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全部回答

2016-08-29

55 0
     机器缫丝是民族资本最早建立的近代工业之一。1872年侨商陈启源在广东南海 县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
  在继昌隆的带动下,顺德、南 海两县的缫丝业勃然兴起,到1881年已有10个厂,缫车2400架。  90年代初,广 东缫丝厂发展到50 ~ 60家,大厂雇佣工人达800人之多。
  1892年后,上海也出现 了公和永缫丝厂。 1885〜1886年,严信厚在宁波首次创立通久机器轧花厂。1891年前后上海也 出现了几家轧花厂。1894年扩建了通久源纱厂。1891年上海建成华新纱厂,商人朱 鸿度则于1894年成立上海裕源纱厂。
    乳花与棉纺织业便首次在上海、宁波发展起来。 1878年招商局会办朱其昂在天津紫竹林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利用蒸汽机磨面, 雇佣工人十多人,“出面极多,且面色纯白,与用牛磨者迥不相同”。
  80年代后,上海、 福州、北京等地也陆续建起了小型机器面粉厂。 1879年侨居日本的华侨卫省轩在广东佛山创办了第一家火柴厂。    此后,天津、 上海、重庆、厦门、广州、太原等地都先后开办了火柴厂。
  
  至1894年共有11家火 柴工厂。 80年代初由曹子俊兄弟创办的上海机器造纸局是最早的华商机器造纸厂。1890 年商人钟星溪也在广州开办宏远堂机器造纸厂。此外,北京、广州、杭州、武昌、苏州、 宁波也陆续创办了印刷厂。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