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饲养管理技术有哪些?
乌梢蛇饲养管理技术:
仔(幼)蛇的伺养管理仔(幼)蛇生长速度快,代谢旺 盛;抗病力低,容易得病;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仔(幼)蛇的生 长,具有先以骨骼生长为主,后以肌肉生长为主,最后以沉积脂肪为 主的生长规律。 ①仔(幼)蛇的饲养方法:仔(幼)蛇的饲养有箱养 和场养两种形式,一般先用箱养,再转变为场养为好(与成蛇分开)。 饲养箱宜有较大活动空间,以供幼蛇爬行运动。一般先用高约15cm, 宽50cm、长100cm的木箱来饲养,木箱上方加纱窗,底部填土 5cm,角上放浅水盆。 幼蛇大多在黑暗而宁静的环境下取食。木箱应 透气、透光,但不能有洞或缝隙,不然很易逃走。场养幼蛇时,应与 成蛇的蛇场...全部
乌梢蛇饲养管理技术:
仔(幼)蛇的伺养管理仔(幼)蛇生长速度快,代谢旺 盛;抗病力低,容易得病;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仔(幼)蛇的生 长,具有先以骨骼生长为主,后以肌肉生长为主,最后以沉积脂肪为 主的生长规律。
①仔(幼)蛇的饲养方法:仔(幼)蛇的饲养有箱养 和场养两种形式,一般先用箱养,再转变为场养为好(与成蛇分开)。 饲养箱宜有较大活动空间,以供幼蛇爬行运动。一般先用高约15cm, 宽50cm、长100cm的木箱来饲养,木箱上方加纱窗,底部填土 5cm,角上放浅水盆。
幼蛇大多在黑暗而宁静的环境下取食。木箱应 透气、透光,但不能有洞或缝隙,不然很易逃走。场养幼蛇时,应与 成蛇的蛇场隔离开,选择20〜30m2的专用幼蛇场,场内多设栖息场所、浅水池,置有刚出生的小蛇、小泥鳅、养有蚯蚓的草堆等。
水池 中的水要清洁。场内有草地、小树,供其栖息活动。幼蛇的体质健康 与其运动量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无论箱养还是场养,都应供给其足够 的运动场所。②仔蛇的开食:1〜7日龄的仔蛇以吸收卵黄囊的卵黄 为营养,不需投喂饲料,但需提供清洁饮水。
仔蛇自7日龄起开始主 动进食,7日龄为蛇的开食期。开食时,投喂给仔蛇的饵料动物幼 体,要求体小、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人工诱导开食的方法是:在仔蛇 活动区投放数量是仔蛇数量2〜3倍的饵料动物幼体,造成仔蛇易于 捕捉到食物的环境,诱导其主动捕食。
在这段时间里,应确保每条仔 蛇都能捕食到饵料动物,是仔蛇开食时期最重要的;必须随时注意观 察是否所有仔蛇都主动摄食。对于体弱不能主动摄食的仔蛇要单独饲 养;同时,利用洗耳球等工具给幼蛇强制灌喂一些鸡蛋或牛奶等流体 伺料。
强制灌喂所用工具既要有良好的刚性,又不能伤及仔蛇,并需 注意灌喂工具不被仔蛇咬伤。③幼蛇的营养需要特点与幼蛇的投喂: 幼蛇骨骼的正常生长,和伺料中钙、磷及维生素D的供应密切相关。 伺料中钙、磷不足或是二者之间的比例失调,则骨骼变得疏松脆弱, 幼蛇可能换软骨病或佝偻病。
幼蛇生长期的饲料中,不但要求钙、磷 含量充足,而且要求二者的比例应该适中,才能保证骨骼的正常生长 发育。幼蛇生长初期,钙磷比应为(1。5〜2) : 1;生长后期,则应为 (1〜1。2): 1。
幼蛇沐浴阳光,可促使其皮肤内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 为维生素D,而维生素D能调节幼蛇机体的钙、磷代谢,促进钙、 磷在体内的沉积,加速骨骼的生长。为满足幼蛇肌肉生长的营养需 要,必须保证饲料中蛋白质的供给,务必注意其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 的齐全和比例平衡。
幼蛇开食后,在3天内不需投饵,而在第4至第 7天时开始开食后的第一次投喂。7〜20日龄的幼蛇,采用饵料动物 饲养幼蛇,每隔3〜5天投饵1次,每次投入的饵料动物数量为幼蛇 数量的1。5倍。21日龄后,投喂周期与数量不变,但饵料动物的个 体可以逐渐增大。
自开食起,每次投喂数量均以幼蛇在一天内吃完为 准,每次投喂后翌日晨8点时检查饵料动物的消耗量,并将未食或被 幼蛇咬死的饵料动物全部清除。对于采用半散养的幼蛇,需采用集中 在运动场或某个固定场所投喂为宜。
④幼蛇的管理:刚出生或刚出壳 的仔蛇个体较小,活动能力较差,其密度此时可略大一些。在幼蛇产出或出壳时,若环境温度低于20°C,应采取保温和升温措施;若环 境温度高于35°C或连续数日高于32°C时,应采取遮阴或降温措施。
当蛇进入蜕皮阶段,对环境相对湿度的要求更高一些,一般为50%〜 70%。湿度过低,天气干燥不利于蛇的蜕皮,而蛇往往由于蜕不下皮 而造成死亡。采取蛇箱周围或蛇房内或蛇园内间接喷洒一些水的方 法,便能满足蛇蜕皮的湿度需要。
在集约化养殖条件下,采用喷雾 方式更为适宜。但无论如何,湿度都不宜超过85%。幼蛇夭折的 主要原因是由于它们不能主动摄食和在越冬过程中蛇箱内气温过低 所致。所以人工饲养和繁殖乌梢蛇,必须在越冬前使它获得足够的营 养,在过冬时使环境气温不能低到维持最低代谢水平所需要的温度, 同时还要预防疾病,搞好蛇场的环境卫生,这样才能提高仔蛇的存 活率。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