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义务献血宣传资料

单位准备搞个义务献血活动,求这方面宣传资料。包括献血的意义、献血的宣传标语、口号、献血有益健康的资料等等,谢谢

全部回答

2006-12-26

0 0
    献血标语: 1、义务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爱心献社会,热心助健康 3、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4、无偿献血 无尚光荣 献血宣传资料: 一、献血有什么意义 献血,就是健康人献出自己的血液,输给伤病人,去挽救他们的生命。
    平时把血输给伤病严重的人,使他们早日痊愈,回到生产和工作岗位。战时,把血输给伤病员,使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返前线。这是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是友爱互助,发扬共产主义风格,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作出贡献,是光荣的高尚的行为。
  如全国人民所熟悉的张秋菊腹部巨大肿瘤和王世芬大面积烧伤的抢救等都是用了比她们身体多3~5倍的血液才使她们恢复健康。  因此,政府指出,献血是每一个健康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按部门,单位开展义务献血,逐步建立起义务献血制度。
   二、参加公民义务献血有哪些规定 1、对象:凡工、农、商、学、机关干部和居民、解放军,武警指战员,身体健康者,都有献血的义务,领导干部、党、团员应当带头参加献血。   2、献血量:一次献血量为200毫升,两次献血间隔时间不得短于三——四个月。
   3、待遇: (1)有偿义务献血者,按规定发给一定营养费和公民义务献血光荣证。 (2)无偿志愿献血者,按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关于无偿志愿献血奖励办法》给予表彰和奖励采血单位发给纪念品。
    如本人或直系亲属需要用血,凭无偿志愿献血证,由采血单位提供等量的血液或血液成份。 三、献血不会影响您的健康 献血,是指一个健康成人献出自己的一部分血液,再输给急需输血的伤病员。
  长期以来,由于旧的习惯势力影响和人们对有关血液的生理知识缺乏了解,因面对于献血存在着一种误解或恐惧心理。   我们知道,一个健康人的血液总量,占人体重量的8%左右。一个体重50公斤的健康人,约有4000毫升的血液。
  平时,有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流动,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还有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在体力活动增强的时候,这些储存血液就会进入血循环系统。  一个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量的5%,同时储存血液就会马上补充。
  血容量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就能恢复正常,血浆蛋白质由于肝脏合成功能加快,一两天就恢复正常。血小板、白细胞和红细胞,虽然制造过程长而复杂,也能够在几周内恢复原状。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曾对100名献血者进行了献血前后的血象观察,发现一次献血200至400毫升,血象仅有轻微的变化,绝大多数人都可在一个月左右恢复正常。
    一个健康成人在短时间内失去800毫升血液,除稍有头晕外,没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而且可以自动康复。 众所周知,人体的血液是不断新陈代谢,在不失血的情况下,都有血细胞在死亡、破坏,红细胞的寿命最长也不过120天,同时,每时每刻又有大量新鲜血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同时,献血以后,由于人体造血器官代偿作用,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就会得到补充,恢复原状,只有按规定献血,对身体健康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 四、献血前后注意: 1、献血前:保证充足睡眠,休息好;前两天勿吃肥肉或油腻食物;切勿暴饮暴食,适当补充营养;献血当天不要作剧烈运动;献血前精神不要过份紧张。
     2、献血后:保持针眼处清洁,三天内不要擦洗;不要饮酒。避免细菌感染。 五、献血影响健康吗? 有一些人担心献血后会影响身体健康,害怕损伤元气,担心影响生育、减少寿命、体形变胖等,其实这些担心是多余的,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从血液生理学科学角度看,人体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体重50公斤的人,全身血液4000ml。  一次献血200-400ml,仅占全身血量的5-10%,根据国内外多年大量献血实践表明,这样的献血量对全身血液循环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一个人不论是否献血,他的血液总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也就是血液中的各种成分细胞时刻都在衰老死亡,同时又在不断地新生补充,从而保持血液旺盛的生理功能和生理平衡。  如以血液中的红细胞寿命计算,每4个红细胞就要全面更新一次。
