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国内战争?布尔什维克是如何取得 胜利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想把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1918年春天,英、法、美、日派遣小规模的干涉军在摩尔曼斯克、 符拉基沃斯托克登陆,开始了第一次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各地反
苏维埃分子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指使下向红色政权发起猛攻,工 农红军为保卫政权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战争,俄罗斯历史上著 名的国内战争开始了。 新生的苏维埃国家 处在四面包围之中。在西面的波罗的海地区是德国军队;在顿河 和北高加索是旧俄将军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部队;外高加索是德国、土耳其部队和地方民族主义
分子;伏尔加河流域掌握在白军和协约国部队 的手中。 沙俄海军将军高尔察克占据了西伯利亚。各 路白军直逼莫斯科。国内...全部
十月革命胜利后,帝国主义想把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 1918年春天,英、法、美、日派遣小规模的干涉军在摩尔曼斯克、 符拉基沃斯托克登陆,开始了第一次武装干涉俄国革命。各地反
苏维埃分子在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指使下向红色政权发起猛攻,工 农红军为保卫政权同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战争,俄罗斯历史上著 名的国内战争开始了。
新生的苏维埃国家 处在四面包围之中。在西面的波罗的海地区是德国军队;在顿河 和北高加索是旧俄将军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部队;外高加索是德国、土耳其部队和地方民族主义
分子;伏尔加河流域掌握在白军和协约国部队 的手中。
沙俄海军将军高尔察克占据了西伯利亚。各 路白军直逼莫斯科。国内形势十分严峻。没有军队,没有粮食,
铁路又陷于瘫痪,新生的工农政权刚刚建立,全国到处都有敌对分子在进行破坏捣乱。1918年7月,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炸死德 国大使,俄德的矛盾激化。
8月30日,他们又在彼得格勒刺杀著 名的布尔什维克乌里斯基,同一天,该党的女党徒卡 普兰在莫斯科刺杀列宁。在其他各地也发生 了多起暗杀事件。为了打退敌人的进攻,保卫苏维埃共和国,布
尔什维克在极短的时间内扩建了自己的军队。
1920年,红军由 150万人增加到500多万人,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的部队,用“红 色恐怖”来对付“白色恐怖”。鉴于国际国内的形势,苏俄政府于 1918年9月成立了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时设置共和国武 装力量总司令,负责全军的指挥。
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总司令
一职均由托洛茨基(1879—1940)担 任。11月30日成立了以列宁为首的工农国际国防委员会,拥有 调动一切人力、物力用于国防的权力。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 大战结束,同盟国投降。
然而协约国开始了第二次武装干涉;在
他们的支持下,乌克兰民族主义政府以及克拉斯诺夫和邓尼金军 队联合向北推进,矛头直指俄罗斯的心脏地区。这时,党和政府 紧急动员共产党员们奔赴南方前线与红军共同作战,终于在12 月遏制住了敌人的进攻。
1919年春,英、法、美、日等国组成新的干涉军,加上国内白 卫军的主力是高尔察克部队共计130万兵力。协约国命令高尔 察克和邓尼金联合进攻莫斯科。到4月底,他们已经接近萨马拉、辛比尔斯克(现为乌里扬诺夫斯克)和嘻
山。
这时党、团、工会齐动员,先后有6万名工人奔赴东 线。莫斯科铁路工人提出“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用实际行动支援前线。红军
在伏龙芝(1885—1925)的指挥下于4月首创敌人,并转入进攻。8月份,红军解放了乌拉尔,次年2月解放了西 西伯利亚地区。
1919年底高尔察克部队全军覆没,高尔察克本 人成了俘虏,次年2月7日被处决。
1919年7月,邓尼金的部队拿下了外高加索、乌克兰、俄罗 斯南部,切断了伏尔加河,占领了察里津,企图与高
尔察克会合。
邓尼金突破红军防线,9月夺取了库尔斯克、奧廖尔,直逼图拉和莫斯科。10月13 日红军开始了南线的反攻,在布琼尼领导下 歼灭了邓尼金的精锐部队,解放了哈尔科夫、基辅、察
里津,并于1920年春粉碎了邓尼金的叛乱。
1919年9月,尤登尼奇在英国支持下向彼 得格勒发动进攻。10月16日尤的部队已到达彼得格勒近郊,攻 占北方首都指日可待。列宁在10月17日发表声明,称彼得格勒 的命运是“俄罗斯苏维埃政权命运的一半”。
10月21日红军从 普尔科夫高地向敌人发起进攻,用了一个 月时间将尤登尼奇赶到爱沙尼亚境内,尤登尼奇被解除了武装。
1920年4月底波兰军队在毕尔苏茨基指挥下侵入乌克兰, 弗兰格尔的军队也在英、法支持下攻下白俄罗斯、基
辅,直到第聂伯河左岸。
5月底红军西线部队和西南线 部队发起反攻,对波兰军队穷追不舍,红军西线部队一直打到华 沙城下。10月双方签订统战和预备合约。1921年3月18日俄 波双方在里加签署正式条约,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西部划归波 兰,成为了第二个布列斯特条约。
1920年盘踞在克里木的弗兰 格尔企图渡过第聂伯河同波兰军会合。红军在伏龙芝的指挥下, 于11月17日彻底打垮了白卫军,占领了克里木半岛,取得了彻 底的胜利。
到1920年底,长达三年的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
结束。
苏维埃政权得到了彻底巩固。据历史学家计算,国内战 争共折员1 200万人,除双方军人各80万人外,其余人死于恐 怖事件、饥饿、疾病中。另外大约有250万俄罗斯人因战争而
侨居国外。
1918—1920年国内战争期间,战争和饥荒使苏维埃国家处 境十分艰难。
战争初期苏维埃共和国处于四面战火的包围中,在 严酷的战时环境下,为了克服极端严重的经济困难,苏维埃政权
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将一切 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将全国的一切生产实行国有化,而且将
产品的分配控制在国家手中;2)全俄实行余粮征集制,农民必须 将自己的余粮全部交给国家,然后由国家凭票在城市中分配,推
行实物配给制。
农村成立了专门的征粮队,强迫农民交出粮食、 土豆、鸡、肉及奶类食品;3)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工厂中推行严
格的纪律,凡年龄在16 — 50岁的公民都必须劳动,组成了强大的 劳动大军;4)取消自由贸易、经济关系的实物化:禁止私人买卖
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同时在社会改造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发 布了劳动法令,实行8小时工作制,确立了男女平等,包括婚姻上
的男女平等。并从1918年元月24日起实行西方的公历,即1918 年元月31日的旧历成为公历1918年2月13日。
政府禁止了反 对党的宣传活动,并关闭了反布尔什维克的出版社,实行教会与
国家和学校脱离,摆脱教会对教育的干预,将教会和其他宗教组 织的财产收为国家财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一项发展生产力的政策,是不得已而 为之的应急措施和非常措施,借以保证城市工人和红军最低的生
活供应,对战胜困难、赢得战争、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