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财务目标的意义我在写一篇<<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理财活动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既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财务管理行为的需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一、对财务管理总体目标主要观点的评价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问题,争议一直较大,主要观点有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每股市价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 现就上述几种观点进行简要分析评价。
产值最大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集权管理模式下...全部
财务管理目标是指企业理财活动最终达到的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基本要素,是财务管理实践中进行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研究财务管理目标,既是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理论体系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财务管理行为的需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
一、对财务管理总体目标主要观点的评价
关于财务管理目标问题,争议一直较大,主要观点有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每股市价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等。
现就上述几种观点进行简要分析评价。
产值最大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集权管理模式下,公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集中,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个人福利的增加,均由产值计划指标的完成程度决定,这就决定了企业必然要把总产值作为企业经营的主要目标。
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不自觉地把总产值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基本目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这一目标存在缺陷。一是只讲产值,不讲效益。在产值目标的支配下,有些投入的新增产值小于新增成本,造成亏损,减少利润,但因为能增加产值,企业仍愿意增加投入。
二是只讲数量,不求质量。追求总产值最大化决定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只重视数量而轻视产品质量和种类,因为提高产品质量、试制新产品都会妨碍产值的增加。三是只抓生产,不抓销售。在总产值目标的驱动下,企业只重视增加产值,而不管产品是否能销售出去,往往出现“工业报喜,商业报忧”的情况。
四是只重投入,不讲挖潜。总产值最大化目标还决定了企业只重视投入,进行外延扩大再生产,而不重视挖掘潜力、更新改造旧设备,进行内涵扩大再生产。更新改造容易对当时的产值产生不利影响,改造完成后也不能大量增产;相反,采用外延式大量投入则会使产值增加。
由于总产值最大化目标存在上述缺陷,把总产值最大化当作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不符合财务运行规律的,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规律相悖的财务目标。
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目标是指通过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不断增加企业利润,使利润达到最大。
利润最大化观点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根深蒂固,西方许多经济学家都是以利润最大化这一概念来分析和评价企业行为和业绩的。例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都认为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20世纪50年代以前,西方财务管理理论也认为,利润最大化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目前,我国也有一部分财务管理学家认为,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有合理的一面,这是因为企业要想取得利润最大化,就必须讲求经济核算、加强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这些都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但以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存在不少缺点。一是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能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二是利润最大化没能有效地考虑风险问题, 这可能会使财务人员不顾风险的大小去追求最多的利润。
三是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的倾向,即只顾实现目前的最大利润而不顾企业的长远发展。应该看到,利润最大化的提法,只是对经济效益浅层次的认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因此,利润最大化不宜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资本利润率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资本利润率是利润额与资本额(资本金或净资产)的比率,每股利润也称每股盈余,是利润与普通股股数的对比值(这里所说的利润额一般是税后净利润)。所有者或股东是企业的出资者或投资者,他们投资的目标是为了取得资本收益,表现为税后净利润(可以用来分配的利润)与出资或股份数(普通股)的对比关系。
这个目标表达的优点是,首先,这里的收益额具有时间概念,它是指一定时间内(通常是一年)所获取的收益额。其次,把企业实现的利润额同投入的资本或股本数进行对比,能够说明企业的盈利率,可以在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或期间之间进行比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异。
它的局限性在于没有充分体现未来获取收益的风险性。实践证明,财务管理必须充分考虑收益大小与风险程度,否则是极其危险的。一般来说,收益越大,风险越大;要想获得较大的收益,必须要相应承担较大的风险。
再次,每股利润额与股本额成反比关系,如果企业单纯为了追求每股利润额最大而降低股本,增加负债,则会导致企业资本结构失衡,财务状况恶化甚至出现财务危机。
每股市价最大化。这种观点既考虑了企业本身的风险程度,又考虑了现有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对企业每股收益的数量和时间的预期。
这是因为股票(指普通股)的市场价格代表着所有的资本市场参与者对该股票发行企业价值的客观判断和评价,即以股票的市场价格代表企业的价值。这种客观判断和评价全面、充分地考虑了该企业现时和未来的获利能力、时间因素、风险程度以及与股票市价有关的其他因素。
这种观点虽比前三种观点更具客观性,但它仍存在不足之处。股票市价毕竟只是企业外部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客观评价,是他们对企业管理者代表股东理财业绩的好坏以及对企业经营业绩大小的看法,不宜以此简单地作为企业财务目标。
股东财富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是指通过财务上的合理经营,为股东带来最多的财富。在股份经济条件下,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因素决定,在股票数量一定时,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则股东财富达到最大。
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又演变为股票价格最大化。西方一些财务学者认为,在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里,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可以理解为最大限度地提高现在的股票价格。与利润最大化目标相比,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有其积极的方面。
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因素,因为风险的高低会对股票价格产生重要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是当前的利润会影响股票价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股票价格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比较容易量化,便于考核和奖惩。
但应该看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只强调股东的利益,对企业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另外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并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财目标是不合理的。
二、现代财务管理目标的合理选择
(一)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关系人
要想确立科学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分析究竟哪些利益关系人会对企业理财产生重要影响。
与企业有关的利益集团很多,但不一定都对企业理财产生重大影响,那么,究竟哪些集团对企业理财进而会对财务管理目标产生影响呢?一般而言,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应当符合以下三条标准:一是必须对企业有投入,包括对企业有资金、劳动或服务方面的投入;二是必须分享企业收益,即从企业取得诸如工资、奖金、利息、股利和税收等各种报酬;三是必须承担企业风险, 即当企业失败时,会承担一定损失。
根据这三个标准可以认为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利益集团主要有:
企业所有者。所有者对企业理财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体现出来的。从理论上讲,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表决,企业经理和财务经理的任免也由董事会决定。
因此,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财务管理有重大影响。
