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20
吕布被唤做“温侯”的由来
温侯吕布
读《三国演义》者,大多看完之后,对吕布的最深的印象怕就是燕人张翼德说的“三姓家奴”,为人好勇斗狠纯粹是个一介武夫,还奴颜卑膝,不讲道义善变又无主见,只是如果去看看《三国志》,这些恶行恐怕要略翻一下才是。 不管演义小说中把他写成怎么样,但是在历史记载中的吕布,按我的看法却是个由于个人性格而导致最后身死名灭的悲剧豪雄,即使不算是英杰,也当可算得是一时豪雄,绝对不是象演义上描写得那样不堪的一个小人。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先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1)。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两件事情,一个是吕布“骁武”,这个自不待言,恐怕是人皆尽...全部
温侯吕布
读《三国演义》者,大多看完之后,对吕布的最深的印象怕就是燕人张翼德说的“三姓家奴”,为人好勇斗狠纯粹是个一介武夫,还奴颜卑膝,不讲道义善变又无主见,只是如果去看看《三国志》,这些恶行恐怕要略翻一下才是。
不管演义小说中把他写成怎么样,但是在历史记载中的吕布,按我的看法却是个由于个人性格而导致最后身死名灭的悲剧豪雄,即使不算是英杰,也当可算得是一时豪雄,绝对不是象演义上描写得那样不堪的一个小人。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先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1)。从这一段话,可以知道两件事情,一个是吕布“骁武”,这个自不待言,恐怕是人皆尽知的事情,第二个却是被人忽略以及小说家们故意抹杀了的,就是“以布为主簿”一节,主薄,是掌管军中所有钱粮政务、公文书信来往等一应事体的官吏,是个纯粹的文职,而且所掌事务很琐碎,而吕布在任主薄后丁原便“大见亲待”,那应该说吕布在这个职位上是做得很不错的,由此可见吕布绝对不是个卑鲁少文之人,按现在的说法,怎么也算得上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象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是个只知道仗蛮勇的莽夫。
灵帝崩后,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宦官,何进乃召卓使将兵赴京师,而丁原和吕布也“将兵诣洛阳。与何进谋诛诸黄门,(丁原)拜执金吾”,执金吾相当于现在的卫戍司令一职,结果事不成何进身死,洛阳大乱,“中常侍段?等劫帝走小平津,卓遂将其众迎帝于北芒,还宫”,董卓开始掌权。
董卓为了专权,便“欲杀原,并其兵众。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2),演义上说到这一段的时候,说吕布是丁原的义子,然后又因为贪图金珠宝马杀丁原而投董卓,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吕布和丁原为父子的说法,写二人关系只有“大见亲待”一句,也没有说董卓用金珠宝马去收买吕布,而且当时董卓官拜前将军,封?料绾罴娌⒅菽粒酃傥唬康那敖对诙≡闹唇鹞嶂希月啦家陨狭钕拢啦嫉泵挥谢匦挠嗟兀衣啦疾⒉皇嵌≡乃饺宋渥啊壳欤呛汗倮簦儆衅涫鄙踔亮埃ê危┙⒚绮壳匏簦砸枳俊保?),非唯吕布一人,又加董卓有救架大功,皇帝在他手上,生死予夺,只是一句话的事情,由不得你不从,所以这一段,又是小说家的曲笔。
另外,董卓进京的初期,其名声相当不错。《后汉书》《董卓列传》有云董卓初时“……擢用群士。乃任吏部尚书汉阳周毖、侍中汝南伍琼、尚书郑公业、长史何颙等。以处士荀爽为司空。其染党锢者陈纪、韩融之徒,皆为列卿。
