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题名】中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9-04-02 16:43:29
[摘要] 服务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贸易水平、贸易法规、贸易人才及规模等方面仍处于明显劣势,服务贸易逆差较为严重。 因此,需要利用国内外环境和资源优势,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企业的积极配合,在发展我国传统优势服务行业的同时,开拓更加广阔的服务贸易市场,提高服务贸易的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经评论·北京)“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具体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金融、通信邮电、...全部
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9-04-02 16:43:29
[摘要] 服务贸易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我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较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贸易水平、贸易法规、贸易人才及规模等方面仍处于明显劣势,服务贸易逆差较为严重。
因此,需要利用国内外环境和资源优势,通过政府的有效引导,企业的积极配合,在发展我国传统优势服务行业的同时,开拓更加广阔的服务贸易市场,提高服务贸易的水平,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经评论·北京)“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具体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金融、通信邮电、建筑安装与承包工程、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技术许可、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个人劳务等。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服务贸易对优化产业结构并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水平、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增长不仅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对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也逐步扩大,通信、金融、保险、技术贸易、经营管理咨询、人员培养等服务进出口随之迅速发展。通过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今,全球竞争的焦点有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已成为我国在加入WTO后刻不容缓的任务。我国服务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不重视发展服务业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其他产业,也落后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所以,总体来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现状
(一)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吸纳就业的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用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来衡量。
中国1998年的水平为32。1%,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55%的比重水平。中国1998年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6。
7%,低于发达国家的55%~75%和发展中国家的30%~55%。199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14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0%,而同期中国商品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9位,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3。
5%;而且中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一直都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2004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额为96。98亿美元,2005年服务贸易逆差额94亿美元。
(二)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居世界排名20位之后,与世界服务贸易发展水平相比比较落后。
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额与货物贸易额的比例为1∶10。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国际旅游收入162。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3%,国际运输收入36。
7亿美元,占12%,两项合计共占65%。可见,运输、旅游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中国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三)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
近年来,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也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服务贸易管理落后
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中央相关部委负责,但对应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这种管理体制是存在许多缺陷的,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
此外,中国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所有这些,都是阻碍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五)服务贸易行业人才匮乏
服务企业在组织规模、管理水平、经营效率和营销手段上与国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2007年财经蓝皮书《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中国服务业体制改革与创新》指出,2005年我国服务业劳动就业率仅有30%多,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大部分分布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滞后。
蓝皮书表明,在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第三产业被认为是最可以容纳大量劳动力的领域,而我国第三产业容纳劳动力还未表现出明显的增长,这固然和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工业化发展进程迅速,第二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但还是衬托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实。
国际经验表明,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和城镇化水平的加速,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会成为容纳劳动力的主渠道。
二、加快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
(一)加快服务业发展步伐,提高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极大地发挥服务业吸纳就业的潜力
早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家们就注意到了服务业的就业效应。
到目前为止,服务业的高就业增长效应,已为学术界、政府决策部门和经济学界所接受,并被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历史所印证。服务业对就业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扩大就业岗位,而且能够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改善就业结构。
近些年,服务业的发展在吸纳一二产业转移富余劳动力上发挥了突出作用,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据有关部门分析,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为48。2万人创造就业机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防指出,从投入产出效果看,每投资100万元可提供的就业岗位,重工业是400个,轻工业是700个,第三产业是1 000个,说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之大。
我国政府一定要着力发展好服务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二)立足比较优势,提升竞争优势,调整服务业内部结构,提高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在保证海洋运输、旅游服务作为传统服务贸易领域优先发展的同时,将信息技术、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作为发展现代服务贸易的战略重点。
加入WTO后,我国货物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对于运输服务业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目前,世界经济中心已经开始向亚太地区转移,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将会在西太平洋海岸掀起一股新的热潮,这为我国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中国海洋运输业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应作出新的战略选择,同时,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借鉴海运发达国家政府的经验,对兼并收购等联合行为采取积极支持态度,通过制定或完善法律、法规为我国集装箱航运企业兼并收购等联合活动最终创建一个公平、有序、健康的航运市场环境。
此外,我国的旅游业也有独特的发展优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旅游业已发展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产业,在大多数地方还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或先导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同时,旅游业的发展改善了我国整体投资环境,加快了对外开放步伐,带动了各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
(三)加快服务业立法,建立系统的服务贸易法规体系
我国目前服务贸易的立法工作还很落后,服务业中许多部门都无专项法律法规。
因此,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发展,应加强对GATT、GATS、WTO等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健全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法律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 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
同时,依据GATS进行保护性立法,最大限度地缓和与减少外来的强大冲击波。
(四)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对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实施有效的宏观管理,关键是要迅速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首先,要明确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范畴。我国商务部作为服务业政策的归口管理部门,其宏观管理职能主要是规划进出口发展战略,制定或参与制定贸易法律、法规,对外协调与其他国家的服务贸易关系,并落实“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
其次,建立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服务贸易涉及诸多部门,有必要成立全国性的服务贸易管理组织。建议中央、国务院建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协调小组或委员会,负责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立法、对外谈判和政策协调等事宜。
对服务业的管理并非政府通过经济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服务贸易市场,而是在政府的相关法规、政策引导下,对服务业进行法制化管理,并通过一些半官方和非官方的行业协会、同业组织引导和监督服务业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
(五)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加速企业自主创新
大力培养和引进适应全球化发展的服务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短期培训,让他们尽快了解和熟悉《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有关条款及中国服务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提高国际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力。
与此同时,加速服务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提高服务业研究和基础设施的投人。引导企业要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竞争,继续开放服务市场,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业转移,还要改进外汇与资本流动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
(六)将高等教育作为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领域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教育服务贸易已经成为一国对外经济中的重要投资和消费领域,通过经营能够产生较大社会和经济效益。以澳大利亚为例,教育产业已成为其第三大出口业。
我国对此也非常重视。目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而我国高等教育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在竞争中处于明显劣势。尽管加入WTO后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但进口远大于出口。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合作项目多集中在外语、经济、管理等投资成本较少的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与国外名校的合作也不多等。
在教育输出方面,目前还主要限于语言教育,局限性较大。
事实上,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较低的留学成本等都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学生到我国学习生活。
但要提高高等教育对我国服务贸易的贡献率,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1、增加高等教育要素投入,提高办学规模和质量。有针对性地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加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的层次和吸引力。
2、要规范整顿留学中介机构,加强对留学中介机构的资质鉴定工作,对留学中介机构进行总量控制。同时,着手拟订中介服务评估标准,督促中介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和鼓励优秀中介做大、做强。并且组织留学中介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重点对中介负责人加强法规、政策、经营等方面的教育。
3、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外国学生来华留学工作宣传,开拓来华留学生生源,一些有实力的高校可以在教育部门的支持下联合起来到有关国家举办中国教育展,宣传中国高等教育,吸引更多来华留学生。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并为我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做大、做强提供很好的支持。
( 经济研究导刊, 杨利娟)
作者:杨利娟
来源于: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