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体育/运动 武术搏击

打太极拳的要领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06-09-25

0 0
    太极拳要以"轻灵"为纲 练太极拳的人,必须以 " 轻灵 " 为首要遵守的法则。这是根据太极拳原理而制定的原则。《太极拳经》说 :“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 ” 。
  这里所指的 “ 轻灵 ” 是相对于 “ 重浊 ” 而言的。太极拳为道家的行功,注重武德修养,注重于内部的修炼,而不在于外部的刚力。  这就是太极拳占其他 一些以刚力为主的武术重要的的区别 !   太极拳每一姿势要求中正安舒,每一个动作要求轻灵圆活,绝无刚猛激烈致敌死地之意,此为 “ 仁术 ” 。
  因此,我们在练习时必须严格遵守 “ 轻灵圆活 ” 的原则。尤其是初学者,必须时刻注意,才能中规中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练太极拳要注意三个要点 :   一、一不用气,用气则滞。
  这里的 “ 用气 ” 是指练太极拳时,运气必须平和,不能浮躁、急骤。如果浮躁、急骤必然导致动作失调。产生和 “ 以心行气,顺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使利从心。 ”( 见《十三势行功心解》背道而驰的结果。
    是非常严重的弊病。   二、二不用力,有力则断。太极拳并非不用力,而是不能用浊力,即暴发力。因为用暴发力,不易连贯,容易产生 “ 断 ” 的弊病。刚力在力学上称之为 “ 矢量 ” ,与速度存在相关的关系。
  不同的人,力量是不同的。力量大的总是能胜过力量小的人。  故在武术中有 “ 一力降十会 ” 的说法。与之相反,太极拳则不以力取胜。而是以 “ 四两拨千斤 ” ,以柔克刚的形武胜之。
  这是两种力完全不同的概念。学者不能不查。   三、三不用法,用法则尽。这里的 “ 法 ” 是指人为,刻意追求某些不正确的练法。与正确的练法是本质上不同的。  太极拳崇尚自然,以养气蓄劲为重要的练习形式,要求柔中蓄刚,刚柔相济,精神内敛,形神合一。
     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太极拳为什么要以 “ 轻灵 ” 为纲 ? 《太极拳》说 :“ 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 ” 。轻灵就是要求从 “ 静、轻、慢、连 ” 中产生。静能神安,轻能力沉,慢能蓄劲,连能变换虚实。
  
       轻灵就是从灵敏度着手 ( 一羽不能加,虫蝇不能落 ) ,动作要求精密、准确,所谓 “ 手、眼、身、法、步 ” 都要中规中矩。这样才能从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

2006-09-25

197 0
呵呵...说的没错,只不过对于我来说,最主要的要领即是能平心静气,完全融入拳里面去,只是个人平时耍拳的一些体会而已。

2006-09-25

198 0
要领就是:需要老师亲自在旁边指点、调整! 我们家乡有一句俗话:“要想会,跟着师父睡!”意思就是说老师的言传身教最重要!!!

2006-09-25

212 0
    呵呵!你好:谈到太极拳的要领, 首先要看看它是的本质, 它是一项 轻灵柔和 用意念导动的健身项目! 它的要领主要在 1。
  头 2。肩部 3。躯干 4。腰部 5。髋部 6。腿部 7。脚部 8。
    手部 这几点来下手! 结合这几点再与其他人的回答来总结一下,就是太极拳初学者的基本要领了,也是它的主要要领了! 关键要领: 腰部:腰要松,并敛臀 与 髋部:髋要圆活,注意裆部要与膝盖撑圆! 原因:太极拳属于武术的范畴,武术的本质是技击,即攻防,太极拳也不例外,也就是说,它的每个动作都有技击的含义! 通过技击可以得知,人体的发力源泉就在腰部和脊髓部,叫做力发有内而外,力达四肢! 我国的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师傅说: 腰马合一,力量至极! 道理就在这里! 。

