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教育的缺陷我想写一篇关
我国传统文化是义务本位基因所主导,个人独立性一贯被忽视。
人际关系被看成社会的根基,个人人格成了人际关系的派生物。这是中国文化基因的一个基本弊端。个人只是围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有时虽然很重要,更多时候只是毫无个性与独立性的棋子,其地位由它在整体中与其他棋子的关系而定。 这种文化基因虽然造就了大量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英雄,同时也千百万次扼杀了生动活泼的首创精神。
反映到教育上,整个教育不是以孩子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孩子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不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中国没有“学校”,只有“教校”——何等深刻!何等可悲!) 不是一切围绕孩子的需要与发展进行;而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教师代表着强大的、统一...全部
我国传统文化是义务本位基因所主导,个人独立性一贯被忽视。
人际关系被看成社会的根基,个人人格成了人际关系的派生物。这是中国文化基因的一个基本弊端。个人只是围棋盘上的一颗棋子,有时虽然很重要,更多时候只是毫无个性与独立性的棋子,其地位由它在整体中与其他棋子的关系而定。
这种文化基因虽然造就了大量为国为民舍生取义的英雄,同时也千百万次扼杀了生动活泼的首创精神。
反映到教育上,整个教育不是以孩子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中心,孩子作为教育的主体从来不是教育的中心(陶行知:中国没有“学校”,只有“教校”——何等深刻!何等可悲!) 不是一切围绕孩子的需要与发展进行;而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教师代表着强大的、统一的、从整体需要出发的教化要求,从教材到教育方式都千篇一律。
这种教育能培养出有基础知识和模仿能力但缺乏独立创造精神的人。
这种教育严重削弱了全民族的批判怀疑精神、创造竞争精神。
这种教育消灭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埋葬了自由论辩空气。
这种教育难得培养出才华横溢的人,现代的知识分子是战国时代的几万倍,但有多少人能达到那时人们普遍的自由创造精神?
应试教育、听话教育、保姆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三大弊端。
第一个弊端:应试教育
一切教育活动以考试能力为中轴,分数成为教育成败的价值尺度。社会(包括我们的媒体)、学校、家长均极力推崇、赞美、追求这一价值尺度。
奉升学考试为“神明”的教育思想,不但排斥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也排斥能够升学的部分学生身心合谐地发展,势将产生难以弥补的不良后果。
一、课业负担过重,祸及学生的思想与身体健康。我国的合格公民应有基本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觉悟,有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道德与公共秩序的习惯与责任感,有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有鉴别美丑的初步能力,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气质、风度……如果基础教育忽视了这一系列重要,内容,则学生高尚审美情趣与能力的培养、他们劳动习惯与文明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的树立等等,必将受到冲击,民族国脉必将削弱。
如是,中华民族焉能以文明进步的风骨和神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少中小学校,学业负担过重,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整日愁眉苦脸,面色痿黄,实在令人痛心。我们有责任把金色的童年还给孩子。如果孩子们从小只知道祖国给他们的就是沉重的、苦不堪言的负担,他们怎么会热爱祖国呢?
