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商业/理财 银行业务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还有必要继续存在吗?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还有必要继续存在吗?

全部回答

2017-08-14

44 0
     温州当地某股份制银行固定收益部负责人表示,公开市场肯定不能关闭。不管做不做,公开市场的存在就是一种态度。同样道理,那些眼花缭乱的创新定向工具,也是央行的一种态度。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相关定义,我国公开市场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已隐匿多年的央行票据、近期使用较为频繁的正回购或逆回购、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以及国库现金定期存款等。     实际上,从去年四季度开始,SLO首先登场。
  随后又陆续出现了SLF、PSL及MLF(中期借贷便利)等,市场戏称之为“四大金刚”。不过,它们之间也有区别。SLO属于央行官方定义的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而其他三种并不在此列,也即属于非公开操作手段,央行无需对外公开其具体操作信息。
       根据央行规定,新工具中仅有SLO的实施情况需要延迟1个月公布。从官网公告来看,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SLO操作是在今年2月27日。   很明显,今年以来绝大部分时间央行采用的都是“暗箱操作”。
  对此,接近货币当局的一位人士曾对记者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存在较强的不均衡性,非公开操作并不意味着不透明,它有其存在的市场基础。     在受访人士的观点中,也有针对当前我国汇率格局的。
  他们认为,公开市场主要针对资金的数量与价格,但相比而言,涉外的汇率问题其实更为敏感和重要。   他们指出,在人民币汇率当前受压的背景下,央行再度降息的可能性应该也在减弱。仔细分析11月22日的那次降息不难发现,考虑到上浮调整因素后,当前我国“实际的”1年期基准存款利率仍为3。
    30%,与2012年7月降息后的水平保持一致。不同期限贷款利率虽有所下调,但缺少实际的操作意义。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商业/理财
银行业务
经济研究
股票
外汇
创业投资
财务税务
贸易
基金
商务文书
保险
个人理财
企业管理
产业信息
经济
证券
金融
银行
黄金
期货
商业
财政
房地产
银行业务
银行业务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