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让我的孩子对学习感兴趣?
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讲到学习方法,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听课方法、复习方法、考试方法等,这些方面的指导,许多教师都在进行,我们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是完全必要的,这里仅从学习的认知角度来探讨学习方法问题。
从学习的认知过程来看,学生学习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学会阅读与笔记是综合运用有关心理过程方法的具体体现。
1.学会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首要因素,没有正确观察就谈不上学习。为了避免观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观察时能获得正确的资料,要遵守如下...全部
重要的是学习方法:
讲到学习方法,大家更多想到的是听课方法、复习方法、考试方法等,这些方面的指导,许多教师都在进行,我们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是完全必要的,这里仅从学习的认知角度来探讨学习方法问题。
从学习的认知过程来看,学生学习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因此,在学习中必须要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忆、学会思维,才能真正把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学会阅读与笔记是综合运用有关心理过程方法的具体体现。
1.学会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首要因素,没有正确观察就谈不上学习。为了避免观察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观察时能获得正确的资料,要遵守如下原则:
(l)观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对于观察的行为特征要加以明确的界定,作好计划,按计划进行观察。
(2)观察必须是系统的,而不是零星偶然的。
(3)观察必须随时如实地作好记录,严格地把“传闻”与“事实”、“描述”与“解释”区分开来。
目前,中小学生中不会观察的大有人在,在观察现象时(如在实验里)看热闹,而不是在观察中思考,不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地观察现象的细微变化,分析其产生原因,没有形成观察习惯,也没有关注如何从现象观察中得到结论,而是死记书本上现成的结论。
因此,学会观察和观察的训练是学习指导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学会记忆
记忆是积累知识经验的基本手段,是学习的基础。中小学生学习的内容大部分是靠记忆来掌握。记忆心理学研究的丰富成果无疑对学生提高记忆效率起良好指导作用。
(1)了解记忆中动机的作用。
记忆时有目的地记,采用一定方法地记,比没有目的、不采用一定方法地记效果好。
自我参与程度是学习动机强度的一种表现,自觉自愿,乐意学习,采用一定活动动作的办法,如画图、拼图等方法来学习,由于自我参与的程度高,记忆的效率也就高。
在识记某种材料时试图回忆,即在学习中不断自问自答,可以增加长时记忆的效果。研究表明,把全部学习时间的80 %用于试图回忆,记忆效率最高,试图回忆之所以能提高记忆效率,其原因是,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个体都处在积极学习状态。
(2)了解对学习材料组织的“组块”作用。
组块是作为一个独立体的结构单元。
心理学研究指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组块,如7±2个数字,7±2个字母,7±2个单词等,为了提高记忆量,应该扩大每个“组块”的量,主要方法有类别群集、联想群集、主观组织、意义编码、心象化、记忆术等方法。
①类别群集指在记忆一系列项目时分门别类来记忆,效果好。
②联想群集指通过联想,来扩大记忆内容。联想定律有:接近律(由一种经验想起在时间与空间上相接近的另一种经验);相似律(由一种经验想起在内容上与之相似的另一种经验);对比率(由一种经验想到性质上或特点上与这相反的另一种经验)等。
③意义编码、心象化、记忆术等指在遇到学习无关材料时加以主观组织或附于一定意义,或通过具体形象或使新的信息与已熟悉的编码相联系,以便于记忆与回忆。
上述方法的共同点,是加工方式“组块”化,即把若干小的“组块”组成数量更少而体积更大的“组块”。
(3)了解复习中的科学。
记忆需要和遗忘作斗争,记过的内容要发生遗忘,这是正常的规律。问题是如何减少遗忘,记住应该记住的东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先多后少,先快后漫”的规律,说明及时复习是有效防止遗忘的好方法,而有的学生不是功课“天天清”,而要等到考试之前再拿起书,这种方法违反心理学规律,弄得自己身心疲惫,效果也不佳。
复习时应该注意归纳整理、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利用编写提纲、列图表等方式把知识加以系统化。同时,在记忆中可以适度多记些,如我5次记会了,再多记2次,增加学习程度可以使记忆得到巩固。心理学研究指出,一般学习程度以150%为佳,过少或过多地记效果也不好。
复习时应注意排除记忆内容间的干扰,把相似科目的内容放在一起记容易干扰,再就是中间的内容比两端内容容易忘,这是由于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原因。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
为了防止这些干扰,对中间的部分应该采取多复习几次的办法,或采用分散记忆的方法来加强这个部分的记忆。
早上与晚上的学习时间由于受到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影响较少,应有效利用来记忆材料。
有效记忆的方法多多,但共同点是要学会记忆,即要了解记忆过程中的动机作用、组块作用、复习作用。
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可灵活运用好的记忆方法。
***********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部动因,是个体发动和维持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动机由人的需要所引起。心理学家认为,当人的某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机体内部就会产生一种力量,即“内驱力”,也可叫内驱力的刺激。
学习动机是人类行为动机之一,它是直接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因,是由学生的学习需要所引起的,而这种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推动作用。
学习动机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高,学习效率也高;反之,学习动机水平较低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低,学习效率也低。学习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既然十分重要,作为教师究竟如何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笔者认为应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正确动机。
对中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旨在使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祖国的建设事业联系起来,从而产生学习的需要,形成长远的间接性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习目的性教育要与具体的学习目标相结合,因为远景性目标固然能激励学生奋发向前,起到持久的动力作用,但只有使这种远景目标与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并交替转化,相互作用,才能使学生既理解远景性目标的意义,又能转化为学习需要。
而使学习感到是一种需要,是学生的根本动机。因此,教师必须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育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当前的学习目标相结合;教师应将学习目的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需要指出的是,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形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学习动机的发展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过程。
另外,教师应教育学生要以正确的动机克服错误的动机,要以社会要求为准则,抵制周围环境中种种不利于形成正确动机的影响。例如,由于社会大气候的影响,不少学生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他们单纯从“金钱”出发考虑问题,因而奉行“六十分万岁主义”;还有的学生认为读书不如不读书,因而厌学、逃学等。
