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朱熹的《四书集注》有什么特点?

朱熹的《四书集注》有什么特点?

全部回答

2018-12-25

0 0
    《四书集注》又称《四书章句集注》,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朱熹所 撰。朱熹一生致力于儒家经典的整理与注释,对于儒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 的贡献。他对于儒家的经书如《诗》《书》《易》《礼》等均有研究,而且 都有专门的著述,于《春秋》学也有《资治通鉴纲目》。
  然而,朱熹在经 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刊刻和注释“四书”,撰著《四书集注》。  宋代以前,儒家经典以“五经”最为重要,而专门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 论的《论语》一书,《汉书•艺文志》只列于“六艺略”之后,视其为幼学 之书,其地位较低显而易见,《孟子》一书更不在其列。
  唐代以来,道统说 产生,人们论列儒家学说的传承,希望能够树立一个由孔子经过曾子、子思 传到孟子的儒家道统;另一方面,宋代以后,理学兴起,学者们多谈性理之 学,孟子的地位逐渐提升。  尤其是宋代的二程以及朱熹等人特别推崇《孟 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使三者与《论语》合为“四书”,并 将其提高到经的地位,与“五经”并列。
  这样,“四书”之名由此而来。朱 熹倾一生的精力,撰成《四书集注》,“四书”始结集成书。《四书集注》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注,全书共19卷。   其中最早成书的是《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
  开始,朱熹先取二程及 其门人学侣数家之说编成《论语要义》,为便于童子学习,又作《论语训 蒙口义》;后来,复取二程、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等12家之说, 荟萃而成《论语精义》和《孟子精义》,后改名为《集义》。
  《四书集注》 中的《论语》和《孟子》的“集注”就是在两书《集义》的基础上编成 的。  以后,朱熹又相继完成了《大学章句》和《中庸章句》。朱熹研究和注释“四书”,编撰《四书集注》,先后用了 40余年的时间。
  朱熹之前,已有以“四书”并重而教学者之风,朱熹也十分看重“四书”,他强调说:“若读得此四书,何书不可读,何理不可究,何事不可处?”他认为“四书”是学者们进入圣贤之门的阶梯。  朱熹于“四书”用力最勤,他自己也曾说于“四书”“一生用功”,“四十余年理会”。
  可见,《四书集注》是其多年的研究成果。在该书的《中庸序》中,他说在写《中庸章句》时,“沉潜反复,盖亦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中”;使书中所言“脉络贯通,详略相因,巨细毕举,而凡诸说之同异得失,亦得以曲畅旁通而各极其趣”。
    朱熹在书中选取前人注解并附己意,多从 义理上加以发挥。既注重文字的诠释,也注重义理的阐述,是以义理解经 的代表作。总之,《四书集注》是朱熹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它在二程的 基础上,参照各家解经之说,对自己的理学思想进行了系统的发挥。
  通过 注释,朱熹将个人哲学的世界观和人性论进行阐发,对自己以“天理论” 为最高范畴的理学思想体系,包括道、理、性、命、心、诚、格物致知、 仁义礼智等哲学概念及其关系,进行了论述。  该书不仅论证精微,而且强 调人伦日常,充分体现了理学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以及强调认识和 修养方法、注重道德实践的特点。
  作为朱熹的力作,随着朱熹地位的提髙,《四书集注》受到越来越多 的重视。朱熹以后,他的门人在编辑《朱子语类》时,将有关“四书”的 语录置于“五经”之前。  元明两朝,在学者的眼中,“四书”已经重于 “五经”,甚至科举考试或者太学乡校也都如此,直到清朝一直相沿未改。
   这与朱熹的倡导密切相关。很自然,《四书集注》在后代也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了这一时期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四书章句集注》书影(杨朝亮)。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