   另外,身体的血液还约有1/3量贮存在肝、脾等脏器里。每当失去少量血后,这些贮藏的血就会迅速地补充到血液循环中来。而体内造血器官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又造出新的血液予以补贮,由此维持体内总血容量的动态平衡。
     六、献血好处有多少?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献血有益健康。 1、可预防、缓解高粘血症 科学家们运用血液流变学与血液动力学对血液与献血的关系作了研究,发现坚持长期适量献血,特别是单献红细胞和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可使血液粘稠度明显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粘血症,使人感到身体轻松、头脑清醒、精力充沛。
     2、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青岛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者对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芬兰一研究小组对278名42-60岁的男性进行调查,其中献过血的人5年后患冠心病的比例比未献过血的少86%;另一组研究,对献血l-2次的1532人进行追踪观察,结果仅一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 0。
    043%,同期未献血的2306人中,有226人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为9。8%,明显高于献血组;美国一心血管病研究小组的研究亦表明,在3年中,献血者(男性)患心血管病的危险仅为未献血者的 1/2。
   3、男子献血可减少癌症的发生率 体内铁元素含量过低易患缺铁性贫血及行动迟缓,过高则适得其反。  《国际癌症》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机率就提高,适量献血可以预防癌症。
  该文还提到,女性因月经周期失血损失了一定量的铁质,故未发现女性的铁含量与癌症发生有明显关系。 4、可促进、改善心理健康 大量研究表明,健康的情绪可通过神经、体液、内分泌系统沟通大脑及其他组织与器官,使其处于良好的状态,有益于人体免疫力的增强、抵抗力的提高。
    而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做好事者以德施善,实际上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了自己,这是健康长寿的重要要素。
   5、可延年益寿 国外也曾有学者对66岁以上的332人(献血者)与同年龄、性别的399人(未献血者)作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显示: 献血组平均寿命为70。  1岁,高于未献血组的平均 67。
  5岁; 献血组的存活率为67%,高于未献血组的40%; 献血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未献血组的60%。 七、一人献血全家受益 无偿献血者本人献血之日起,五年内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享受相当于原献血者家庭成员临床需要用血时 ,五年内享受与献血量等量的免费用血。
     无偿献血者本人及直系亲属医疗用血时都享受免交三倍的凭证供血互助金的待遇。可以说,一人献血全家 受益,献血为了今天的别人,又为了明天的自己。 无偿献血 无尚光荣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
  众所周知,人的生命是靠血液来维持的,人体内如果没有血液在流动,便意味着生命的结束。  因此,血液被喻为人体的生命之河。 血液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献血是关系着千万患者生命安危的大事,也是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的高尚行为,更是每个健康适龄公民的崇高义务和光荣职责。
  您作为一个献血者,当您的献血流入他人的血管和心脏,重新点燃他人生命之火,使其重返工作岗位时,您会是怎样的心情?正是由于您今天无私地奉献和真挚的情感,使他人重新获得了生命。  这怎能不为自己崇高的行为感到骄傲和自豪! 也许一个健康的人很难意识到血液对挽救他人生命所起到的巨大作用,而对于一个生命垂危的患者来说,他会清楚地知道是您地血液在维持着自己的生命。
  那些成千上万个患者的生命,正是靠着你们这些成千上万个献血者的血液才得以延续。当生命危在旦夕时之际,只要有了血,人生就可以翻开新的一页,生命就有了希望。   。

2006-12-23

497 0
    天津市血液中心网站上有 血液是什么? 血液被称为“生命之河”。她把氧气和养料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又把各个组织和器官产生的废物和二氧化碳输出体外。这就是生命中的新陈代谢。
   血液经过抗凝离心后,可分为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有形成份约占血液的45%,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有形成份中66%是水份。  无形成份约占血液中的55%,无形成份包括蛋白质、无机盐和糖质等,无形成份中99%是水份。
   献血会影响健康吗? 据科学测定,一个成年人的全身总血量相当于体重的8%左右,即50公斤体重的人,体内血液总量为4000毫升。每次献血200毫升,只占全身血量的5%左右;人体中平时只有80%的血液在全身循环,还有20%(约有800毫升)的血液储存在肝脏、脾脏、皮肤等小血库中备用。
