆仑山北坡。本区出产的稻米品种优良。种植制度为一年一季稻,部分地方有隔年水旱轮 作,南疆水肥和劳畜力条件好的地方,有麦稻一年两熟。
本区分3个亚区:北疆盆地早熟亚区、南疆盆地中熟亚区和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