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科学证据来证明地球上曾有过
我曾经看过有的资料上说过
应该是存在过大西洲的吧
上面还有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控制了欧洲北非等非常广大的地区的
在西方世界的种种疑谜中,最能拨弄人们玄思遐想的莫过于大西洲了。这块在遥远的过去突然失踪了的陆地,随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究竟到哪里去了?千百年来,人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寻找着它的踪迹。 科学家为此写下的论文和专著成千上万,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人种学、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俨然自成一门新科学——大西洲学。时至今日,关于大西洲的下落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千古疑谜的由来
有关大西洲的传说,最早出自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伯拉图(公元前427~前3...全部
我曾经看过有的资料上说过
应该是存在过大西洲的吧
上面还有个非常强大的国家
控制了欧洲北非等非常广大的地区的
在西方世界的种种疑谜中,最能拨弄人们玄思遐想的莫过于大西洲了。这块在遥远的过去突然失踪了的陆地,随同它光辉灿烂的文明,究竟到哪里去了?千百年来,人们怀着浓厚的兴趣,孜孜以求,寻找着它的踪迹。
科学家为此写下的论文和专著成千上万,内容涉及历史学、考古学、人种学、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学、生物学等各个领域,俨然自成一门新科学——大西洲学。时至今日,关于大西洲的下落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千古疑谜的由来
有关大西洲的传说,最早出自古希腊哲学家兼数学家伯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之笔。他在两篇著名的对话著作《克里齐》和《齐麦里》中,详细记述了大西洲的故事。
这是一个美丽富饶的文明岛国,座落在“海克力斯之柱”以外波浪滔天的西海,也就是今日直布罗陀海峡以西,浩瀚的大西洋中,面积有207。2万平方千米。那里气候温和,森林茂密,花草繁盛,鲜果累累:河中有鱼,林中有大象等各种动物,还盛产金、银和古代人认为最宝贵的那种金光闪闪的山铜,真可谓是一片得天独厚的乐土。
岛屿中心的都城宏伟壮观,特别是那富丽堂皇的宫殿和庙宇,都是用金、银、山铜和象牙装饰起来的。岛上还有四通八达的运河系统、建筑完美的桥梁、日夜繁忙的港口……大西洲十二个主要岛屿分别由十二个国王掌管,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公正圣洁的海神被认为是岛国的无上主宰。海神制定的法律被刻在一根山铜柱上,获得大西洲人一致的信奉和景仰。
后来,大西洲的社会开始腐化了,邪恶代替了圣洁,贪财爱富、好逸恶劳、穷奢极欲代替了天生的美德,最后甚至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企图奴役直布罗陀海峡以东地区的居民。
这触怒了海神,上天决意要狠狠惩罚背叛大西洲传统信仰的人。不久,灾难终于来临,在一次特大的地震和洪水中,整个大西洲仅在一日一夜中沉沦海底,消失于滚滚的波涛之中。
这个故事听起来十分玄乎,但柏拉图多次强调,它是历代相传,并非虚构。
为了证实这个传说的真伪,据说柏拉图曾经亲赴埃及,请教过有名望的僧侣。可是,柏拉图哪里知道,正是这个疑幻疑真的传说,让后人无休止地争论了足足二千多年。
2。一个比较可信的答案
用现代地质学的观点来看,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是不足为奇的。
偌大的陆地可以被海洋吞噬,茫茫大洋中也会升起一块新陆地。气候变迁、冰川融化、海面上升,以及诸如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变,都可能造成像大西洲那样的厄运。令人费解的是,那失落了的大西洲文明竟出现在12000年以前,这在人类历史上正值旧石器时代晚期,难道地球上还存在过比古埃及、古印度等已知古文明更早的史前文明吗?