二、考试能力压倒一切,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忽略。
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全部的标准,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标准。中小学的教学范围有限,卷面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来对付。身心正在蓬勃发展、充满旺盛活力的青少年的精力被引向拼命应付考试,不能不造成学生主动创造能力、实践实验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和表述能力等重要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严重后果。
应试教育的弊端极难克服,因为这不是孤立事物,它和整个社会的用人体制、就业体制、评价体系——乃至全社会的主导教育观念紧紧联在一起。
第二个弊端:听话教育
“听话教育”是无视人格独立、扼杀人格的教育思想与教育体制,对中华民族的振兴有严重 危害。
我们的教育学说(不论是否有系统著作)和实践,包括过去和现在,都是把社会、国家对孩子的要求当作出发点。统一的德育要求、统一的教材(从《三字经》、《百家姓》到现代的全国统一教材)、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制度与考试方式……从小在家庭中,大人对孩子的最经常夸奖与称赞之词是“乖”,而从小到大的整个人生里,“听话”成了对一切想获得好感的人的基本准则。
儿童为了获取“乖”或“听话”的好评,不自觉地被迫抛弃自己的个性、爱好和兴趣。孤立的孩子面对的是强大的、不容怀疑的、不可能反抗也不可能逃避的教化要求。教育从学生、孩子出发,把教育的本质理解为一个人的潜在可能的发展的观点 ,基本上无立足之地。
当然我们不是说以统一标准来要求孩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都不对,强调统一要求和强调学生个性发展两种教育理论与实践都包含着真理。美国教育部对他们的孩子在课程学习上总是不 如亚洲人而非常着急,大喊大叫美国的“教育危机”。
他们提出要搞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 “总统奖金”,以期改进美国学生的学习成绩。事物总是有一利有一弊,我们传统的、一直延续到现代的教育观念,当然有许多合理成分,这些应该加以保护;但另一方面,我们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弊病已经如此突出,再不引起足够重视,必将严重影响民族的未来,造成长期消极后果。
美国的教育如上所说,弊病丛生,但美国确实培养出了大批才华横溢的人,没有 大批才华横溢的人,一个民族是不会有远大希望的。
应该指出;听话教育远不是只在学校教育中存在,它在家庭中、在全社会中、在人们生活的一切地方都存在,因此改变起来很不容易。
这需要全社会的移风易俗。
第三个弊端:保姆教育
孩子精神上的断奶期延长,独立人格、独立精神被弱化。 独生子女众多使用这一趋势有所加强,它削弱一个人的拼博精神,增强依赖性。
中国原有的大家庭,一般说,非常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优点之一 。
我们在这里不准备一般地探讨家庭教育,而只试图就某些方面指出固有文化心态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潜移默化四个字,在教育中为最高法门,而家庭教育尤以此为主要手段。” 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没有社会的从小影响,孩子不可能成为人。
在入学之前,儿童的许多心理素质已经开始形成或打下基础。以往,中国传统家庭弥漫着长尊幼卑、顺从为善的气氛,存在着压制合理欲望的诱导,这些使我们孩子的平等精神、创造活力、人格独立等受到严重压抑,上面的论述已经谈到。
现在,大家庭已经解体,小家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些弊端,父母子女间的平等氛围逐步形成;长辈对孩子的压制也大为减少,为儿童人格的独立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现在的问题是小家庭处于新旧伦理体系的社会转型期,许多问题在观念上不明晰。
传统的“忠”、“孝”要求崩毁后,“一切为公”的精神又受到极左思想与实践的歪曲和伤害,家庭教育莫衷一是,各种不良倾向乘虚而入。在充分发挥小家庭有利于精神平等、自由创造的优点同时,也应该注意若干突出问题。
我们的小家庭在对待子女教育上,往往存在两种相反的倾向。
其一是溺爱,溺爱绝不是放手让孩子自由发展,溺爱是一种不自觉的诱导,坏的诱导;其后果是使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不能吃苦耐劳,失去创造精神。
溺爱孩子的父母,必然不让 他们去做许多有益的劳作,不给他们有“冒险”的机会,甚至骄纵孩子欺负别的孩子,允许他们任意破坏公共秩序,要求他们顺从长辈意见多吃营养品之类……溺爱的又一表现形式是延长孩子的“保姆期”和“断奶期”,有的父母在孩子已经上了大学还包办代替他们做许多自己应该做的事,“帮助”他们找工作、找对象,为他们筹集结婚费用、寻找住房……
另一种较长见的倾向是强制,强制孩子按家长的意见去实现自我——这是听话教育与保姆教育的特殊形式。
在孩子“闹”的时候,常常见到的是斥责孩子天真的言行。传统不许孩子“ 手舞足蹈”,现在好一些,但也经常禁止孩子不合大人心意的要求,批评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待到入学时期,最经常的是要求孩子有高的分数,考试成绩不好,往往造成孩子巨大的、痛苦的内心压力。
成绩不好的孩子的许多明显优点常被忽略或低估。在20世纪最后20年间,不知有多少中国家庭因为孩子考不起大学发生过悲剧。一批本来有前途的青年人因为考试 落伍、父母施加了巨大压力而精神扭曲甚至轻生。
溺爱和强制、高压,形式不同,但对孩子某些重要心理的影响则类似。这两种错误方法都削 弱孩子的独立性和独创精神,伤害他们的人格与自尊,严重损害他们潜在天赋的培养。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