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器乐/声乐

马勒的艺术歌曲和交响曲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马勒的艺术歌曲和交响曲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

全部回答

2017-08-18

0 0
    马勒(GustavMahler, I860—1911)出身于波西米亚(今捷克)的犹 太商贩家庭,自幼喜爱民间音乐。15岁人维也纳音乐学院,师从布鲁 克纳。毕业后从事指挥活动,先后在布拉格、莱比锡、布达佩斯、汉堡 等地的歌剧院工作。
  1897至1907年任维也纳宫廷歌剧院音乐总监, 1907至1911年任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纽约爱乐乐团指挥,是 20世纪指挥艺术的先驱者。  指挥工作之余他又潜心作曲,主要创作 领域是艺术歌曲和交响乐,其中包括许多人声与乐队的声乐套曲。
  早 期的代表作有声乐套曲《旅行者之歌》(1884)、《儿童奇异的号角》 (1896),《第1“提坦”交响曲》(1888)、《第2“复活”交响曲》(1894)、 《第3交响曲》(1895—1896)和《第4交响曲》(1900)。
    中期(1901— 1907)的代表作有声乐套曲《亡儿之歌》(1901—1904),《第5交响曲》 (1902 )、《第6交响曲》(1905 )、《第7交响曲》(1905)和《第8“千人”交 响曲》(1907 )。
  晚期代表作有交响声乐套曲《大地之歌》(1909)和《第9 交响曲》(1910)、《第10交响曲》(1910,未完成)。  马勒是音乐史上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他的绝大部分歌曲都 用管弦乐队伴奏,从而创造出交响风格的艺术歌曲形式。
  他的歌曲和 交响曲两种体裁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以致有人称“歌曲是他交响曲 的种子,而交响曲是这个种子的进一步发展”,或者称他的交响曲是 “歌曲化的交响曲”,歌曲则是“交响化的歌曲”。  在他的艺术歌曲创作中,力图保持诗歌的民间性,旋律朴素优 美,多用自然音阶,德国民间流行的连德勒舞曲的节奏和进行曲节奏 随处可见。
  其次,他把乐队伴奏上升到重要地位,创造出了具有交响 风格的艺术歌曲形式,其乐队编制虽然庞大,却仍然保持歌曲纯净的 室内风格。这种做法,一方面由于歌词意义的明确,增强了交响曲的 标题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器乐手段丰富艺术歌曲的表现力。
    他的交响曲创作,在继承古典交响曲内涵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 式上有许多突破之处。例如,乐章的数量常常变化(《第2交响曲》五 个乐章,《第3交响曲》是六个乐章,《第8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慢 乐章的位置往往并不循常规,各乐章的篇幅也不平衡,常常极长或极 短,乐队的编制常常很大(如《第8交响曲》的“千人”),《第2交响 曲》、《第3交响曲》、《第8交响曲》都加人了人声(独唱或合唱),这些 都让人隐约觉得带有贝多芬的影子,但又与贝多芬不同。
    旋律往往带 有歌唱性,甚至直接引用歌曲性的音调(包括民歌和城市歌曲),但在 多声部写作织体方面则常常是复调性的而非和声性的。配器丰满宏 伟,但有时又突出某个声部的纯音色效果。
  凡此种种,都给人以标新 立异的印象,而这正是晚期浪漫主义追求极端个性化的表现。马勒的交响曲是他思想发展的一面镜子,是其苦闷失望、孤独生 活的避难所。  他的音乐虽然有对理想世界的歌颂与向往,但更多的是 表现人生痛苦、生活烦恼以及对死亡的联想,甚至借用包括中国唐代 古诗在内的诗歌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交响曲与艺术歌曲这两种体裁 的紧密相连的关系,互为表现、互相确证。同时,他的交响曲创作还具 备了艺术歌曲乃至康塔塔等体裁的艺术特点,声乐与器乐的交融、单 纯的民谣与复杂的管弦乐并存成为他独特的创造。
    传统、单一的古典 范式的交响曲语汇在马勒的创作中得到拓展,因此有人说他是“未来 的同时代人”,实际道出了他的音乐创作预示了 20世纪音乐的发展 之路。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器乐/声乐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舞蹈
器乐/声乐
器乐/声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