公元1870年,德国著名考古学家舒里曼,在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发掘出迈锡尼古文明遗址。
过了三十年,英国著名考古学家艾凡斯又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更早的迈诺斯文明遗址。这两年考古学上的伟绩轰动了世界,人们不约而同把它与失踪了的大西洲联系起来了。
克里特岛位于爱琴海南端,面积8331平方千米,是爱琴海中最大的岛屿。
神话中传说此地之王是迈诺斯,所以艾凡斯就把在克里特岛发掘的遗物命名为“迈诺斯文明”。
克里特岛的古代民族在埃及、西亚先进文明的影响下,创造了自己的文化。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5世纪的450多年间,是迈诺斯文明的黄金时代。
它的主要遗迹就是著名的诺萨斯王宫。这座王宫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千门百户,曲折相通,它使人不由想起希腊神话中拘禁牛首人身怪物米诺托洛斯的迷宫。类似的宏伟宫殿还有该岛南端的菲斯陶斯、海末亚·垂亚达,东北端的玛利亚,东端的查克罗斯等。
迈诺斯人在许多方面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他们使用复杂的文字,在宫殿里有不少巧夺天工的壁画和陶器彩画;手工业达到很高的水平,能制作精细美观的青铜器皿、金银工艺器,还建造了坚固轻便的远航船只,商船队遍布古代世界各地;他们修建了复杂的排水系统,并且利用水管排水,还懂得把凉风引入屋内调节空气。
当世界上其他民族大多还把妇女当作财产的时候,迈诺斯妇女已有崇高的地位,他们的宗教就是以崇奉一个露胸的母仪女神为中心,壁画上有很多是以优雅的妇人像为题材,她那服饰华丽的容姿,显示出妇女在当时之受人尊重。
克里特岛风和日丽,生活稳定而舒适,人民爱好和平,从迈诺斯遗物中透出了一片平和而明朗的气息。但是,在公元前15世纪之后不久,正处于鼎盛时期的迈诺斯文明却突然消失了。考古发掘的结果表明,迈诺斯的城市全都在同一时期被毁灭。
这一切,与传说中的大西洲何等相似。
究竟是什么力量使辉煌的迈诺斯文明突然湮没了呢?近代火山学的进展,已证实了引起这场大浩劫的自然力量来自桑托林岛(位于克里特岛以北约113千米)上的一次猛烈的火山爆发,以及随之发生的巨大海啸。
用放射性碳测定桑托林岛上所发掘出来的烧黑了的石屋遗迹、烧焦了的人牙等,获知火山爆发的时间正是在公元前15世纪。
据科学家考证,这次火山爆发放出的幅射能量相当于500~1000枚原子弹同时爆炸,堪称世界上有史以来最猛烈的一次。
耸立在桑托林岛中部高达1500多米的火山堆,喷出了千百万吨岩浆,炽热的浮石像雨点船撒下来,火山灰随着地中海东部的夏风吹向东南方,散落范围广及25万平方千米,最远点离火山700千米,最厚处达百米以上,在今天东地中海海底还可以找到几米厚的火山炭层。
极大的内部压力,迫使火山发生惊天动地的大爆炸,火山自行崩塌陷落,造成一个圆周足有60千米的火山口。整个桑托林岛也几成灰烬。
如此看来,要在桑托林、克里特与大西洲之间划上一个等号,最大的症结便在时间和面积上了,两者相差了8000~9000年和近200万平方千米。
考古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柏拉图的疏忽,他把代表“一百”的埃及数字符号误作“一千”了,从而把所有数字都扩大了十倍。如果去掉一个额外的零,那么大西洲的故事应该发生在索隆去埃及旅行的900年以前,即公元前15世纪,这正是桑托林火山爆发的年代。
大西洲的面积应该是20。72万平方千米,这又正与当时桑托林、克里特所在的地中海东部诸岛的范围相仿。而所谓“海克力斯之柱”,据说在接近克里特岛的希腊海岸,有两个岬角也叫此名;所谓西海,实乃地中海。
再说,最了解大西洲的应是古埃及人,这不仅因为他们是故事的始传者,而且跟这个富庶的岛国还有过密切的贸易关系。史书上记载,古埃及人把来自埃及西北方某地(即克里特岛)的商人、水手唤作“凯夫秀人”。
桑托林火山爆发时,古埃及北部也深受火山灰和海啸巨浪之害,即史书上所称的“十大灾殃”。这次灾祸给古埃及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从此以后,昔日常来常往的凯夫秀人一下子不见了,尼罗河的港口里再也看不到他们的船只,西北方的富庶岛国失踪了。
有关大西洲的传说是不是就这样产生了呢?