幽滞之士,多所显拔。以尚书韩馥为冀州刺史,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孔宙为豫州刺史,颍川张咨为南阳太守。卓所亲爱,并不处显职,但将校而已……”《资治通鉴》又云:“……董卓率诸公上书,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悉复其爵位,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孙。
”陈蕃、窦武乃天下名士,灵帝时为宦官所枉杀,当时天下士人百姓皆冤之,而今一朝得雪;大儒蔡邕,先也因为得罪宦官,“……徙朔方,会赦得还。五原太守王智……奏蔡邕谤讪朝廷;邕遂亡命江海,积十二年”,董卓进京后又辟之,“……(蔡邕)到,署祭酒,甚见敬重。
举高第,补侍御史,又转持书御史,迁尚书。三日之间,周历三台。迁巴郡太守,复留为侍中”(4),“……卓重邕才学,厚相遇待,每集宴,辄令邕鼓琴赞事,邕亦每存匡益”(5),正因为这样,蔡邕才有在董卓死时,于王允席上感董卓知遇之恩的一叹,以至身死。
这个时候,董卓俨然是个贤臣,天下栋梁的模样,谁知道他后来会怎么样,正可说“设使当初身先死,千古忠奸有谁知”。是以是时亦不得罪吕布以助纣为虐之名。
待后来王允与仆射士孙瑞密谋诛董卓的时候,因为“卓自以遇人无礼,恐人谋己,行止常以布自卫。
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卓常使布守中合,布与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6),因此便以吕布为内应来刺杀董卓,吕布与董卓,倒有“卓……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一句,又有王允说吕布时,“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吕,本非骨肉。
今忧死不暇,何谓父子?’布遂许之”一段(7),这个时候说吕布倒是有得一说的,只是董卓此刻已经凶相毕露,是个乱天下的国贼,关东诸侯已然起兵讨伐,可说人人得而诛之,所以最多只好说吕布是假公济私而已。
紧接着因为王允不赦董卓部曲,董卓部曲李?唷⒎怼⒗蠲傻仁竿蛑诤衔Сぐ渤牵飧鍪焙蚵啦枷月读怂愿竦囊唤牵队⑿奂恰酚性唬骸肮嵩诔潜薄2伎敲牛豌幔浴胰幢砭鍪じ骸c帷⒉寄硕拦捕哉剑家悦讨秀幔岷笃锼烨熬茹幔帷⒉妓旄髁桨铡!甭逖舫侵械笔甭啦嘉蠼ㄔ室圆嘉芡俳冢潜热荆馕潞睿脖绰示鋈ビ肴恕叭幢砭鍪じ骸保倘豢梢运岛榔翘煊挛涔耍幢砻髁怂灰源缶治睿灰哉督崞斓钠形埽皇歉鼋朗康男蜗螅觳幌蟾龃蠼:舐逖舫瞧疲啦加肜?唷⒎碚匠侵校皇ぃ齑倨镆远客废德戆埃ぢ砬嗨雒磐猓型踉释撸锻吩煌踉室浴俺⒂咨伲盐叶选保⒁啦甲婀囟詈睿骸芭π还囟罟谝怨椅睿 彼觳蝗ニ拦?
吕布东出后投袁术,袁术拒而不纳,《三国志》记载他先“从张杨于河内。
李?嗟裙呵蟛技保加痔庸樵堋保缓蟆吧苡氩蓟髡叛嘤诔I健Q嗑蜮牛锸А2加辛悸碓怀嗤谩3S肫淝捉闪⑽涸降认莘嫱怀拢炱蒲嗑芑技芍2季跗湟猓由芮笕ァI芸只刮汉Γ沧呈恳寡谏辈迹换瘛J侣叮甲吆幽冢胝叛詈稀I芰钪谧分晕凡迹冶平摺薄6谂嶙⒅杏钟性卣饧碌南晗妇骸坝⑿奂窃唬翰甲砸杂泄τ谠希岚辽芟轮罱晕孟嗍鹬茫蛔愎笠病2记蠡孤澹芗俨剂焖玖バN尽M庋缘鼻玻谟辈肌C魅盏狈ⅲ芮布资咳耍且运筒肌2际怪褂谡什啵笔谷擞谡手泄捏荨I鼙裕嘉藓纬稣嗜ィ痪酢R拱氡穑翼讲即脖唬轿阉馈C魅眨苎段剩忌性冢吮粘敲拧2妓煲ァ!贝诱饫锟矗梢灾溃仁窃堋盎技芍保啦家蛭苁窒碌慕焓恰吧孟嗍鹬茫蛔愎笠病保浴扒岚辽芟轮罱保聪衷诘乃捣ǎ褪侨思使叵挡缓茫景磷源螅啬芰μ睢F涫嫡庖补咚坏茫蛭艿某灯锝亲约悍獾模皇浅⑾纶獾模艿氖窒碌墓偈窃芨模缘比槐炔簧下啦加商熳硬岱獾摹胺芡俳冢潜热荆馕潞睢崩吹妹运常邓恰吧孟嗍鹬茫蛔愎笠病辈晃2还纱艘嗫杉啦甲允悠母叩母鲂裕皇撬淖愿咭灿兴淖矢瘢诼逖舻ヌ羯斯幔谠艽ζ普叛嗍薄把嗑蛴啵锸А2加辛悸碓怀嗤谩3S肫淝捉闪⑽涸降认莘嫱怀拢炱蒲嗑保啊吧芰钪谧分晕凡迹冶平摺钡牧绞拢梢韵爰啦嫉挠旅ⅲ匀恕敖晕凡肌保由细吖俸蜕倍康拇蠊Γ肥涤兴园恋淖矢瘛?
