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尔斯资料(发明电报那个)莫尔斯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1791-1872),作为一名画家是成功的。莫尔斯曾两度赴欧洲留学,在肖像画和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 1826年至1842年任美国画家协会主席。但一次平常的旅行,却改变了莫尔斯的人生轨迹。电报机也因此而登上了历史舞台,通信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832年,莫尔斯已经41岁了,在法国学了3年绘画后坐轮船返回祖国。 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为了打破长途旅行的沉闷气氛,美国医生杰克逊向旅客们展示了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并讲述电磁铁原理。杰克逊滔滔不绝地介绍电磁学的一些知识,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全部
塞缪尔•莫尔斯(SamuelFinleyBreeseMorse,1791-1872),作为一名画家是成功的。莫尔斯曾两度赴欧洲留学,在肖像画和历史绘画方面成了当时公认的一流画家。
1826年至1842年任美国画家协会主席。但一次平常的旅行,却改变了莫尔斯的人生轨迹。电报机也因此而登上了历史舞台,通信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832年,莫尔斯已经41岁了,在法国学了3年绘画后坐轮船返回祖国。
轮船在大西洋中航行,为了打破长途旅行的沉闷气氛,美国医生杰克逊向旅客们展示了一种叫“电磁铁”的新器件并讲述电磁铁原理。杰克逊滔滔不绝地介绍电磁学的一些知识,莫尔斯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杰克逊的一句话深深地印在了莫尔斯的脑海里。
杰克逊说:“实验证明,不管电线有多长,电流都可以神速地通过。”这句话使莫尔斯产生了遐想:既然电流可以瞬息通过导线,那能不能用电流来进行远距离传递信息呢?莫尔斯为自己的想法兴奋不已,从这以后,他毅然改行投身于电学研究领域。
莫尔斯回到美国后,担任纽约大学美术教授以维持生计。教学之余,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到电报机的设计上。1835年,他毅然告别了绘画艺术,专心攻读电磁学知识,一门心思地进行电报装置的制作。回到美国后,他只得向纽约大学物理学教授盖尔请教,盖尔教授悉心教他组装电池和制造电磁铁的方法,加之莫尔斯的刻苦学习,1835年底,他终于用旧材料制成第一台电报机。
莫尔斯的发报机的结构是这样的:先把凹凸不平的字母版排列起来,拼成文章,然后让字母版慢慢地触动开关,得以继续地发出信号;而收报机的结构则是,不连续的电流通过电磁铁,牵动摆尖左右摆的前端,它与铅笔连接,在移动的红带上划出波状的线条,经译码便还原成电文。
莫尔斯的第一台电报机,只能在2~3米的距离内有效。这是由于收发两方距离增大,电阻相应增加而失灵。要想使电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那就必须进一步改进。
后来莫尔斯拜著名电磁学家、感应电流的发现者亨利为师,虚心求教。
亨利让莫尔斯把电磁铁换成使用绝缘导线的强力电磁铁,并用继电器把每个备有电池的电路串联起来,另一条则用地线代替。
1836年,莫尔斯终于找到了一种新的方法,他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一个新的设计方案“电流只要停止片刻,就会出现火花。
有火花出现可以看成是一种符号;没有火花出现是另一种符号;没有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一种符号。这3种符号如果组合起来代表数字和字母,就可以通过导线来传递文字了。”
莫尔斯电报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呢?在拍发电报时,电键将电路接通或断开,信息是以“点”和“划”的电码形式来传递的。
发一个“点”需要0。1秒,发一“划”需要0。3秒。在这种情况下,电信号的状态只有两种:按键时有电流,不按键时无电流。有电流时称为传号,用数字“1”表示;无电流时叫空号,用数字“0”表示。一个“点”就用“1、0”来表示,一个“划”就用“1、1、1、0”来表示。
莫尔斯电报将要传送的字母或数字用不同排列顺序的“点和划”来表示,这就是莫尔斯电码,也是电信史上最早的编码。
莫尔斯的新奇构思是电报发明的一个重大突破,直到今天,莫尔斯电码仍在普遍使用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