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浅谈新课改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文教?

浅谈新课改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语文教学

全部回答

2014-05-12

48 0
    语文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随着时光的钟声,我们很快踏入了二十一世纪,然而仔细审视眼前的语文教学,在种种欣喜之余仍有一种沉沉的重担压在心头,语文将何去何从,为何语文教学如此繁难。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说它特殊,主要是指,一是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它日日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触手可及,没有一个不会说中国话,每时每刻都离不了,因此,我们觉得它很容易;二是指它也很抽象,不象数学那样1加1就是等于2,就语文本身而言,谈到1加1的话题,只要你有足够的想像和联想能力,你想让它等于多少就是多少。
    比如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婚,他们组建了一个家庭,那它就是等于1;他们作为人的个体而言,依然是两个独立的个体,那它就等于2;若生一个孩子,那不就是3吗?……,语文考察的是一个人的想像力和联想力的问题,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但也是有科学的意义存在的。
    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语文的特点,发挥自己的想像和联想能力去实现语文本身存在的意义,去学好语文。 如何去学好语文,我想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树立大语文思想。
   这个大语文思想,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不要局限于语文课本,因为语文课本本身它只是精选的24篇优秀作品,属于名家名作,它远不能作为我们学习语文的全部,它的量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把它作为全部的话,我们的知识面会很窄,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它是我们学习语文的根,我们要以此为基,围绕这些根很好地做好知识的延伸,博览群书,尽最大可能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不妨自己多去找书看,或多听广播,像日常生活中,《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书一者贴近生活,二者文笔也很美。另外要尽可能地涉略各方面的知识。
   二、要确立目标意识。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我想考出好的成绩是我们最需要的,但它不是唯一的选择,因为我们若把考试成绩作为我们生活的全部,考试成绩作为我们的唯一选择的话,我们的生活本身就很黯淡了,我们是来创造并享受生活的,不是来考试的,因此在这一点上,我们要给自己做出合理的定位,在享受生活的过程中做好我们语文应做的一切,如若没有目标,我们就不知道我们学习语文有什么意义了。
    有一对夫妇,当他们的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决定经给孩子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就请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很是意外,嘟嚷着说:“一只小狗的目标?当然就是一只小狗了。
  ”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另外的目标。  驯狗师极为严肃地摇摇头说:“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夫妻商量之后,为小狗确立了一个目标:白天和孩子们一道玩,夜里看家。后来,小狗被训练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和家的守护神。
  这对夫妇就是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和他的妻子迪帕。他们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每只小狗都得有一个目标,更何况是一个人。   我想我们要结合实践的需要,做好两点:一是练好嘴皮子,二是练好笔杆子。
  这里的所说的嘴皮子不是让你去胡侃说话,去大吹特吹,不着边际,而是注重在传播信息的同时很好地体现自己的内涵,说出来的话尽可能有效,有实际意义。至于笔杆子,我想主要的就是写一手漂亮的字,让人一看就觉得神清气爽;二是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文通字顺,字字珠矶,每一个字的出现都掷地有声。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一个陶冶情操的课程,若将语文教学与考试等同起来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三、在所有教学体系中,要始终坚持:首谈心态,次谈方法,后谈知识。 学生发展的好坏,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先成人后成才,我们教育每个学生,不做对集体和他人有害的事,要有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做一个高尚的人,教育学生和人们遵章守纪,团结友爱,积极进取,拼搏向上,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多动脑筋,合理妥善地处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积极心态可减轻他们更多的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成绩。 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出积极向上,勤奋进取,良好思维,有积极乐观精神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的更好发展,若将知识归于首位,则可能导致人类的止步不前,甚至于萎缩,无法成就其广大。
   健康良好的心态加科学合理的方法,则将促成知识的几何级膨胀,从而也就能使社会得到更好的发展,有许多的学生不是脑子笨,而是不能正确对待学习,倘若能将此有一个突破,则其可教,从而也达到我们的学习目的。
     四、要承担起呼唤人文精神的重任 审视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纵观几千年的科举考试,语文不可避免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识文断字,知书达礼,甚至于一考定终身,然而语文教学在步入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之后越发为“急功近利”的高考所取代,语文成了挥之不去的鸡肋。
    去之150分如何可得,留之150分又如何能得,实在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件大事,而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在霸权主义―――数理化,帝国主义――――英语的狂轰滥炸的浪涛声中堙没了,艰难地传递着几千年的人文关怀,艰难地传递着古老的中华文明。
  许多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歧视,人们认为学与不学一样,学好与学坏一样,他们觉得只要能认得几个字就行,根本不去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品位,如何提高自己的修养,于是伴随着一阵阵的落寞,语文被推到了一个无人理会的角落,一个被人忽视的边缘地带,语文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随时被人遗忘的而又无法拾起的附带品。
    我们的学生把它当作一门副课学习着,把语文课当作休息课享受着,而我们的许多老师及领导也将其当作一门可有可无的课应付着,我们的语文老师则无可奈何地面对着这令人窒息的语文学习空间,眼在流泪,心在滴血。
   在这样的一种思维之下,我们真切地发现,语文的失落所导致的是人文精神的失落,于是我们更多的人“言出无状”,满口的“金银珠玉”,使得个人的应有的那种涵养那种品位被一种无法言喻的粗俗取代,我们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粗人”整日的“急功近利”,整日的…… 如此,在无奈之下,上世纪的末期,北大学子清醒地意识到“人文精神”失落所带来的恶果,毅然决然地重举“五四”旗帜,响亮地提出了“找回失落的精神家园”的这一口号,呼唤文明,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旨在将我们那“空虚”的内心世界重新填充,使得我们能在发展经济之余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人文素养,展现一个大国的精神风貌,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传统“礼仪之帮”的形象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当代的我们,站在教育的第一线,所承担的不应只是“才”的培养,更重要的应是“人”的培养,我们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能力的同时,更应力争引导他们充分认识到一撇一捺这一“人”字的重大分量,使他们认识自我,提炼自我,成为一个彻底的支撑我们民族更好发展的支柱,因为他们应该是我们民族的脊梁,语文传承文明的精神不应就此而已,而应更加的意气奋发;不应在艰难中求生存,而应给它开创一条阳光大道,使其积极而又健康的发展下去。
     “我们要教会学生做人,这是最高境界;我们要教会学生做文,这是第二境界;我们若是只教会学生考试,这是最差的。” 惟其如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将更好地深入人心,既推动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又带动整个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社会的更好进步。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