吕布到了张杨那里,还是不安全,因为李?嗟热嘶故遣环殴纱嘈屯┧把罴安壳罱允?唷€峁耗迹餐疾肌保啦贾篮螅隽艘蛔牌奈呙鞯钠澹プ≌叛钚愿裆系娜醯悖埃ㄕ牛┭钚匀屎停尥獭O氯四狈矗⒕酰灾槠晃省保哉叛钏担骸安迹渲堇镆病G渖辈迹谇淙酢2蝗缏舨迹杉勉帷?嗑舫琛保叛钤久皇裁粗骷衣啦妓档靡驳娜凡淮恚谑潜恪巴庑磴帷?啵谑当;げ肌保庋焕矗般帷?嗷贾麓蠓廒椋圆嘉4ㄌ亍保?),吕布便成功地解脱了来自朝廷的通缉,得以摆脱了逃犯的身份。
由此可见,在对局势和人物的分析上,吕布还是比较有见地的,说明他在丁原那里做主薄而丁原爱之,不是没有道理的乱喜欢。
正在这个时候兖州内乱,给了吕布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内乱的原因却是因为吕布。
原来在吕布逃出袁绍那里投张杨的时候,曾经在过陈留太守张邈处,临别二人把手共誓。于是“绍闻之,大恨。邈畏太祖(曹操)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到兴平元年,曹操复征陶谦时,于是“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
宫说邈曰:‘今雄杰并起,天下分崩,君以千里之众,当四战之地,抚剑顾眄,亦足以为人豪,而反制于人,不以鄙乎!今州军东征,其处空虚,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若权迎之,共牧兖州,观天下形势,俟时事之变通,此亦纵横之一时也。
’邈从之。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9)。陈宫劝张邈和吕布联合的原因是“吕布壮士,善战无前”,这个说辞又一次证明了吕布令人畏惧的战斗力。
此后,吕布和曹操几次交锋,终因敌不过被公认为是三国时期杰出军事家的曹操,败出兖州,东奔刘备。偏生刘备是个时时要摆出一副君子相的人,并不喜欢吕布身上的江湖气息,《英雄记》说:“布见备,甚敬之,谓备曰:‘我与卿同边地人也。
布见关东起兵,欲诛董卓。布杀卓东出,关东诸将无安布者,皆欲杀布耳。’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名备为弟。备见布语言无常,外然之而内不说。”就吕布来说,这个时候对刘备应该说是尊敬的,又与刘备同是北地人,再加在军中,没有什么私人场所,所以有“请备于帐中坐妇床上,令妇向拜,酌酒饮食”一举,只是在汉朝男女大防还是很讲究的,所以吕布在军帐中请刘备入后室,应该是表示亲密无间的意思,而此年刘备年纪当是三十四岁,吕布长刘备两岁,他称刘备为弟也不为过,那知道刘备却不做如此想,大约是觉得吕布来投靠自己,却喊自己“弟”,又不惯吕布命妻子“向拜,酌酒饮食”不合礼仪之举动,所以觉得吕布“语言无常”,因此“外然之而内不说”。
而后刘备和袁术为了抢徐州开始对峙,袁术无奈想起了吕布,吕布这个时候正缺军粮,袁术便书信一封奉上了粮草及装备,“二十万斛,迎逢道路,非直此止,当骆驿复致;若兵器战具,它所乏少,大小唯命”,而前面又有“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术举兵关东,未能屠裂卓。
将军诛卓,送其头首,为术扫灭雠耻,使术明目于当世,死生不愧,其功一也。昔将金元休向兖州,甫诣封丘,为曹操逆所拒破,流离迸走,几至灭亡。将军破兖州,术复明目于遐迩,其功二也。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备乃举兵与术对战;术凭将军威灵,得以破备,其功三也。
将军有三大功在术,术虽不敏,奉以生死……”云云,此时正好下邳内乱,又有人来请吕布入城,“备中郎将丹杨许耽夜遣司马章诳来诣布,言‘张益德与下邳相曹豹共争,益德杀豹,城中大乱,不相信。丹杨兵有千人屯西白门城内,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
将军兵向城西门,丹杨军便开门内将军矣。’布遂夜进,晨到城下。天明,丹杨兵悉开门内布兵。布于门上坐,步骑放火,大破益德兵,获备妻子军资及部曲将吏士家口”(10),《通鉴》又有:“陶谦故将曹豹在下邳,张飞欲杀之。
豹众坚营自守,使人招吕布。布取下邳,张飞败走。”一说,因此可以说吕布占徐州一半是袁术的怂恿,一半是徐州兵将请吕布入城,而徐州兵将请吕布当自有其道理,至少是慕吕布之声名,非是无由之举,不然不会有“闻将军来东,大小踊跃,如复更生”之语。