3。大西洲在大西洋中
尽管人们对桑托林和克里特岛的考证和合乎逻辑的推想,揭开了长期蒙在大西洲上的神秘面纱,但是依旧有许多人热衷于在大西洋寻找大西洲的踪迹。
众矢之的便是亚速尔群岛。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发现层出不穷,使得大西洲之谜格外耐人寻味。
如果将大西洋的海水抽干,可以清楚地看到蜿蜒于大西洋中部的S形海底山脊,在亚速尔群岛附近变得宽阔广大了,成为巍然隆起于海底的亚速尔高原。
其上有不少海底火山,有的突出于海面成为岛屿,如亚速尔群岛。
这块海底高原的位置、大小和形状,都与柏拉图笔下的大西洲相似。对亚速尔群岛以北海底岸岩心取样研究,证明那岩石是一万多年前在空气中形成的,因为那是一种玻璃质的玄武岩,它只有从火山口流溢出来的熔岩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才能生成。
也就是说,亚速尔海底高原过去曾经是一块陆地。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儿水下摄影所得到的照片上,出现了古代建筑物的断垣残壁。
人们发现,欧洲鳗鱼有一个怪异的繁殖习惯,它们必须大举南下回游,历尽艰险,远涉重洋,到马尾藻海去产卵,然后又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千里迢迢返回欧洲。
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马尾藻海是欧洲鳗鱼的故乡,在遥远的过去,位于马尾藻海东北方即亚速尔群岛附近存在过一块偌大的陆地——大西洲,那里的港湾是鳗鱼的一片极乐世界,既可免遭海兽袭击,又有淡水河流带来丰富的饵料,它们长期习惯于在此生息,只是产卵时才回到故乡。
后来大西洲沉没了,可鳗鱼却一如既往,它们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向东北方游去,最后竟到达欧洲的河流溪涧之中。它们当然不知道,这己不是原来养育它们的大西洲了。
在大西洋两边的古巴比伦和墨西哥等地,流传着一个同样的传说:远古时代,曾有一些远方的能人乘船而至,他们向当地人传授农业技术、一年365天的历法、金字塔的建筑、木乃伊的制作等知识,并传播了宗教——太阳教……无怪乎地中海沿岸和中美洲的古国,虽然相隔大洋十万八千里,它们的文化、宗教、建筑、艺术,甚至人种外形,都有不少相似之处,就像是同出一源。
是否居于新旧大陆之间、具有高度文明的大西洲在起着传播和交流文化的枢纽作用呢?是否大西洲沉没后,东西方才各自发展成两种文化呢?
以金字塔为例,它历来被认为是埃及古文明的象征,其实世界上有金字塔的国家很多,如印度、伊朗、苏丹、利比亚、突尼斯、摩洛哥、西班牙等,在中美洲的墨西哥、危地马拉等国更多。
从世界地图上看,这些国家大致同位于热带纬度,并居亚速尔群岛——大西洲的东西两侧;而这些金字搭在形制和结构上又如出一辙,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
还有一个饶有兴味的事实。西班牙的巴斯克人不论在种族或语言方面都与别的欧洲人不同,可是在大西洋彼岸却可以找到巴斯克人的“亲缘”——中美洲的一些玛雅印第安人。
他们不仅同具鹰钩鼻的脸型,而且据史料记载,曾有一位巴斯克传教士,在危地马拉的玛雅部族传教时,发现他们竟能捉摸出这位传教士的巴斯克语义。又据早期西班牙殖民者描绘,墨西哥玛雅印第安人所喜爱的球戏,几乎跟巴斯克人玩的双打回力球完全一样,他们所使用的松土泥锹也十分相似。
诸如此类,自然又使人推想,他们可能有共同的祖先,即都是大西洲人的后裔。
自1968年以来,在大西洋西部百慕大海域,以及巴哈马群岛、佛罗里达半岛等地附近海域,接连发现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海底遗址,这给向往大西洲的西方好奇之士带来新的刺激,也是对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们的一个新的挑战。
例如,在巴哈马群岛的比米尼岛一带,发现巨大的石头建筑群静卧在大洋底下,它们结构严密,气魄雄伟,形状变化多端。有的如石砌的街道,长方形或多边形的石头排成各种图案花样;有的似城墙,长者达1600米,均由大石块砌成;还见到了一些码头、港口设备的遗迹和大理石的雕像。
它们不可能是天然之物。根据巴哈马群岛附近海底石灰岩的分析,证明它在一万二千多年前是在空气中存在的,也就是说这儿曾经是陆地。凡此种种,不都是失落的大西洲文明的一部分吗?
写到这里,读者也许还是会问:大西洲究竟到哪里去了?是的,大西洲依旧是大西洲,世界上有许多人士仍然在为此探索。
可以深信的是,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千古疑谜的揭晓,也许为期不远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