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04年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激励下,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
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实际增长8%。连续5年增幅超过6%,这是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 农民收入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是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人比2008年翻一番目标的起步之年。 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受阻,生产经营受困,导致农民外出...全部
2004年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激励下,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
元,比上年增加621元,实际增长8%。连续5年增幅超过6%,这是自1985年以来的首次。
农民收入的提高,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支撑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是实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人比2008年翻一番目标的起步之年。
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以出口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品出口受阻,生产经营受困,导致农民外出就业难度增加、工资水平降低,务工增收受到制约;另一方面,国内粮食、棉花、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致使农民依靠务农增收的形势也趋于严峻。
我们必须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对农民增收问题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开辟多种渠道,坚决防止农民收人出现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促进农民增收,首先要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
对农业进行补贴,是国际上支持保护农业的普遍做法。近几年“四补贴”力度逐年加大,2008年达到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了一倍,按农村人口计算,人均补贴128元,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当前外出就业出现困难、农产品价格出现下降的情况下,增加农业补贴是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四补贴”资金在去年大幅度增加的基础上再增加
200亿元,达到1230亿元。其中,农资综合补贴和粮食直补资金共867亿元已经在2月份提前拨付。如果按农村人口平均,每人可以得到补贴150多元。
同时,从今年开始,实现新的扶贫标准,安排扶贫资金197亿元,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促进农民增收,关键是要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这既是稳定农业生产最有力的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人最基本的保障。
据有关部门测算,粮食价格每提高1分钱,农民收人就将增加12
元。农产品价格髙低,直接影响农民收人。今年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已经公布,比上年分别提高0。11元和0。13元,提价幅度 13% —17%。
这对增加农民收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根据情况适时启动主要农产品的临时收储政策,扩大粮食、棉花、食用植物油和猪肉储备。支持优势农产品出口,防止部分产品过度进口冲击国内市场。
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运,畅通流通渠道,完善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从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
促进农民增收,核心是要拓展农民就业空间。这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问题。
我国农村仍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当前外出农民工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必须把促进农民就业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内外联动,多种措施并举,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一是扩大农业产业链的就业容量,努力挖掘农业内部就业增收潜力,引导和支持农民广泛利用各类资源,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精深加工,在生产的广度深度中增加就业容量。
休闲农业、旅游农业都是培育农民就业增收新的增长点。二是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就业容量,利用当前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通过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方式,组织农民特别是大量的返乡农民工大规模开展兴修水利、整治土地、植树造林、修桥筑路、治理人居环境,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中拓展就业空间。
三是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就业渠道,积极发展家庭工业
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加快发展类型多样的农村服务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在活跃农村经济中创造就业机会。四是积极开辟外出就业增收空间。针对农民工外出就业出现困难的情况,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关键是要落实好。
一方面支持和引导企业尽量多留用农民工,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同时,大力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搞好就业指导和服务。
促进农民增收,根本的是要加快发展小城镇,壮大县域经济。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小城镇是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蓄水池,县域经济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平台。调整财政收人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
继续推进省直接管理县
(市)财政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积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移,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
支持发展乡镇企业,促进产业升级和集聚,重点支持成长性好、就业容量大的企业做大做强。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相应行政管理权限,增强小城镇辐射农村、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作用。
总之,要实现农民收人持续较快增长,任务十分艰巨。
必须千方百计,多措并举,努力形成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合力,努力构建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