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音乐

贵州民间音乐仡佬族哭嫁歌的来历、形式、特点?

全部回答

2007-07-17

91 0
    哭嫁歌   哭嫁歌是土家族在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所特有的一种风俗,是十分丰富的口头文学方式,主要存在于湖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等地方土家族地区。尤其以湘西永顺、龙山、保靖等县为最。
     《哭嫁歌》,县里土家族姑娘出闺,于嫁前有哭嫁之俗,少者数日,多则在一个月以上。  越临近婚期哭声越悲,往往通宵达旦。土家姑娘如果不会哭嫁,会被人耻笑。年代久远,相沿成俗,哭嫁歌就是历代姑娘们集体创作的文学珍品。
  哭嫁习俗的形成及哭嫁歌的积累是过去土家族中婚姻不自由和妇女悲惨命运的见证。解放后,政府实施了《婚姻法》,男女婚姻自由自在,但哭嫁的旧俗犹存,在边远的土家族聚居区,在婚喜的日子里,新娘的妈妈、嫂嫂、姐妹们,总还要陪新娘哭几次,不过,这种哭是没有眼泪的,只不过是礼节性的仪式而已。
       哭嫁的内容,有“母女对哭”、“嫂妹对哭”、“姐妹对哭”及特殊情况的“哭离娘席”、“哭扯眉毛”、“哭梳头”、“哭穿露水衣”、“ 哭别祖宗”、“哭上轿”等等,还有骂媒人的哭嫁歌。
  哭嫁时,哭者、陪者都可以尽情的抒发感情,一字一泪,哭断肝肠不可遏止。   歌中,新娘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难忘的兄嫂、姐妹的团聚之情,表达与亲人难分难舍的痛苦。  如“母女对哭”中,新娘哭道: “在娘三年怀中滚,头发白了多少根。
     青布裙来白围腰,背儿过了多少山坳坳。 布裙从长背到短,这山背到那山转。   风也吹来雨也打,爹娘把我拉扯大。   爹背晒成糊锅巴,我娘瘦得象个风筝架。 ……。 只道父母团圆坐,谁知今日两离分。
       哭声爹来刀割胆,哭声娘来箭穿心。”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音乐
明星
电影
动漫
宠物
度假旅游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音乐
音乐
华语流行乐
日韩流行乐
欧美流行乐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