吕布在占领了徐州后,刘备陷入了困境。“备军在广陵,饥饿困踧,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穷饿侵逼,欲还小沛”,于是“遂使吏请降布”,吕布这个时候并没有因为刘备失势而赶尽杀绝,相反地还是以刺史礼相待:“……具刺史车马童仆,发遣备妻子部曲家属于泗水上,祖道相乐”(11)。
他这样做,手下不是没有反对意见,《三国志》《先主传》的裴注中说:“诸将谓布曰:‘备数反覆难养,宜早图之。’布不听,以状语备。备心不安而求自?,使人说布,求屯小沛,布乃遣之。”从这里看,吕布还是颇有容人之量的,说他对刘备英雄相惜当不为过,他这个举动和孟德在许昌覆荫刘备的举动是一个性质,一个是要用刘备抗衡袁术,一个是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都目刘备为英雄而相惜,意图借助其力平定天下。
后来脍炙人口的“辕门射戟”故事也可以说明这点,《三国志》记曰:“……术遣将纪灵等步骑三万攻备,备求救于布。布诸将谓布曰:‘将军常欲杀备,今可假手于术。’布曰:‘不然。术若破备,则北连太山诸将,吾为在术围中,不得不救也。
’便严步兵千、骑二百,驰往赴备。灵等闻布至,皆敛兵不敢复攻……布谓灵等曰:‘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布令门候于营门中举一只戟……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
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明日复欢会,然后各罢。”这件事一表明了吕布还是很有军事见地的,二当然是他目刘备为豪杰要借助刘备,所以发军相助,三呢,以步兵千、骑二百居然镇得袁术的三万人皆敛兵不敢复攻,只能说吕布的豪气和威名抵得几万兵将。
而且这件事情颇具戏剧色彩,两军对阵之时,横里突然杀出个吕布,然后便开始在阵前开始你请我回的大宴,而尤其是“玄德,布弟也。弟为诸君所困,故来救之。布性不喜合斗,但喜解斗耳”一句,在我看来实在颇为可爱,袁术听了纪灵的汇报后应该是哭笑不得,不知道脸上是什么表情,实在是风趣得紧。
可惜刘备却不是这样的人,在吕布战败后,一句话便轻轻松松不露声色地送了吕布的命:“……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曰:‘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曰:“是儿最叵信者”,比起刘备在白门楼上的这个举动,吕布实在是太没有政客所必须的不要脸、心狠手辣的素质了,也实在太直肚肠了一点,更象个江湖人士,所以才会很不理解地骂刘备“是儿最叵信者”。
另外,还有两事也可以说明吕布的器量,一是《通鉴》云:“备在豫州,举陈郡袁涣为茂才。涣为吕布所留,布欲使涣作书骂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以辱人,不闻以骂。
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犹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吕布堂堂的一个封温侯、假节仪比三司的奋威将军,听了一介书生袁涣的一席话,竟然会从因为袁涣拒绝自己的要求而大怒,到不做掩饰地惭愧而止,可以想见他至少是个讲理而颇为直率的人,且颇有器量,非是通常那种一得势就飞横跋扈的小人。
二是陈登为吕布使许昌,“始,布因登求徐州牧不得,登还,布怒,拔戟斫几曰:‘卿父劝吾协同曹操,绝婚公路;今吾所求无获,而卿父子并显重,但为卿所卖耳!’登不为动容,徐对之曰:‘登见曹公言:“养将军譬如养虎,当饱其肉,不饱则将噬人。
”公曰:“不如卿言。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饥则飏去。”其言如此。’布意乃解。”(12)这个也可以看出吕布的胸襟容量,还说明了此人是个直肚肠,动辄大怒,人言有理便意解,而他在这里对曹操的“譬如养鹰,饥即为用,饥则飏去”一番话应该也是颇心许之的。
到这里,又有可以说的问题了,既然说吕布“饥即为用,饥则飏去”,那吕布求“用”的目标是什么呢?
