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日本效仿中国隋唐进行大化改新在当代的表现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07-01-31

0 0
    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
  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 意义: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首先,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打破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制。
    其次,它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推动了社会的前进。 。

2007-01-31

72 0
    古代日本:(板书) 日本是亚洲东北部的一个岛国,大量的旧石器时代的文物和很多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说明在日本列岛上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日本的古代居民除土著居民外,有一部分是从亚洲大陆移去的。
  远古时代的日本列岛曾一线相连,它的南、北两端与亚洲大陆接壤,一万五千年前才与大陆分离,这种地理条件有利于移民的迁徒。  中国史书记载(秦始皇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并带五谷、百工和生产工具等东渡日本。
  这一史实在日本史学界有不同看法,但在日本民间却广泛流传至今,甚至将徐福神化,并经常举行祭祀活动。这一切史实都说明了中华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公元前3世纪到3世纪间,日本从中国、朝鲜传入了青铜器、铁器以及水稻种植和铸造金属的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从而逐步完成了日本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当时,日本列岛上有100多个小国,到曹魏时,同中国通使交往的有30国,其中最大的是邪马台国。3世纪时,在日本洲中部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大和”。 1.大和奴隶制国家(板书) 2世纪以后,大和成为中国文化输入本洲的门户,亚洲大陆移民也不断移来,促进了当地生产的发展,大和凭借着自己强大的经济势力不断扩张,到5世纪,统一了日本。
    大和的最高统治者称天皇。在孝德皇统治时期,日本实行了大化改新。 2.大化改新(板书) ① (板) 7世纪时,日本奴隶社会的各种矛盾非常尖锐,政局混乱。
  一是阶级矛盾尖锐,当时,人们的生活困苦,受到天皇和奴隶主的压迫,人们反抗情绪强烈,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二是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尖锐,当时,天皇所能直接支配的只限于自己的领土和上面的居民。
  皇室和奴隶主贵族之间为了争夺劳动力和土地不断进行斗争。这些矛盾、斗争往往又因发生大灾荒而加剧,造成了社会动乱,生产荒废,日本奴隶社会面临严重危机。日本社会的出路何在呢?日本皇帝和一部分留学中国的人,主张仿效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中央集权。
    645年,皇室和一部分要求改革的贵族发动政变,杀死了掌权的守旧大臣苏我入鹿,迫使皇极天皇退位,拥立孝德天皇,确立了改革派的统治。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改革。
  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史称大化改新,那么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哪些?(阅读) ②内容:(板书) 大化改新一方面围绕土地问题进行改革,效仿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
    它规定,土地属于国家,国家每六年按人口把田地分配给农民,田地不得买卖,受田者死后归还。另一方面,改革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大化改革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贵族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同时,由于实行了班田收授法,班田的农民有了田园、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了一定的独立性,成为自由农民。
  所以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是其重要意义之所在。 3.意义:奴→封(板) 日本在政治改革方面效法隋唐,在文化上也积极吸收文化的营养,在教育、宗教、建筑、美术、文学等方面,都受到中国影响。
    (读60—61小字)(看图)《屏风仕女图》所绘仕女体态丰满,充分反映了受中国唐朝绘画风格的影响。空海擅长汉字书法,他的书法手迹《信风帖》,神彩飞扬,笔力刚劲,挥洒自如,是书苑艺术中的珍品。
  这说明了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之大。也说明了古代中国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是我们引为自豪的。   大化改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很多豪强地主贵族通过各种方法获得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
  随着封建兼并的进行,到10世纪中期,农村大批破产,庄园数量越来越多。国家已无田可班,班田收授法被废除。封建庄园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统治地位。各地的庄园主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蓄养武士,作为私人武装。
    武士有佩剑的权利,不从事生产,平时进行训练,一旦主人需要,就要为主人作战,甚至不惜牺牲生命。P61图为武士披甲佩剑,跃马持弓外出训练的场面。武士的力量不断壮大,地位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武士阶层,武士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终于导致了幕府统治的建立。
   3.幕府统治的建立(板) 随着武士力量的膨胀,形成了几个大的武士集团,互争权势和领地。  12世纪末,天皇封武士大头领为征夷大将军,简称将军。将军的政厅叫幕府。
  从此,日本进入了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依靠武士作为支柱,自己设置官吏,分掌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延。幕府实际上是朝延以外的政府,幕府将军掌握了国家大权,天皇成为傀儡,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期明治维新前夕,持续将近700年的时间,幕府统治实质上是军事封建贵族专政。
     在封建时代的亚洲,除了朝、日个封建国家外,还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对古代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学习帮助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K12
学习帮助
学习帮助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