    献血后,这些储备中的血液会很快释放到血液循环中来。另外,献血后骨髓造血速度也会加快。因此,按规定献血不会影响健康。 献血前后应注意些什么? 献血前两顿饭要吃些较为清淡的食物(如稀饭、馒头、水果等),不宜吃高蛋白(如牛奶、鸡蛋等)、油腻大的食物,避免出现“脂肪血”。
    “脂肪血”不利于输注给患者。献血后要保持针眼处清洁,2-3天内不易做剧烈运动。 哪些人不易献血? 1。患有传染病或携带传染病病源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疟疾等; 2。
  易感染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3。患有恶性肿瘤、白血病、或其他医生认为不易献血的疾病(具体可咨询指定的采供血机构或医疗机构负责体检的医生)。   无偿献血者用血有哪些规定? 一:自献血日后三个月为用血起点日,以该日推算四年以内用血的,可按献血量的三倍用血,并免采集、储存、体检、分离等费用。
   二:超过四年或三个月用血的,按献血量等量用血,免采集、储存、体检、分离等费用。 三:无偿献血满1000毫升以上者,可终身享受无限量用血,免采集、储存、体检、分离等费用。   献血与健康 1、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 不会。
  一个健康入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血小板、自细胞和红细胞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
  人体的血液在不断新陈代谢,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 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会有利于健康。
   2、反复献血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吗? 可以。有关专家对反复献血组2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22例的血流变学各项均值做了比较。  结果表明:反复献血组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而尤以红细胞压积最为明显,提示反复献血组的血液粘滞性下降;而急性脑梗塞患者组的上述指标均较正常值高,提示脑梗塞患者存在着高粘血症。
  因此,反复一定量的献血会使血液粘滞性下降,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积极的意义。   3、换血疗法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吗? 近年来许多学者采用血液换出等容稀释疗法治疗急性期脑梗塞,收到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该疗法就是抽出定量的全血,输入等量的血浆,其目的就是降低红细胞压积和血浆中大分子物质。有报道86%高血压患者,经血浆交换后,动脉压下降20%以上,其效果持续3~10个月。   4、为什么经常献血可担高造血功能? 因为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
  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的生成,经常按规定期限献血,就可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
     5、经常献血可以降低血脂吗? 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
  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6、学生和军人的血液质量合格吗? 有人说学生和军人吃食堂,营养不好,血液质量差,不合格。
   为此我们随机抽取了济南地区1992年市区初次无偿献血的学生3595例,1998年3358例,共6953例,查看血色素(Hb)的检测情况,结果只有1992年有一例不合格。   献血员共有六项血液检测指标,其中五项是检测病毒感染的情况,剩下的一项就是检测血色素了。
  检测血色素就是检查人体血液内血红蛋白的含量,反映人体的血液质量。6953个学生只有一个血色素不合格,远远好于正常人群,说明学生的营养状况很好,而军人的生活水平又高于学生,更会合格。   七、为什么说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机关于部和脑力劳动者更应该献血? 由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实际上很多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
  通过查体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脏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  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8、献血可预防心脏病吗? 可以。据芬兰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适量献血对部分健康成年人(特别是男性成年人),竟有意想不到的预防心脏病之效!专家对居住在芬兰东部的20000余名成年人作了试验调查,结果发现,与经常献血者比较,从不献血者的心脏病发病率竟要高出2倍之多。
    专家们对此解释说,人体血液中含铁过高会明显增加患心脏病的危险(血液中含铁较高者与较低者相比,3年内患心脏病的可能性要大出1-2倍),而适量献血恰恰可使血液中的含铁量大为降低。
  英国营养基金会科学部主任玛格丽特的研究结果也与上述研究结果不谋而合。她分析说,血液中过剩的铁和铜都会起到加剧血中脂肪氧化的作用,而血脂氧化恰恰是导致心脏病的重要因素。  芬兰医生们已发起一场“低铁饮食”运动,要求吃含铁较低的食物。
