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语言学

成语故事 感激涕零讲述了什么内容?

成语故事 感激涕零讲述了什么内容?

全部回答

2017-03-31

0 0
    感激涕零 的成语故事:唐王朝自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一齐爆发。那时候,中央政权与 藩镇割据势力之间的内战;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宦官与朝官之间的互相排 挤;朝官之间的分党互争,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
  唐帝国就在这重重矛盾中衰落 了。特别是中央与藩镇割据势力间的矛盾,对唐朝的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 响。  刘禹锡对藩镇割据十分不满,竭力主张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和宦官的权力,为此 参加了王彳丕、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了官。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春,占据淮西的申(今河南信阳)、光(今 河南潢川)、蔡(今河南汝南)三州的新义镇节度使吴少阳死后,他的儿子吴元济 自立为节度使,抗拒朝廷命令。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秋天,朝廷便派 出东西两路军,去平定淮西。
  东路军由宰相裴度率领,御史中丞韩愈随军作司马 (重要的参谋官员),是宪宗亲派的裴度的得力助手。东征大军出发后,很快地就从 长安来到郾城(今河南郾城),当韩愈了解到蔡州的吴元济把精兵悍将已全部派往 边界迎战朝廷军队,守城的都是些老弱残兵,而且人数不过千人,便请求裴度派出 精兵三千人,抄小道袭击蔡州,力争活捉吴元济。
    但是这个行动还没有开始,西路 军的李愬(音塑)利用雪夜奇袭蔡州成功。当大军入城活捉了吴元济,居民还 不知道这事。接着申、光二州的叛军也相继投降,从而平定了被藩镇长期割据的地 区。
  这一胜利,使北方的藩镇割据势力受到很大震动。 听到胜利的消息后,韩愈的朋友刘禹锡欣喜地写了《平蔡州》诗三首,着重表现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一首是写平蔡州的经过和人民群众看到吴元济叛军覆灭后的兴奋心情;第二首通过一位“路旁老人”的语言,表达人民群众对 削藩平叛的拥护;第三首是写这一胜利的重大意义。
  其中第二首全诗共八句: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旁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泪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鼓角:军鼓和号角;天宝:唐玄宗李隆基年号;承平:指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从唐初到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前,因国家统一,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诗的大意是:蔡州大捷以后,汝南一带的人民都热爱和平安定的生活。
  晨鸡高声报晓,军队的鼓角声也显得悦耳平和,路边老人们回忆起吴元济叛乱时辛酸的往事,对比着眼前的和平生活,都激动得流出了眼泪。  老人停止哭泣,向唐王朝的士兵说:“我们都不知道官军进城,忽然间就惊喜地回到了元和十二年了,重新出现了天宝年间和平安宁的局面。
  ” 后来,人们便从“相与感激皆涕零”引出“感激涕零”这个成语。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语言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语言学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哲学
历史学
语言学
语言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