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物理

啥是散射??

全部回答

2007-03-25

0 0
    散射是一种物理现象,而不是物理特性。物体表面不均匀导致入射光线经过表面反射后发向各个方向,这样的现象统称为散射 在大自然中,为什么无色透明的空气能呈现蔚蓝的天空;白色的阳光会变成殷红的落日? 这都是地球周围的大气层对阳光进行散射而形成的。
   原来,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均匀媒质的分界面时, 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但当光在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 情况就不同了。由于一部分光线不能直线前进,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形成光的散射现象。
  地球周围由空气形成的大气层, 就是这样一种不均匀媒质。因此, 我们看到的天空的颜色,实际上是经大气层散射的光线的颜色。科学家的研究表明, 大气对不同色光的散射作用不是“机会均等”的, 波长短的光受到的散射最厉害。
    当太阳光受到大气分子散射时, 波长较短的蓝光被散射得多一些。由于天空中布满了被散射的蓝光, 地面上的人就看到天空呈现出蔚蓝色。空气越是纯净、干燥,这种蔚蓝色就越深、越艳。
  如果天空十分纯净,没有大气和其他微粒的散射作用,我们将看不到这种璀璨的蓝色。比如在2 万米以上的高空,空气气体分子特别稀薄,散射作用已完全消失,天空也会变得暗淡。   同样道理,旭日初升或日落西山时,直接从太阳射来的光所穿过的大气层厚度, 比正午时直接由太阳射来的光所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要厚得多。
  太阳光在大气层中传播的距离越长,被散射掉的短波长的蓝光就越多,长波长的红光的比例也显著增多。最后到达地面的太阳光, 它的红色成分也相对增加。  因此,才会出现满天红霞和血红夕阳。
  实际上,发光的太阳表面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 。

2007-03-25

56 0
    散射 1。光线通过有尘土的空气或胶质溶液等媒质时,部分光线向多方面改变方向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超短波发射到电离层时也发生散射。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滴等质点时,都要发生散射。
  但散射并不象吸收那样把辐射能转变为热能,而只是改变辐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  经过散射之后,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就到不了地面。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的是直径比波长小的空气分子,则辐射的波长愈短,被散射愈厉害。
  其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对比关系是: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来说,散射能力和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例如波长为0。7微米时的散射能力为1,波长为0。  3微米时的散射能力就为30。
  因此,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由于空气分子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得较多。雨后天晴,天空呈青兰色就是因为辐射中青兰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的缘故。如果太阳辐射遇到直径比波长大的质点,虽然也被散射,但这种散射是没有选择性的,即辐射的各种波长都同样被散射。
    如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尘埃或雾粒,一定范围的长短波都被同样的散射,使天空呈灰白色的。有时为了区别有选择性的散射和没有选择性的散射,将前者称为散射,后者称为漫射。 2。
  两个基本离子相碰撞,运动方向改变的现象。 3。在某些情况下,声波投射到不平的分界面或媒质中的微粒上而不同方向传播的现象,也叫乱反射。   。

2007-03-25

59 0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两种均匀媒质的分界面时, 会产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但当光在不均匀媒质中传播时, 情况就不同了。由于一部分光线不能直线前进,就会向四面八方散射开来,形成光的散射现象。
  地球周围由空气形成的大气层, 就是这样一种不均匀媒质。因此, 我们看到的天空的颜色,实际上是经大气层散射的光线的颜色。  科学家的研究表明, 大气对不同色光的散射作用不是“机会均等”的, 波长短的光受到的散射最厉害。
  当太阳光受到大气分子散射时, 波长较短的蓝光被散射得多一些。由于天空中布满了被散射的蓝光, 地面上的人就看到天空呈现出蔚蓝色。空气越是纯净、干燥,这种蔚蓝色就越深、越艳。  如果天空十分纯净,没有大气和其他微粒的散射作用,我们将看不到这种璀璨的蓝色。
  比如在2 万米以上的高空,空气气体分子特别稀薄,散射作用已完全消失,天空也会变得暗淡。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