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在历史上有哪些记录?

诺贝尔发明安全炸药在历史上有哪些记录?

全部回答

2018-04-11

0 0
    诺贝尔,全名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幼年 的诺贝尔家境贫苦,但因受父亲的影响,一直热衷于发明创造。诺贝尔从小勤奋好学,虽然只接受过一年的正规学校教育,但他精通英、法、德、俄、瑞典等多国语言,甚至可以用外文写作,其自学能力可见一斑。
    不只是外语,在发明领域小诺贝尔的学习劲头更足,他可以连续几个小时观 察父亲的实验。在诺贝尔9岁的那一年,父亲带他去了俄国,并为其聘请了家庭教师,教授小诺 贝尔数、理、化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他日后搞发明打下了基础。
  同时,诺贝尔学习之余还在父亲 开的工厂里帮忙。这使他的动手能力进一步增强,并具备了生产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和深人,刺激了能源、铁路等基础工业部门的发展。
  为了提高挖掘铁、煤、土石的速度,工人频繁地使用炸药,但当时的炸药无论是威力,还是安全性能都不尽如 人意。意大利人索布雷罗于1846年合成了威力较大的硝化甘油,可惜安全性太差。那时又盛 传法国人也在研制性能优良的炸药,这一切促使_贝尔的注意力转移到炸药上来。
    1859年,在家庭教师西宁那里,诺贝尔第一次见识了硝化甘油,西宁把少许硝化甘油倒在铁砧上,再用铁锤一敲便诱发了强烈的爆炸。诺贝尔对硝化甘油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 高温加热还是重力冲击,均可以导致其爆炸,他开始为寻求一种安全的引爆装置而忙碌。
  经过 无数次实验,最后他发现若是把水银溶于浓硝酸中,再加入一定量的酒精,便可生成雷酸汞,这种物质的爆炸力和敏感度都很大,可以作为引爆硝酸甘油的物质。  用雷酸汞制成的引爆装置装到硝酸甘油的炸药实体上,诺贝尔亲自点燃导火索,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实验室的各种器物到处乱飞,他本人已已被炸得血肉模糊。
  他用尽最后一点气力从废墟中爬出来说,“我成功了。”然后就昏死过去。科学的进程是如此悲壮!不管怎 样,雷酸汞雷管发明成功,他在1864年申请了这项专利。  很快,诺贝尔的发明传播开来,并用于 开矿、筑路等工程项目中,大大减轻了工人们的挖掘强度,工程进度也快了许多。
  正当人们沉浸在炸药给生活带来的幸福之中时,灾难却向诺贝尔一家袭来。1864年9月3日,诺贝尔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名工人在实验中被炸身亡,不久年迈的老 诺贝尔因经不起丧子之痛含悲而逝。  诺贝尔强忍臣大悲痛,在斯德哥尔摩郊外采点设厂,开始整批地生产硝化甘油。
  但世界各地的爆炸事故接连不断,有些国家的政府为此甚至禁止制造、 运输和贮藏硝化甘油,这给诺贝尔的事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经过慎重考虑,诺贝尔决定赴美 国加利福尼亚就地生产硝化甘油,并研制安全炸药。
    在试验中,他分析了一些物质的性质,认为 用多孔蓬松的物质吸收硝化甘油,可以降低危险性,最后设定25%的硅藻土吸收75%的硝化甘 油就可形成安全性很高的炸药。威力强劲、使用安全的猛炸药的出现,使黑色火药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堪称炸药史上的里程 碑。
  
  诺贝尔在随后的几年里,又发明了威力更大、更安全的新型炸药——炸胶。  1887年燃烧充 分、极少烟雾残碴的无烟炸药在诺贝尔实验室诞生了。遵循着威力更大、更安全和更符合人的需要的原则,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受到后人的尊敬。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人文学科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
管理学
传播学
考古学
伦理学
语言学
哲学
历史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