诸如此类的错误动机,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予以抵制的。
二、 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如前所述,学习目的性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长远目标能使动机作用稳定和持久,但长远目标的功能是通过课题的具体短期目标而体现的。
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一门新课或一节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课题目标提得具体、明确、切实可行,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作为学习效果的检查指标。
学生明确了这些学习目标后,学习动机得以激发,学习效率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优化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增强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存在,不仅需要外在条件的激发,还需要内在心理因素的转化。
能转化为学习动机的心理因素很多,如需要、愿望、兴趣、理想、信念、情感(责任感、义务感、荣誉感)等,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成为推动学生积极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这种内因在心理因素转化而来的动机,称内部动机,其驱力较强,维持的时间也较长。
因此,为优化中学生心理因素,增强学习动机,教师必须在以下几方面留意做好工作:⑴加强理想前途教育,教师应帮助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使其脚踏实地地学好各门功课;⑵着力培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生动的教学语言、活泼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⑶注重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高涨、热烈、愉快的学习热情。
四、为学生提供安全保证,保持学习动机。
对于学生来说,所谓安全,指的是鼓励、关心、同情等。与安全对立的是危险、非难、讥笑、恐吓等。每个学生都需要成功、同情和爱。当这些需要受到挫折时,学生的身心就会受到伤害,而安全保证是通过满足学生这方面的需要来达到激发动机的目的。
奥托的失败威胁与安全保证对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比较研究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他将学生分成两个组,甲组为失败威胁组,乙组为安全保证组。对甲组学生每次上课前均给予威胁:“你们学不好就要留级!”而对乙组学生则给予鼓励:“你们能学会,学得好就升级。
”在其他方面,两个组的条件完全一样。结果甲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精神压抑、紧张,而乙组学生则表现出轻松愉快。一学期后,乙组成绩明显高于甲组。这一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中若经常受到教师的威胁、恐吓、批评等,将不利于学习动机的保持。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多采用表扬、鼓励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尤其对学习困难生切忌批评、指责。
五、 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强化学习动机。
为强化中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科学使用奖赏与惩罚。
奖赏和惩罚是两种常用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方式。奖赏是指学生获得某种赞许、表扬等。由于奖赏的获得满足了学生的社会需要,从而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惩罚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批评、训斥等。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教师应注重奖赏而不注重惩罚,因为这样可以减弱失败给人带来的恐惧心理。
所以奖赏比惩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具有激励作用。当然,在某些场合,对某些学生,惩罚往往也能起到奖赏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惩罚会使学生处于一种紧张情景之中,学生为了避免惩罚就必须努力,这就起到了促进学习的作用。
2、合理开展学习竞赛活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竞赛活动,学生的成就动机会更加强烈,学习兴趣和学习毅力也有所增强。为了保证竞赛对动机的激发与培养产生积极作用,避免不良后果,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竞赛内容应多样化。
不能仅限于学科知识的竞赛,还应开展课余文化知识的竞赛,以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②在多种竞赛形式中,应以团体间竞赛为主。团体竞赛会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这种精神正是目前所需要的。③指导学生自我竞赛,从自己的过去与现在的进步中获取动力。④增多获胜的机会,使尽可能多的学生获得成功,如按学生的能力水平设高、中、低组,各组分别进行竞赛。⑤竞赛活动要适量,频繁的竞赛会增强学生的心理负担,会失去对动机的激励作用。
⑥在竞赛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避免产生优越感或自卑感。
3、让学生多多体验成功。成功和失败不仅可以提供反映活动(学习成功、达到预期目标程度)的信息,而且还能对从事后继学习活动的动机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成功体验对动机的激发作用大于失败体验,尤其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进一步的失败会导致学习动机的下降,而一次成功则会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活剂”。正因为这样,教师在课堂设计提问、板书、作业时,要因人而异地提出切合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
同时,还需指出,虽然失败的体验也有激发动机作用,但正如使用惩罚一样,使用失败体验也需小心谨慎,因为过多的失败体验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引起学生的自卑感,从而不利于激发动机。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这样一种信念: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不努力注定要失败。
4、及时提供学习反馈及评价。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动机起强化作用。布朗曾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在教学中,对甲组学生的作业仅仅批改,既无等第,也无评语;对乙组学生的作业,在批改时不仅打等第,且加评语。
一段时间后,乙组学生的成绩明显高于甲组。可见,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对学生的学业情况不作任何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一无所知,则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从产生。因而,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课堂上的答题、作业、考卷等及时作出评价。
当然,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全面、合理;既要让学生知道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又要让学生知道努力方向。否则,学习评价只是流于形式,也就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作用了。
多年来,笔者在中学教学实践中,注重对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大大提高了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实践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唯有学生的学习动机得以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得以较好地开发,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