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喜歌剧大师奥芬巴赫的代表作是什么?

歌剧大师奥芬巴赫的代表作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7-19

231 0
    雅克•奥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 1819〜1880),法国作曲家、古典轻歌剧创 始人之一。19世纪最多产与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 出的代表。
  《霍夫曼的故事》是奥芬巴赫最成功的浪漫歌剧,主要围绕在激情之爱、丧爱 之痛以及画家幻想的三段故事!身为音乐家与诗人的霍夫曼在酒后向众人诉说他 曾经与人偶奥琳匹亚(Olympia)、歌手安东妮雅(Antonia)与妓女朱丽叶塔(Giuliet- ta)的三段惨淡恋情。
    这部奥芬巴赫唯一的大歌剧作品创造了幻境般的梦幻气氛, 其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曲,在世界各地已家喻户晓。而将此作品带入高潮的不 朽名曲《威尼斯船歌》则被誉为法国作品中最成功的曲目。
  这首曲子非常动听,旋 律优美,节奏缓慢,和声更富变化,许多西餐厅或钢琴酒吧常会演奏,更适合步调缓 慢优雅的摩羯座在用餐时聆赏;在聆听这首曲子时,仿若就置身剧情中,黄昏夕阳 的光影里,悠悠飘荡在威尼斯水道的小船上……浪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是奥芬巴赫的遗作,因其广受欢迎,被誉为“具有取 之不尽的旋律才赋”。
    《地狱中的奥菲欧》序曲,是奥芬巴赫另一代表作。奥菲欧是希腊神话中有名 的诗人和歌手,其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点头。他在去地狱寻找死去的妻子尤丽 狄茜时一路歌唱,感动了冥王、冥后,答应让尤丽狄茜返回人间。
  但奥菲欧在将近 地面时忘记冥王的叮嘱,回顾其妻,导致她重回阴间。  奥菲欧悲痛之极,决心终身不娶。在奥芬巴赫之前,蒙特威尔第和德国作曲家格鲁克曾就同一题材先后创作过 正歌剧《奥菲欧》和《奥菲欧和尤丽狄茜》,这两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剧发展史上的重 要作品。
  奥芬巴赫则把正歌剧改为轻歌剧,把悲剧改为喜剧,剧情改编为:音乐学 院院长奥菲欧不务正业,偷偷至郊外与牧羊少女纠缠;其妻尤丽狄茜美丽而骄傲, 视丈夫为平庸之辈,也常去郊外与牧羊少年幽会。  不巧,两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 场之后决定分手。
  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术将尤 丽狄茜带入地狱。奥菲欧刚因获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时,神的化身出面干预,命令奥 菲欧前去恳求主神朱庇特准予领回妻子。奥菲欧无奈,只好乘气球去天堂拜见朱 庇特。
  在临别时,众学生合唱《老师,再见》为奥菲欧送行。  在冥府中的情节与原 悲剧大致相同,但最后,奥菲欧对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伤,而是独自兴冲冲地回到 人间。在结尾中,作者还借用希腊神话中众神的种种言行影射讽刺了路易•波拿 巴第二帝国政界人物的腐败无能。
  这部歌剧本身并不太出名,但这首序曲却成为 世人十分喜闻乐见的作品,经常单独演出,还常常被引用到影视作品中。  序曲自始至终贯穿着欢乐的喜剧气氛,节奏明快、流畅,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对整个歌剧作品的调侃色彩。
  轻歌剧是1850年后,法国出现的新的音乐戏剧体裁。奥芬巴赫的轻歌剧题材 多样,但其中心主题主要是描绘当代风尚,既针砭当时社会的资产阶级的风俗道 德,却又纵容当时轻佻低级的趣味。  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 表。
  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路的活报剧演出和城市 民谣相结合。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音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 尔兹、加洛普舞、康康舞的节奏。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F。
  冯•苏佩、J。施特 劳斯,英国的A。  沙利文,匈牙利的F。菜哈尔以及现代的许多音乐家都有影响。奥芬巴赫1819年6月20日生于科隆,1880年10月5日卒于巴黎。原姓埃伯 斯特。
  他父亲于1800年自奥芬巴赫迁居科隆,当地人们称其为奥芬巴赫人,后来 就成为他们的姓氏。父亲从事书本装订业,并为犹太教会的领唱,在家中教授小提 琴、长笛、吉他。  奥芬巴赫从小从父亲那里接受了音乐的启蒙教育。
  1833年到巴 黎,入巴黎音乐学院学大提琴约1年,后在巴黎喜歌剧院乐队当演员。这时他遇到 E。 L•阿莱维,并师从他学习作曲。1850〜1855年他任法兰西歌剧院指挥。1855年 自办剧场“巴黎人趣歌剧院”,采用小型管弦乐团及大量歌手。
    1858年因债务过多 前途堪虑,为清偿债务,他处心积虑的创作了一出引起骚动的讽刺音乐剧,以神话 中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传说为题材,写成《地狱中的奥菲欧》。评论家嘉尼道此剧 为“以一种在亵渎边缘的非礼,冒渎古代神明的神圣和荣光”,此文经刊载,巴黎人 即刻忙不迭的跑去亲自观看到底奥芬巴赫做了些什么粗鄙的恶作剧。
    于是财源滚 滚而来,此剧连续上演了 227场之后,因演员们精疲力竭才告作罢。此剧中一首著 名的康康舞脍炙人口。序曲原为小型乐团所写,相当于一首短的前奏曲。往后以 大型管弦乐团演出时,往往以原序曲之旋律加以重新编曲。
  他最初发表的作品,多为圆舞曲大提琴曲、歌曲。他擅长演奏大提琴,尤长于 即兴变奏。  以后写了一系列轻歌剧都很成功,如《美丽的海伦》(1864)《巴黎生涯》 (1866)《格罗什坦公爵夫人》(1867)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奥芬巴赫曾到意 大利和西班牙小住。1876年到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并进行演出。晚年他计划写 一部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未完成就去世了,后来由E。  吉罗完成。
  奥芬巴赫以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和轻歌剧闻名,但他本人也是一位优秀的大 提琴家,在巴黎音乐学院求学时即主修大提琴,也曾在巴黎的剧院担任指挥兼任大 提琴手。奥芬巴赫被视为古典轻歌剧的创始人,一生曾为巴黎各剧院写过102部舞台 音乐作品,大多数为轻歌剧。
  虽然奥芬巴赫的作品比较通俗易懂,但学院派人士却 认为其创作手法过于通俗而难登大雅之堂,或许正因此,奥芬巴赫只能委身于二线 音乐家的行列。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