企业债权人。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债权人必然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
当然,债权人权利的大小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在日本,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债权人对企业财务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职工。企业职工包括一般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的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当企业失败时,他们要承担重大风险,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大。
在确立财务管理目标时,必须考虑职工的利益。
政府。政府为企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要分享企业收益,要求企业依法纳税,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很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实行政企分离,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力要弱些。
政府经常通过政策诱导的方式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上述分析影响财务管理目标的思路与传统思路相比存在明显差异。传统上,人们认为股东承担了企业全部剩余风险,也应享受因经营发展带来的全部税后收益,所以股东拥有财务要求权又称为“剩余要求权”。
正因为拥有剩余要求权,股东在企业业绩良好时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收益,在企业亏损时也将承担全部亏损。与债权人和职工相比,股东的权利、义务、风险、报酬都比较大,这决定了他们在企业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所以传统思路在考虑财务管理目标时,都更多地从股东利益出发,选择“股东财富最大”或“股票价格最大”。
但是,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与传统企业有很大差异,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当然要承担风险,但债权人和职工所承担的风险也很大,政府也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现代企业的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远远大于历史上债权人承担的风险。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较低,很少有超过50%的,但现代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一般都较高,多数国家的平均资产负债率都超过 60%,有些国家的企业如我国、日本和韩国的资产负债率接近甚至超过80%。
巨额的负债使债权人所承担的风险大大增加,实际上他们与股东共同承担着剩余风险。现代企业职工所承担的风险,也比历史上职工承担的风险大。历史上工人的劳动主要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当工人在一个企业失去工作之后,可以很容易地在其他企业找到基本相同的工作;而在现代企业中,简单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复杂的脑力劳动越来越多,职工上岗之前都必须有较好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由于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一旦在一家企业失去工作就很难找到类似的工作,必须经过再学习或再培训才能重新就业,他们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了。
(二)财务管理总体目标的选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目标应与企业多个利益集团有关,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利益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的利益于不顾。
也就是说,不能将财务管理的目标仅仅归结为某一集团的目标。从这一意义上说,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更是如此。从理论上来讲,各个利益集团的目标都可以折中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和企业总价值不断增长,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其最终目的。
为此,笔者认为,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实现相关利益者利益均衡。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指通过企业财务上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充分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风险与报酬的关系,在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使企业总价值趋于最大。
这—定义看似简单,实际上包括丰富的内涵。其基本思想是将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摆在首位,强调在企业价值增长中满足各方利益关系, 实现相关利益者均衡的目标。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之内;二是创造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三是关心本企业职工利益,创造优美和谐的工作环境;四是不断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请债权人参加讨论,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五是关心客户的利益,在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上有较高投入,不断推出新产品来满足顾客的要求,以便保持销售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六是讲求信誉,注意企业形象的宣传;七是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以便争取出现对自己有利的法规。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以下优点:一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用时间价值的原理进行了计量。二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科学地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系。三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因为不仅目前的利润会影响企业的价值,预期未来的利润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所起的作用更大。
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就是要正确权衡报酬增加与风险增加的得与失,努力实现两者之间的最佳平衡,使企业价值达到最大。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体现了对经济效益的深层次认识,它是现代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
如同从利润最大化向股东财富最大化转变一样,从股东财富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转变是财务管理目标理论的又—次飞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企业价值最大化扩大了考虑问题的范围。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股东、债权人、经理阶层、一般职工等,对企业的发展而言,都是缺一不可的。
各方都有自身利益,共同参与构成企业的利益制衡机制,如果试图通过损伤一方利益而使另—方获益,结果会导致矛盾冲突,出现诸如职工罢工、债权人拒绝提供贷款、股东抛售股票、税务机关进行罚款等,这些都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股东财富最大化容易仅考虑股东利益而忽略其他关系人的利益,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可以弥补上述不足。
企业价值最大化注重在企业发展中考虑各方利益关系。从上述可以看出,合理的财务管理目标必须考虑与企业有契约关系的各个方面,但如何考虑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在发展中考虑问题,在企业价值的增长中满足对方利益。如果我们把企业的财富比做—块蛋糕,这块蛋糕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属于企业契约关系的各方-股东、债权人、职工等。从逻辑关系上来看,当企业财富总额一定时,各方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当企业的财富增加后, 各方利益都会有所增加,各种契约关系人的利益都会较好地得到满足。
这又有利于企业财富的增加,实现财务管理的良性循环。
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与理财主体理论是一致的。理财主体假设为我们规定了财务管理的空间范围,即财务管理工作不是漫无边际的,而应限制在一个在经济上和经营上具有独立性的组织之内。
具体到企业财务管理,理财主体就是具有独立经营权和财权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应该体现为理财主体财富的增长,企业价值最大化能够满足这一要求。而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财务管理目标却混淆了企业这一理财主体和股东这一理财主体的关系。
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更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现阶段我国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国家,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有着独特、复杂的发展历程。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应更加强调职工的利益与职工的权利,强调社会财富的积累,强调协调各方利益,实现共同发展和共同富裕。
所以,在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时,仅仅局限于股东这一个利益集团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只有企业价值最大化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