我们看看前面,在吕布杀董卓之后,《通鉴》上有一段记载:“……初,吕布劝王允尽杀董卓部曲,允曰:‘此辈无罪,不可。
’布欲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允又不从。允素以剑客遇布,……(吕布)渐不相平……”,吕布尽杀董卓部曲和以卓财物班赐公卿、将校的提案,应该说不无道理,表示了他想参与朝政的意念,只是王允“素以剑客遇布”,所以才会“又不从”,忽略不计吕布的意见。
联系前面有“以王允录尚书事,吕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比三司,封温侯,共秉朝政”一节,可以想见,吕布的理想不仅仅是做个天下无敌的勇将剑客而已,而是“共秉朝政”,因此他才会“渐不相平”。还有可以证明这个说法的就是他在白门楼已经是个阶下囚的时候,向曹操提出:“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
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而曹操当时颇心动,书曰“太祖有疑色”(13),其时吕布已是缚于阶下的亡虏,尚且说“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直把自己和曹操置于平起平坐的位置,不经意中说出他欲平定天下的理想,而且此又可见吕布睥睨群雄,不把天下诸侯放在眼里的傲气,而“……太祖有疑色”一说,又说明曹操至少也是有几分赞许他这个说法的。
其实吕布的为人,想来必定是很有他的可取之处,所以还是颇得人心的。他战败后,手下大将高顺等不降,陈宫慨然求死,都说明他的得人心处;而战败之际“布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14),“左右不忍”一句,也证明了吕布应该是颇得人心才对,不然何来不忍一说。
从“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一句,又可以看见与演义上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吕布其实并不怕死,不然就先投降了再说,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级去见曹操,他的“乃下降”,应该是还想有“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的一日才做如此举动的,其实这个也说明吕布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下,所以在言辞间还是自有其豪气在的。
但是在演义中直把吕布写成个贪生怕死的人,还特意杜撰安排了张辽骂吕布怕死一节,实在又是小说家们一个大大的曲笔。
再由这个说开去,吕布虽然想“天下不足定也”,可是他最多也只仅仅满足于一个“明公将步,令布将骑”的冲锋陷阵的大将和“共秉朝政”重臣角色,可以说自始至终,并没有割地称王的野心,比之后来动辄称帝称王的那几位要好上许多,而且在徐州时还一直在谋求回朝从政。
先时,“天子在河东,有手笔版书召布来迎”,因为“(吕)布军无畜积,不能自致”,所以吕布“遣使上书,朝廷以布为平东将军,封平陶侯”,哪知道“使人于山阳界亡失文字(即封官的诏书和印绶)”,于是这个时候已经是司空的曹操“又手书厚加慰劳布,说起迎天子,当平定天下意,并诏书购捕公孙瓒、袁术、韩暹、杨奉等”,吕布知道后大喜,于是“复遣使上书于天子曰:‘臣本当迎大驾,知曹操忠孝,奉迎都许。
臣前与操交兵,今操保傅陛下,臣为外将,欲以兵自随,恐有嫌疑,是以待罪徐州,进退未敢自宁。’答太祖曰:‘布获罪之人,分为诛首,手命慰劳,厚见褒奖。重见购捕袁术等诏书,布当以命为效。’太祖更遣奉车都尉王则为使者,赍诏书,又封平东将军印绶来拜布。
太祖又手书与布曰:‘山阳屯送将军所失大封,国家无好金,孤自取家好金更相为作印,国家无紫绶,自取所带紫绶以籍心。将军所使不良。袁术称天子,将军止之,而使不通章。朝廷信将军,使复重上,以相明忠诚。