  此外最好每年献血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这既有利于他人,也有利于自己,堪称“一举两得”之美事! 九、为什么说适量献血有益长寿?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10、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象有影响吗? 骨髓象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
  作为献血员,长期、定量献血后,对其骨髓象影响如何,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献血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间,有关专家调查了107例在1~25年间的献血员。
  其中男性55人,女52人;汉族96人,回族11人;职 业分别为工人7人,农民90人,市民10人。献血间隔3个月,献 血量300毫升(少数400毫升),常规制髓片,瑞氏染色后分类500个细胞,求其平均值、标准差,然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供的骨髓象参考值作比较,发现除红细胞系统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
    就是说骨髓中除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外均未影响其他造血系统。这说明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无影响。 11、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不会。因为献血只是血液的暂时少量减少,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
  而贫血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病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被检查出来,这种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12、多次献血后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变化吗? 为了解多次献血对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如何,有关专家选择了献血年限在3~21年,献血10次以上,年龄21~49岁的30人,其中男女各15人,与20名从未献过血的、体检合格的正常人作对照,测定了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表明多次献血者除骨髓造血功能比对照组较旺盛外,细胞免疫功能无差别。 另有专家以淋巴细胞转化率(SI)、白细胞介素-2 (IL-2)及自然杀伤活性(NK)作为免疫功能指标,对75例10年以上长期献血者及35例初次献血者进行比较,两组结果均无统计学差异。
  说明经过长期献血后,细胞免疫功能这3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对血液质量没有影响。   13、献血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吗? 为了解献血对大脑总供血量的影响;有关专家随机抽检了80名献血者(男性38人,女性42人,年龄18~50岁。
  其中首次献血者40人,献血1~5年、6~28年者各20人。体检合格,每次献血间隔至少3个月,献血400毫升平均5分29秒均无献血应),应用彩色经颅多普勒仪(TCD)检测献血者献血前后的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并对不同献血年限献血者献血前后脑底动脉血流速度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不论是首次还是长期献血者,只要未发生献血反应,献血400毫升对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不会有影响,亦不会减少大脑的总供血量。 14、长期献血者脑神经生理有变化吗? 没有。
  有关专家用脑干诱发电位和脑地形图测定了长期(5~20年)献血者76人、初次献血者80人献血前后的脑神经电生理。   研究发现,长期献血者脑干诱发电位各波潜伏期与初次献血者比较无差异,献血后即刻检测自身比较也无变化;而且长期献血者脑地形图各频率强度与初次献血者比较也无差异。
  表明长期献血和初次献血后均不会影响脑干功能,献血对自体无害。 15、超量献血对献血者有影响吗? 有。  有关专家调查了57名超量的(每年献血超过5000毫升,献血年限为2~5年〕职业卖血者的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和网织红细胞计数,同时将35名无偿献血职工作为对照组。
  结果表明,不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每次献血40O毫升,献血间隔少于4个月的超量献血者丢失大量的红细胞,导致血红蛋白的下降,而血红蛋白下降又刺激骨髓造血旺盛,过度增生,使大量的年青红细胞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导致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血清铁蛋白降低,反映有隐性缺铁性贫血,最后导致血红蛋白合成迟缓、小红细胞形成。
    这样必然影响献血员的身体健康。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