2006-09-24

210 0
    “太极十要”是要求,而不是具体的练法。 传统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就有一定程度的感受和感觉。 要领:内动大于外动。 由外动大,内动小--练到外动小,内动大。
   第一步:动作必须正确。 正确的动作是练出功夫的基础,刚练可能体会不出什莫功夫和感受,但是随着练得时间长了,就能感到体内有明显的变化,就如同坐汽车一样,时间到了,地点也就到了。   第二步:关键是必须慢。
   虽动尤静,运劲如抽丝,都是说练拳必须慢,只有慢,才能把肌肉去掉,内力才能生出。简化太极拳练不出工夫,除了练法不同外,打拳速度快也是练不出工夫的原因之一。 第三步:要练整。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把腰看成一个圆的中心圈,手臂看成一个圆的外圈,比如腰转动45度,手臂也要转动45度,虽然腰与手臂的弧长不同,但角度必须一样。   第四步:放松意为先。 随着动作的熟练,精神也由紧张到松弛,精神放松了,才能带动身体的放松。
  放松不能用力放松,要由大脑想着别使劲即可。太极拳的根本就是放松,内力就出自于放松。 第五步:时间不能短。 最好早晨练两遍,晚上练两遍。早晨练是体会,晚上练两遍是最容易出功夫。   第六步:环境最好静。
   精神要内敛,垂帘要反视。古人讲究二五更的功夫的道理就在于此。环境静才能最大限度地关注身体的动作,才能不受环境的干扰,才能意不断。 第七步:呼吸要自然。 呼吸要细慢匀长,但必须要忘记呼吸,太极呼吸最讲究自然,是自然形成的,一旦注意呼吸,必然导致憋气和喘不过来气的现象,切记。
     第八步:抓住瞬间的感觉。 随着时间的延长,在做某一个动作的瞬间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这时就要抓住,并且不断的扩大,比如,刚开始不知道什莫叫手臂沉重感,到一定程度的某一个瞬间感觉到了,就要抓住,还要反复感觉,反复的练,并且扩大到整个套路里。
   练太极拳是分阶段的,是分程度的,一个阶段就能达到一种程度,就能达到一种感觉,就能达到一种功力。   比如: 上身放松,就能感觉松肩坠肘,就能练出“撑”劲,就能练出手掌通红等。
   腰胯放松,就能把腰练活了,就能练出尾(尾椎)坠感,就能把跨练开了,就能把重心降到小腹(胸虚腹实),就能把肚里练出“空”感等。 腿部放松,就能练出腿部的“弹簧”感等。 当然,粘连粘随等感觉自在其中,具体用法由师傅一点即可。
     具体到每一招每一式的要领,实在是不能用语言能说清楚的,这就是拜师学的原因,由师傅把动作做多少遍,再结合动作要领说多少遍,要费很多口舌,所以,学拳要尊师重教。 还有一点必须注意,就是徒弟永远不如师傅,不是说你不刻苦,而是在于练得年头师傅永远比徒弟长,至少多练一年就比少练一年内力强。
     太极的功夫不完全在于推手有多好,真正地太极内功在于能把全身的重量灌注于一点上,哪怕是轻轻的一摸对方,对方就如同触电一样跳起来,直接打倒内脏,有一种穿透力。 外加拳是自己感觉有力,太极拳是让对方感觉有力。
   讲一个传统杨氏太极拳“按”的要领,仅供参考。   由前腿弓(左腿前右腿后),双臂平伸的姿势开始,由腰胯引导向后放松后移,右跨往右脚跟上松,左跨往左脚跟上松,并且左脚往右脚上送,尾椎自然内收到后脚跟(需练到一定程度自然出现的感觉),双肩由腰胯带动往下松,肩一松,用意使得双肘下坠,小手臂由下坠的手臂给坠回来,放于双肩侧。
    成定式时,由于重心在后脚的脚跟上,为了保持重心,腰以上自然有一个向上拔的劲(腰关节拔长),也就是腰以上往上走,腰以下往下走,由浪尖到浪底再到浪尖的过程。 再往前按,腰胯引导向前放松前移,腿部还是与前面的要求一样,这时,腰以上仿佛由浪尖往浪底上滑(腰以上开始往下松),尾椎滑向前脚跟,双肩继续往下松,肘部继续向前向下坠,把小手臂坠出去(带着撑劲),同时手指逐渐往上指,成定式时整个身体完成再由浪底到浪尖。
    以上过程顶劲不能丢,撑劲不能丢。 以上这些只说了大致,不完善,再往细写出来很难,有些东西必须练到一定程度才能体会,比如撑劲,坠劲,拔劲,尾劲,指劲,顶劲等等,需用很大的篇幅也只能说出大概。
  可由师傅一笔划,一句话就能马上领会。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  。

2006-09-24

211 0
    太极拳要领不是很多,是太多了。一下都说出来可以写套书了,你也不可能掌握。学如果真想打出功夫,非拜师不可。到时师傅自然会告诉你。即使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是想强身健体,至少也得弄本好一点的书,配合光盘自学。
  第一步先把套路当做广播体操一样打熟。这时候暂时不需要把太多注意放在要领上,动作大体对就可以。  第二步开始从腰、腿上追求整劲,同时注意体会放松、呼吸以及肌肉的本体感觉(即所谓“气感”)等等。
  第三步就用你的意识去引导动作,用你的神气练拳。我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最后还是建议你找个老师,系统的学。毕竟太极拳博大精深,自学难度还是太大了。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体育/运动
武术搏击
足球
健身
女子运动
户外运动
田径
棋牌麻将
篮球
赛车/F1
游泳
亚运会
体育名人
小球运动
奥运/赛事
运动用品
武术搏击
武术搏击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