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古道西风瘦马......描写的哪里景色?

全部回答

2006-08-22

0 0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万中无一”之作。这首妇孺皆知的小令全文仅仅28个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短短的篇幅里,马致远描写了一个天涯过客的愁思,意境萧瑟悲凉。
  时已深秋又临黄昏,藤是枯藤,树是老树,吹着飒飒西风。  道是古道,马是瘦马。飘零在天涯的游子,面对如此萧瑟的景色怎能不断肠呢?看那小桥、流水、人家是那么安详,那么静谧温馨,而家乡、亲人却又离得那么遥远。
  天气渐冷,家中的一切的一切让人牵挂。可作为游子,却还要骑着疲惫的瘦马,一颠一簸地漂泊天涯。此情此景,怎不叫人肝肠寸断啊! 马致远塑造的这幕晚秋意境,到底取材于哪里呢?近年就马致远故里引发的京冀之争,使我们从侧面了解了北京门头沟区王平镇韭园村的别样风景,村中的境象与马致远所写的《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并且村后有京西古道。
    有关专家分析,马致远故里在韭园村只是传说而无史料,极可能是马致远曾在此流寓,并著有《天净沙·秋思》。而河北东光县马祠堂村,有马致远的家谱、史料等记载,马致远应为东光人氏。
     据载,马致远早年在京都附近追求功名,但未找到出路。后约在元大德年间,出任江浙行省务官,在杭州时经常与散曲作家卢挚(疏斋)唱和。  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时,应在北京韭园村,但仕途求索上并不得意,面对秋景他触景生情,运用巧妙的形象思维,把自己对功名不辞辛苦的不懈追求但依然无所获的故事———借秋思小令表达得委婉曲折而又淋漓尽致。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曰:寥寥数语,妙境自出。   萧瑟的秋景,自然会使流寓于京畿之地、不得志的马致远满目凄凉,又加村内安详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做反衬对比,使他的愁情更为深切,悲伤更为凄厉。
    路途跋涉之艰辛,求功名之困苦,让后人咏之动心,读之觉艰。在《天净沙·秋思》中,枯、老、昏、古、瘦,齐齐而来,每著一字愁重一分;最妙之处在瘦马的“瘦”字,写马之瘦,人之困苦自显,却妙在不言之中。
     《诗品》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只是单个意象,而整个小令的悲凉色彩是由这些单个意象有机组成的整体意象群所产生的。
    正是作者对一组富于主观色彩、能为人人感知的意象进行了巧妙结构,才提供一个传递情思的幽远醇厚的意境,熔铸了凝重老到的独妙格调。于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活画拼图出一幅摇瑟人心的秋凉之境,成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篇。
   。

2006-08-25

272 0
是在进入陕西的时候写的 所以是陕西的景象

2006-08-24

300 0
据载,马致远早年在京都附近追求功名,但未找到出路。后约在元大德年间,出任江浙行省务官,在杭州时经常与散曲作家卢挚(疏斋)唱和。马致远写《天净沙·秋思》时,应在北京韭园村,但仕途求索上并不得意,面对秋景他触景生情,运用巧妙的形象思维,把自己对功名不辞辛苦的不懈追求但依然无所获的故事———借秋思小令表达得委婉曲折而又淋漓尽致。王国维《人间词话》评曰:寥寥数语,妙境自出。

2006-08-22

303 0
    天净沙·秋思》 赏析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散曲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抒发,绝非无病呻吟之作。它字字写秋光秋色,又字字写人意人情,以“秋”染“思”,又以“思”映“秋”,紧紧扣住“思”字,含蓄深挚地表达了“天涯沦落人”'的凄寂、苦闷和无法解脱的“断肠”之情。
     首句“枯藤老树昏鸦”,很形象地写出了晚秋和晚秋黄昏的景与境。深秋时节,万物肃杀,青藤枯老,黄叶落尽,被枯藤缠绕着的老树上,栖落的一只乌鸦瑟缩着,在傍晚的静寂中,不时发出几声嘶哑的叫喊。
  这里的“老”字,既是言树木年纪之“老”,枝干之“老”,形态之“老”,又是形容秋天片叶不存的树木饱经风霜,几历沧桑的萧疏、凄凉的状态,从而透视出结句“断肠人”当时的心境和经历。  “昏鸦”的“昏”字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黄昏时分;二是形容乌鸦觅食一天,黄昏时已无力、没精打采,幸好找到一处栖息之地,那昏昏欲睡的样子在游子的眼中是可怜又甜蜜的。
  因为它们毕竟还有个“巢”啊! 次句,在昏重得几乎叫人难以喘息的时候,忽现“小桥流水人家”。  只见一架小桥,桥下一弯秀水,潺潺流淌,水边桥头,几间小屋错落有致,小屋上缕缕炊烟袅袅飘起,显得那么安恬、温馨。
  这一切使游子的眼睛一亮,但马上又黯淡了。他的孤寂与这温恬显得是那么格格不入,他企盼的、看到的,恰恰是他不可能得到的!这里的“小”,并不是实写桥的大小,而是就视觉形象而言的“小”。  “流水”只写水动而未闻水声,也是因水远之故。
  从构图上讲,“流水”又恰与“小桥”动静相对,动静相生,无声之动更显其静。“人家”一语,用得极妙,由于距离极远,又在黄昏中,房屋、人物分辨不清,只是炊烟袅绕才告诉天涯游客,那是有人居住的屋舍。这一句全为远视所见,不仅写景上有了新的扩展,而且在心理上很细微地传达了羁旅天涯者对安居家乡的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
    接着现出“古道西风瘦马”的画面。在一条黄尘漫漫、秋风飒飒的古驿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精疲力竭的马迟缓地走着。一个“古道”。让人马上想到路途的曲折而漫长,古往今来这古老的道路上不知走过多少匹这样的“瘦马”,拨响了读者心中那通往遥远过去,与古人共鸣的琴弦,“瘦马”一词在全曲中的地位比较重要。
    秋高草长的时日刚刚过去,按理马是不该“瘦”的,但作者这里是以马自比,写马旨在托人,马瘦人更瘦。马都很难再忍受背井离乡的飘泊之苦,骑在它背上有思想、重感情的人就更无法坚持了。
   前面都是写地上的景物,接下来作者把笔锋一扬,画出“夕阳西下”的天空,为地上的景物绘就了一轮血红的西坠的夕阳作景幕。  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
  “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此时此地,此情此景,怎不叫无家可归之人痛断愁肠?一个“断肠”。
    把“天涯沦落人”的无法言传只可意会的感受与苦楚传达得淋漓尽致。 。

2006-08-22

284 0
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描写琅琊山早晚景色的句子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