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茶芽粗腿象的发生特点是怎样的?

芽粗腿象的发生特点是怎样的,如何进行防治?

全部回答

2017-03-08

0 0
    茶芽粗腿象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部分茶区发生的一种茶树害虫,以成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目前已知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贵州等省。发生特点:茶芽粗腿象为完全变态昆虫,完成一个世代要经过成虫、卵、幼虫和蛹4个阶段。
  成虫平均体长3。45毫米,喙长0。97 毫米。  头、喙、前胸背部棕黄至棕红色,其余部分淡黄色,胸部和喙腹面黑色,腹部腹面黄褐色。鞘翅棕黄至棕红色,上有 8条纵沟,纵沟上有排列整齐的刻点,表面长有细密白色短鳞毛,鞘翅中央及前缘近基部1/3处各有一个黑色斑纹,并相互连接,翅端中央处也有一个黑斑纹。
  卵椭圆形、乳白色。  幼虫成长后平均体长4。 12毫米,乳白色至淡黄白色,头棕黄色。体肥胖、多褶皱,无足,每体节上长有细毛,尾部背线两侧各有一个角状突起。蛹白色至黄白色,椭圆形,腹面平,背隆起,平均长19毫米。
  复眼棕黄色。翅芽白色至黄白色,有9 条纵脊。蛹体背面长有毛突,其上长有1根褐色毛。  腹末有短刺2枚。茶芽粗腿象在浙江一年1代,以幼虫在茶树根际附近土壤中越冬,越冬幼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蛹大多在4月中旬开始羽化,成虫出土高峰在4月底至5月上旬,终见期一般在6月上旬。
  成虫趋嫩性强,均在春梢嫩叶背面活动、取食,只取食嫩叶下表皮及叶肉,残留上表皮,一般自叶尖或叶缘开始取食,被害叶开始时呈现一个个圆形的半透明斑,随取食孔增加,相互连接,形成不规则形的黄褐色枯斑,叶片反卷。
    成虫假死性强,受惊后即附落地面。卵大多产于茶树根颈附近的落叶层内及表土中。卵孵化后,幼虫入土取食并越冬。幼虫在茶园中的分布以距茶树15厘米范围内最多,入土深度以0〜5厘米范围内居多。
  茶芽粗腿象一般在局部茶园中发生,靠近荒山、林地的茶园发生较多,阴坡茶园中的虫量多于阳坡,留养不采茶的茶园较投产茶园危害重。  茶芽粗腿象种群发生主要取决于气候条件及天敌种群。
  3月份的气温高低及降雨量多少,左右着当年成虫的出土迟早,一般其出土期随月份气温的升高而提前,并随3月份降雨量的增多而推迟。茶芽粗腿象的天敌主要是捕食性天敌。尤其是卵常被蜘蛛等土面捕食性天敌所捕食,对其种群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防治措施:① 中耕清园。在7〜8月或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清园及行间深翻,其防效可达46%〜71%。② 人工捕杀。利用成虫的假死性,在成虫发生高峰期用振落法捕杀成虫,以减少发生量和减轻危害程度。
  ③ 药剂防治。投产茶园每亩虫量在10000头以上的均应施药防治。施药适期掌握在成虫出土盛末期,此时成虫大多仍处在产卵前期,可取得优异的防治效果。  施药方式以低容量蓬面扫喷为宜。
  药剂可选用2。 5%联苯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98%杀螟丹可溶性粉剂750〜1000倍液。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农业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理工学科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建筑学
心理学
数学
天文学
工程技术科学
化学
环境学
地球科学
生态学
物理学
农业科学
农业科学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