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度发展理论的应用如何?区域经济
经济圈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依托一定的城市群在广域空间内实现对各种经济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圈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在目前情况下,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经济圈建设,是快速提升中部地区集团竞争力、实现我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途径。
一、中部地区发展现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但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双重“夹击”下,中部地区的发展却显得相对落后。2001年~2003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中部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地区1。 8和0。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低于全国6。4个百分点,GDP在全国份额...全部
经济圈是经济发展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它通常是依托一定的城市群在广域空间内实现对各种经济要素与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圈建设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的实践所证明。在目前情况下,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经济圈建设,是快速提升中部地区集团竞争力、实现我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有效途径。
一、中部地区发展现状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但在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的双重“夹击”下,中部地区的发展却显得相对落后。2001年~2003年的统计资料表明,中部地区年均经济增长率分别低于东、西部地区1。
8和0。4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低于全国6。4个百分点,GDP在全国份额中所占比例下降了0。7个百分点,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在十年内竟扩大了6倍之多。去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第一次从中央政府的高度把“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为国家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提出来,这不仅为中部地区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也预示着我国新的区域发展战略格局正在形成。
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崛起,是当今世界区域经济竞争和发展的大趋势。在我国,随着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环渤海”三大经济圈的形成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整个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地区竞争出现了新的局面:由过去单一的城市之间的竞争,转为依赖大经济圈综合生产力的竞争,进而形成大经济区域之间的竞争。
以大都市为核心和主要增长极、以城市密集分布、全面互动为主要依托的经济圈的发展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目前,我国中部地区已初具形态的经济圈主要有河南的中原城市群、湖北的大武汉城市群、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圈(长沙、株洲、湘潭)、安徽的马芜铜经济圈(马鞍山、芜湖、铜陵)和江西的昌九工业走廊(南昌、九江、景德镇),其中又以中原城市群和大武汉城市群发展最为成熟。
二、中部地区发展条件
1。经济区位。从经济点轴理论分析,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黄河中游经济圈和以武汉城市群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分别位于国家一级重点开发轴线(长江)和二级重点开发轴线(京广线、黄河)的交汇处,是我国经济地理的核心地带,点轴优势非常突出。
从经济板块理论分析,此二者所处地区是沿海经济板块与内陆经济板块交汇的枢纽,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向内地欠发达地区实行产业与技术推移的中转站和支撑点;从梯度发展理论分析,这两个地区正处于沿海技术优势和边远内地资源优势两个反向梯度的交汇处,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异质性以及经济落差需要中部地区的梯度性过渡和对接;从中心辐射理论分析,位处中部地区核心的长江中游经济区和黄河中游经济区东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西连以成、渝为中心的大西南地区,北傍京津环渤海地区,南临以深、港、穗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要素西进、东出、北上、南下的理想通道和枢纽。
2。交通条件。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黄河中游地区地处全国铁路网中枢、陆路交通咽喉,京广、陇海、焦枝、新焦、新石等铁路干线、107、207、310、311等国道在此经过,是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运和各大区物资交流的主要通道。
随着国家大通道连霍、京珠等高速公路的贯通和京广、陇海高速铁路的规划建设,这一地区的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和提升。而以武汉城市群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地区汇聚了8条铁路干线、近20条地方支线、8条国道、68条省道、8个机场和20多个内河港口,已经形成了辐射全国的密集的立体交通网络。
3。经济与产业基础。就长江中游地区来看,武汉是国家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和中部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具有相对完整成熟的产业体系。目前,以武汉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以光电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沿长江的“宜昌———武汉———黄石”高新技术产业带和沿汉江的“十堰———襄樊———武汉”汽车工业走廊,其经济实力、产业规模、科技水平、发展前景等都较为突出。而长沙、株洲、湘潭是湖南的“金三角”,地方财政收入约占2/5;沿京九铁路布局的昌九工业走廊,包括7个省级开发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西省加工制造业基地和引进外资的主要平台。
上述区域主要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基本上都在3小时车程内,无论是从经济规模、产业规模还是交通方面都已经具备了打造3小时都市圈的条件。
2 以经济圈建设打造中部崛起增长轴
就黄河中游地区来看,中原城市群是我国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装备制造业基地,郑州的汽车、卷烟、电子信息制造业,洛阳的装备制造、铝电、石化、建材业;平顶山、焦作的能源生产,新乡的轻纺、电器工业,漯河的食品工业等都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
以中原城市群为基础的黄河中游地区工业化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联系较为紧密,已经初具大经济圈雏形,区域内交通快捷,各主要城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均在1。5小时车程内。
4。科教基础。
中部地区是我国主要的科教中心和智力密集区。中原城市群拥有44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7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06家中央及省级科研院所。
而在长江中游地区仅武汉就拥有35所普通高校、736家科研院所、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45万专业科技人才,拥有知识经济年代不可或缺的科研创新与技术创新优势。
三、推动中部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
从中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来看,中原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已经成为吸纳产业和人口的强聚集体,具有经济、人口进一步集聚的巨大空间和潜力,随着核心地区与周边腹地联系的不断紧密,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到其经济辐射互动范围内,经济圈的空间规模也将随之扩大。
因此通过加强经济圈建设,以市场为基础,整合地区优势资源,加强区域分工协作,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将成为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带动区域整体进步的有效途径。具体地,就是在长江流域以现有的武汉城市群为一体向长江中游沿岸地区逐层推进,圈层式发展,把长株潭和昌九工业走廊囊括进来,形成以武汉为核心,以长沙、南昌为支点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在黄河流域以郑州都市圈为中心、以中原城市群为基础形成黄河中游经济圈;二者南北呼应,相向发展,共同打造中部崛起的战略增长轴。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