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有哪些改
(1) 微循环的改变:
1) 微循环收缩期(缺血期):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心跳加快、
心排血量增加;内脏血管平滑肌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儿茶,酸胺等物 质的影响发生收缩,使得外周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加,以保证心 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 因流经微循环的血量减少,使组织处于低灌注、
缺氧状态。此期为休克的代偿期。若此阶段去除病因,迅速补充血容 量,则休克容易得到纠正。
2)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期):随着微循环血量的减少,组织灌注严 重不足,细胞处于无氧代谢状况,乳酸类物质、组胺、缓激肽等堆积,血 液滞留在微循环内,进一步使回心血量减少。 此期为休克的失代偿期。
3) 微循环衰竭期...全部
(1) 微循环的改变:
1) 微循环收缩期(缺血期):循环血量减少、血压下降、心跳加快、
心排血量增加;内脏血管平滑肌及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儿茶,酸胺等物 质的影响发生收缩,使得外周循环血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加,以保证心 脑等重要器官的血供。
因流经微循环的血量减少,使组织处于低灌注、
缺氧状态。此期为休克的代偿期。若此阶段去除病因,迅速补充血容 量,则休克容易得到纠正。
2) 微循环扩张期(淤血期):随着微循环血量的减少,组织灌注严 重不足,细胞处于无氧代谢状况,乳酸类物质、组胺、缓激肽等堆积,血 液滞留在微循环内,进一步使回心血量减少。
此期为休克的失代偿期。
3) 微循环衰竭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病情继续进展,毛细血
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淤滞在微循环内的黏稠血液在酸 性条件下处于高凝状态,红细胞和血小板凝集在血管内形成微血栓,引 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并继发严重的出血倾向,引起广泛的组织损害及多器官功能受损。
此期为休克晚期。
(2) 代谢变化:组织灌注不足和细胞缺氧,使葡萄糖以无氧酵解为
主,产生的三磷腺苷(ATP)减少,而丙酮酸和乳酸堆积,发生酸中毒。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升高,抑制蛋白合成、促进蛋白分解,促
进糖异生、抑制糖酵解,导致血糖升高。
(3) 脏器的继发损害:
1) 肺:缺血、缺氧使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损害,肺泡表
面活性物质减少,肺泡萎缩、水肿,出现氧弥散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 值失调,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和缺氧,严重时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2) 肾: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出现少尿,休克时肾实质缺血坏死而发生急性肾衰竭(ARF)。
3) 心:冠状动脉的血流减少,心肌因缺血缺氧功能受损。当心肌的微循环内有血栓形成时,可引起心肌的局灶性坏死和心力衰竭。
4) 脑:脑血流量和灌注压的下降导致脑缺血、缺氧,CO2潴留和酸中毒,引起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脑水肿和颅内压增高。
5) 肝:肝缺血、缺氧破坏了肝脏的合成和代谢功能,同时,肝脏的
解毒功能降低引起内毒素血症,进一步加重肝的代谢紊乱和酸中毒。
肝缺血使肝小叶中央出血、肝细胞坏死,出现肝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致 肝性脑病和肝功能衰竭。
6) 胃肠道:缺血、缺氧使肠黏膜上皮的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的细
菌和毒素侵入血液,形成肠源性感染或毒血症。
此外,黏膜屏障损伤可 引起应激性溃疡。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