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内蒙古有哪些民族歌舞?

内蒙古有哪些民族歌舞?

全部回答

2018-11-28

0 0
    在内蒙古民间有句俗话:“生活中没有了歌声,好比浓茶中没有了鲜奶。” 蒙古族民歌的内容极为丰富,涵盖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传统仪式歌、赞歌、婚礼 歌、曰常生活歌等。祝酒歌或赞歌在蒙古族民歌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为地域的不 同,各地的民歌又有各自的特点,分为阿拉善民歌、鄂尔多斯民歌、锡林郭勒民 歌、乌拉特民歌、土默特民歌、乌兰查布民歌、呼伦贝尔民歌、科尔沁民歌、布里 亚特民歌等等。  从曲调上又可分为长调和短调两种。
  歌曲一般以高亢嘹亮的旋律为 多,也有低回婉转的抒情旋律,从中可看出蒙古族质朴豪放的性格。启口有韵,尾 声悠扬宽广的长调,在内蒙古草原最为流行。歌词多是两行为一段,在不同的韵 步上反复叠唱。词曲结合则“腔多字少”,常用甩腔和华彩性拖腔,以各种装饰 音(诺古拉)点缀旋律。
    其中流行于阿拉善的《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轮番酒之 歌》、《辞行》等,流行于呼伦贝尔的《辽阔的草原》,流行于锡林郭勒的《小黄 马》、《走马》等,流行于科尔沁草原的《威风矫健的马》、《思乡曲》等,都是 比较优秀的长调民歌。
  而短调民歌,曲调短小、节奏较快。不同于长调民歌的歌曲,都可以称为短 调民歌。  歌词多为四句一段,形成分节歌形式,在不同音韵步上反复叠唱。这种民 歌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优秀的短调民歌有《诺文吉娜》、 《乌云珊丹》、《龙梅》等等。长篇的叙事歌《嘎达梅林》、《陶克陶胡》、《韩秀英》、《森吉德玛》、 《达纳巴拉》等,结构庞大,故事完整,较真实地反映了蒙古族社会的风土人情和 历史事件,也是蒙古族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古族著名的歌唱家哈扎布、拉苏荣、金兰、木兰、宝音德力格尔、腾格尔、德德玛等,及演奏家如齐•宝力高。站在蓝天白云下壮阔的草原上,听他们的歌声,回味无労。舞蹈和歌曲是一对永恒的伴侣,远在氏族部落时代蒙古族人便已开始了歌舞的文化,许多重大活动,如推举可汗、缔结部落联盟、庆祝胜利、喜庆丰收等,大家都会跳起集体舞来庆贺。
      粗犷激越、热情奔放的舞蹈风格,一直作为蒙古族舞蹈的民族特色而流传至今。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的“安代舞”,就是源于萨满教,是群众最为喜欢的集体舞蹈。
  单人舞和双人舞也很盛行,特别是伊克昭地区,每逢喜庆佳节,青年男女常以酒盅、碗筷伴舞,人们把它们叫做《盅碗舞》和《筷子舞》,这是元代蒙古人《倒喇舞》和《酒盅舞》的延续。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娱乐休闲
度假旅游
明星
音乐
电影
动漫
宠物
谜语
花鸟鱼虫
摄影摄像
脑筋急转弯
收藏
其它
电视
星座/运势
幽默滑稽
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