’布乃遣登奉章谢恩,并以一好绶答太祖”。这一段时期吕布和曹操的关系相当微妙,其中厉害暂且不说,至少可以说明吕布很想堂堂正正地回朝做个天子脚下的阶下臣的,后来东海萧建为琅邪相,治莒城,“保城自守,不与布通。
布与建书曰: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布,五原人也,去徐州五千馀里,乃在天西北角,今不来共争天东南之地。莒与下邳相去不远,宜当共通。
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呼吸下齐七十馀城,唯莒、即墨二城不下,所以然者,中有田单故也。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可取布书与智者详共议之……”(15),尤其是后面给萧建书中“君如自遂以为郡郡作帝,县县自王也!昔乐毅攻齐……布虽非乐毅,君亦非田单,”几句,和曹操的《让县明本志书》中的“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一句几有异曲同工之意;而“天下举兵,本以诛董卓耳。
布杀卓,来诣关东,欲求兵西迎大驾,光复洛京,诸将自还相攻,莫肯念国”之说,诚为当时实情,前面的“天子在河东,有手笔版书召布来迎,布军无畜积,不能自致”,和他与曹操的战役中因为没有粮草而退兵两事,又互相印证了吕布的确是想西迎汉帝而力不能,这也都可以说明他的理想是做个汉朝的臣子,并无不臣之心。
也许他对王允对他说:“努力谢关东诸公,勤以国家为念!”的嘱咐还没有忘怀。因此我说他比“郡郡作帝,县县自王”、“自还相攻,莫肯念国”之流的诸侯们好多了,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吕布可算得是个大汉朝的“忠臣”。
从这些来看吕布,可以说吕布此人能文,且行文豪气不除,文字也可一观,他给袁术和萧建书(吕布几封书信文多不载,附录于后)中喜笑言谈间自有豪气在,而且对大局和人物亦有自己比较有见地的看法,这样的人,不为无知;有容人之量,覆荫刘备和对袁涣事自可说明;亦有其得人心处,所以高顺、陈宫慨然赴死,左右临危不忍取其首诣曹操;临阵身先士卒,勇猛过人,勇名闻于天下,因此时人才有语曰:人中有吕布;只可惜他有两大致命的性格上的弱点,一个是他手下大将高顺说的:“将军举动,不肯详思。
”举动随意性太强;二就是没有主见且不善断,郭嘉说袁绍好谋寡断,而吕布既不好谋又不善断,他虽然知道高顺的忠言而不能用,陈宫有善谋而尚自犹豫当从不当从,作为一个诸侯没有这样的政治素质,反而更象个江湖豪士,不败亡就是天数了。
因而诚如高顺所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又陈宫被俘后对曹操说:“但坐此人不从宫言,以至于此。若其见从,亦未必为禽也。”这二人的确说出了导致吕布败亡的致命伤。
惜乎,纵观吕布,当是能文善武,颇得人心,亦有容人之雅量及见地,又无割地称王的野心之人,而最后的覆灭的悲剧,实在是源自于他性格弱点的一个性格悲剧,颇可为之一叹。又其一生行无大恶,譬如屠城坑卒,亲信小人,屈杀贤良,目无君上等等常见于历史奸邪人物的罪名一个没有,甚至可以说连大过都没有,真要指责也许只可以指责他和董卓婢女私通这个事,其他诸如攻城略地之所为,在三国时期比比皆是,实在没什么可以大加指责的恶行,再者要是说起反复小人,大耳公刘备先生先是在公孙瓒手下,因为陶谦给了他四千兵就弃公孙投陶谦,然后占徐州,后来又投靠吕布,再反攻吕布而投曹操,然后又反攻曹操转投袁绍,再投刘表,最后一次刚刚对孙权说完你如果攻刘璋我就披发入山,一转身就用刘璋给他的兵马围攻成都,搞得刘璋最后在孙权的保护下才度完余生。
因此如果比起刘备来,吕布的所做所为简直是小儿科,根本就连和刘备评比谁更“反复”的资格都没有。可是却因为一部《三国演义》,平白地背上了“三姓家奴”的千古骂名,成为反复小人的代名词,小说家的刀笔不可谓不利。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