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古代酒政有什么特点?

中国政—古代酒政有什么特点?

全部回答

2017-07-28

59 0
    古代的酒政 酒政,是国家对酒的生产,流通,销售和使用而制定实施的制度政策的总和。 一 酒的特殊性 在众多的生活用品中,酒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用品。这是因为: 1 中国酿酒的原料主要是粮食,它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质。
  由于酿酒一般获利甚丰,在历史上常常发生酿酒大户大量采购粮食用于酿酒,与民争食,当酿酒原料与口粮发生冲突时,国家必须实施强有力的行政手段加以干预。   2 酿酒及用酒是一项非常普遍的社会活动。
  首先,酒的生产非常普及,酿酒作坊可以大规模生产,家庭可以自产自用。由于生产方法相对简便,生产周期比较短,只要粮食富裕,随时都可以进行酿酒。酒的直接生产企业与社会上许多行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酒的消费面也非常广,如酿酒业与饮食业的结合,在社会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很大。
    国家对酒业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3 国家对酒实行榷酒以来,一般来说,酒是一种高附加值的商品。酿酒业往往获利甚厚,在古代,在社会上能够开办酒坊酿酒的人户往往是富商巨贾,酿酒业的开办,给他们带来了滚滚财源,但财富过分集中在这些人手中,对国家来说并不是有利的。
    酒政的频繁变动,实际上是酒利的争夺,即是不同利益集团对酒利的争 夺的结果。即使在当代,不同行业,不同管理层,不同的流通环节对酒利的分配也 是有一定的矛盾的。 4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
  它不是生活必须品,但却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同古人所说的"酒以成礼,酒以治病,酒以成欢",在这些特定的场合下,酒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酒又被人们看作为是一种奢侈品,没有它,也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酒能使人上瘾,饮多使人致醉,惹事生非,伤身败体,人们又将其作 为引起祸乱的根源。
  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酒业管理,使酒的生产,流通,消费走上正确的轨道,使酒的正面效应得到发挥,负面效应得到抑制也是一门深厚的学问。  数千年来,基于上述考虑,历代统治者对于酒这个影响面极广的产品,从放任不管到紧抓不放,实行了各管理政策。
  这些措施有利有弊,执行的程度有松有紧,历史上人们对其有煲有贬,虽然这些都成了历史,但对于后人总有借鉴的 作用。 二 古代酒政的内容 远古时代,由于粮食生产并不稳定,酒的生产和消费一般来说是一种自发的行为,主要受粮食产量的影响。
    同时要明确的是,在奴隶社会,有资格酿酒和饮酒的都是有身份,有地位的上层人物。酒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并不是商品,而只是一般的物品。人们还未认识到酒的经济价值。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汉朝前期。
   从夏禹绝旨酒开始及周公发布>以来,随着时代的进步,酒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酒政的具体实施形式和程度随各朝而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在禁酒,榷酒和税酒之间变来变去。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形式。实行不同的酒政,往往涉及到酒利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的分配问题,有时,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交织在一起。另外,由于政权更迭,酒政的连续性时有中断,尤其是酒政作为整个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其实施的内容和方式往往与国家整个经济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1 禁酒 禁酒,即由政府下令禁止酒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禁酒的目的主要是: 减少粮食的消耗,备战备荒。这是历代历朝禁酒的主要目的。 防止沈湎于酒,伤德败性,引来杀身之祸,禁止百官酒后狂言,议论朝政。
   这点主要针对统治者本身而言。禁群饮,在古代主要是为了防止民众聚众闹事。   由于酒特有的引诱力,一些贵族们沈湎于酒,成为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最高统治者从维护本身的利益出发,不得不采取禁酒措施。
   在中国历史上,夏禹可能是最早提出禁酒的帝王。相传"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 (>)在此,"绝旨酒"可以理解为自己不饮酒,但作为最高统治者,"绝旨酒"的目的大概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表明自己要以身作则,不被美酒所诱惑, 同时大概也包含有禁止民众过度饮酒的想法。
     实证明夏禹的预见是正确的。夏商的两代末君都是因为酒而引来杀身之祸而导至亡国的。从史料记载及出土的大量酒器来看,夏商二代统治者饮酒的风气十分盛行。夏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夏桀最后被商汤放逐。商代贵族的饮酒风气并未收敛,反而越演越烈。  出土的酒器不仅数量多,种类繁,而且其制作巧夺天功,堪称世界之最。这充分说明统治者是如何的沈缅于酒。据说商纣饮酒七天七夜不歇,酒糟堆成小山丘,酒池里可运舟。
  据研究商代的贵族们因长期用含有锡的青铜器的饮酒,造成慢性中毒,致使战斗力下降。商代的灭亡被普遍认为酗酒成风是其重要的原因。  西周统治者在推翻商代的统治之后,发布了我国最早的禁酒令 >。
  其中说道,不要经常饮酒,只有祭祀时,才能饮酒。对于那些聚众饮酒的人,抓起来杀掉。在这种情况下,西周初中期,酗酒的风气有所敛。这点可从出土的器物中,酒器所占的比重减少得到证明。>中禁酒之教基本上可归结为,无彝酒,执群饮,戒缅酒,并认为酒是大乱丧德,亡国的根源。
    这构成了中国禁酒的主导思想之一。成为后世人们引经据典的典范。 西汉前期实行"禁群饮"的制度,相国萧何制定的律令规定:" 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文颖注)。
  这大概是西汉初,新王朝刚刚建立,统治者为杜绝反对势力聚众闹事,故有此规定。禁群饮,这实际上是根据>而制定的。   禁酒时,由朝廷发布禁酒令。禁酒也分为数种,一种是绝对禁酒,即官私皆禁,整个社会都不允许酒的生产和流通;另一种是局部地区禁酒,在有些朝代如元代较为普遍,主要原因是不同地区,粮食丰歉程度不一。
  还有一种是禁酒曲而不禁酒,这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即酒曲是官府专卖品,不允许私人制造,属于禁止之列。  没有酒曲,酿酒自然就无法进行。还有一种禁酒是在国家实行专卖时, 禁止私 人酿酒、运酒和卖酒。
   在历史上禁酒极为普遍,除了以上的政治原因外,更多的还是因为粮食问题引起的。每当碰上天灾人祸,粮食紧张之时,朝廷就会发布禁酒令。而当粮食丰收,禁酒令就会解除。禁酒时,会有严格的惩罚措施。  如发现私酒,轻则罚没酒曲或酿酒工具,重则处以极刑。
   2 榷酒 榷酒,现在称为酒的专卖。即国家垄断酒的生产和销售,不允许私人从事与酒有关的行业。由于实行国家的垄断生产和销售,酒价或者利润可以定得较高,一方面可获取高额收入,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此来调节酒的生产和销售。
    其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在历史上,专卖的形式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完全专卖 这种榷酒形式,是由官府负责全部过程,诸如造曲,酿酒,酒的运输,销售。由于独此一家,别无分店,酒价可以定得很高,故往往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收入全归官府。
  
   (2)间接专卖 间接专卖的形式很多,官府只承担酒业的某一环节,其余环节则由民间负责。  如官府只垄断酒曲的生产,实行酒曲的专卖,从中获取高额利润。 在南宋时实行过,叫"隔槽法",官府只提供场所,酿具,酒曲,酒户自备酿酒原料,向官府交纳一定的费用,酿酒数量不限,销售自负。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职业培训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职业教育
职业培训
会计资格考试
远程教育
自考
司法考试
公务员考试
职业培训
职业培训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