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怎么办我家宝宝2岁了,还
父母说东,孩子指西,父母说左,孩子偏要转右……小家伙看起来似乎就是存心在跟父母作对。如果父母坚持原则,他甚至可能倒地哭闹,折腾不休,直到父母完全妥协,这才罢休。为什么父母的话孩子就是不听?是他天性顽劣,还是父母管教无方呢? 我们来看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饭菜都快凉了,孩子还不肯离开电视机,非要看完他正在看的动画片,于是,妈妈一再地催促,情急之下又由催促转为呵斥,心头的火气在一点点地累积。 而小家伙对妈妈那些苦口婆心的诸如“饭菜凉了,吃了肚子会痛”,“看电视时间太长了,眼睛就要坏了”之类的劝说一概置之不理,继续赖在电视机面前不动窝。看到小家伙这样油盐不进,爸爸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火了,...全部
父母说东,孩子指西,父母说左,孩子偏要转右……小家伙看起来似乎就是存心在跟父母作对。如果父母坚持原则,他甚至可能倒地哭闹,折腾不休,直到父母完全妥协,这才罢休。为什么父母的话孩子就是不听?是他天性顽劣,还是父母管教无方呢? 我们来看一个非常普遍的例子:饭菜都快凉了,孩子还不肯离开电视机,非要看完他正在看的动画片,于是,妈妈一再地催促,情急之下又由催促转为呵斥,心头的火气在一点点地累积。
而小家伙对妈妈那些苦口婆心的诸如“饭菜凉了,吃了肚子会痛”,“看电视时间太长了,眼睛就要坏了”之类的劝说一概置之不理,继续赖在电视机面前不动窝。看到小家伙这样油盐不进,爸爸终于控制不住情绪,火了,“啪”一声关了电视机,拎着小家伙上了饭桌。
小家伙拳打脚踢,哭闹不已,虽然被强行塞进去几口饭,但是,他一直抽抽搭搭的,含在嘴里不肯下咽,咽下的也是一肚子的怨气。这样一来,一顿饭吃得大家都火冒三丈,好不心烦。 孩子为什么要针尖对麦芒似地跟父母对着干呢?很多人可能都会把问题归咎到孩子的身上,给他扣上“不听话”的帽子,贴上“任性”的标签,但是实际上,这不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成人的错。
长期这样管教孩子,我们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听话一些,相反,还会让他变得更加任性,更加“不听话”,持续地通过这种方式来跟父母对抗,吸引父母的注意力。那么,面对类似的问题,我们究竟该怎样处理,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同时也给孩子一个好心情呢? 如果我们尝试改变一下与孩子交流的方式,或许他就会变得“听话”多了,“懂事”多了。
一般来说,孩子会喜欢以下的方式: 1。共情的方式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跟我们成人一样需要理解。因此,表达我们对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上面看电视的实例为例,如果我们不是强行制止孩子看电视,而是先表达我们对他迫切想看动画片的这种心情的理解,那么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了。
“妈妈知道,你特别想看完这个动画片再吃饭对不对?这么好看的动画片,错过了真是太可惜了。不过,饭菜凉了,吃了肚子会痛的,肚子痛是不是也很难受呀?再说,看动画片时间太长了,眼睛坏了,以后想看都看不了哦!你看,像妈妈这样,如果我看不见,我就找不到我家宝宝了。
我家宝宝在这边吧?不对,我摸到的是沙发!在这边吧?还不对,我摸到的是茶几!天啦,如果看不见,那太可怕了!呀,可别把我们的眼睛看坏了,赶紧吃饭去吧!”给他一个台阶下,他自己也许就会放弃看电视,自动跑去吃饭去了。
2。顺势诱导的方式 孩子是最现实的,他只关注他当下正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强心阻止他,他就会很难别过劲儿来。当我们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相对比较柔性的方式顺着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后再帮助他转弯。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吃糖,见到糖就迈不开步,这时候强行抢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会让他哭闹不休,最终不可收拾。不如干脆就把糖剥了给他,并且顺着他的想法来说说这个事:“吃吧吃吧,糖多甜,多好吃啊!吃了糖,牙就坏了,然后我们就要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呢,就会拿一把大钳子,使劲地把我们的牙拔掉,哇,天啦,拔牙可痛了。
你还记得那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吗?鳄鱼去拔牙的时候是不是吓坏了?” 3。体验自然后果的方式 没有比亲身体验更能说服孩子的了。很多时候,我们把不能做某个事情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的了,可孩子还是不听。
这时候,过多的说教是毫无意义的,不如干脆停止说教。他想要那么做,没有关系,只要没有危险,让他自己去体验一下这么做的后果好了。比如孩子一到吃饭时间就不好好吃饭,逼着他吃是没有用的,这时候,我们不妨问问他,确认一下他是否真的不想吃了,如果他确实不想吃了,那就什么都不要说了,征询过他的意见之后,直接把饭菜撤了,并且两餐之间一定什么都不要给他吃,坚持等到下一顿再吃。
当然,下一顿吃饭的时间可以比平时略微提前一点。孩子饿一顿两顿,不会饿出毛病来的。一旦他体验到挨饿的感觉,以后吃饭,他就不会边吃边玩,或者随便吃几口,等着两餐之间吃零食了。 4。灵活变通的方式 同一件事情,我们常常能找到很多别的方式来变通处理,不一定非要一根筋地坚持到底。
换一种方式,孩子一直对抗的行为可能就会被消除,甚至还可能非常痴迷地爱上这种方式。于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无需“战争”就可以和平过渡了。比如,孩子推着他的小汽车到处跑,甚至把小汽车开到餐桌上去了,结果把餐桌上装了调料的小碗打翻了,弄得满手都是调料。
妈妈想要他去洗手,可他就是不肯去,非要坚持开小汽车玩。如果妈妈强制他,他肯定不高兴,不如就换一种方式,让他乖乖巧巧去洗手:“带着你的小汽车去洗手吧!看看你的小汽车能不能在水池里浮起来好不好?”这么一说,孩子肯定会对妈妈的这个提议感兴趣,于是,为了满足他的好奇心,他就会跑去洗手,在水池里玩他的小汽车,而妈妈也无需呵斥他,就可以很顺利地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性格是获得成功的前提。曾有心理学家对1500名天才儿童进行了3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这些儿童并不是都能有所成就,有20%的儿童在幼儿期智商很高,但成年以后没有什么成就。
与那些成功者相比,其差距不在智力方面,而在非智力因素的个性品质上。例如,缺乏上进心、主动性、自觉性、勇气、毅力等。所以,意志和性格是成才的重要因素。但是,有些家长更重视孩子身体素质和智能的培养,给孩子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和学习条件,却忽略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也不了解培养哪些个性品质对孩子的成功至关重要。
不少孩子身上已经表现出懒惰、自觉性差、依赖性强、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意志薄弱等,尽管他们很聪明,但学习效果并不好。应当培养孩子哪些优良性格呢? 一、求知的兴趣 即有稳定的注意力,对学习知识有浓厚的兴趣,有坚持到底的毅力和恒心。
二、愉快的情绪和活泼的性格 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表情活泼。面部表情丰富生动,说话有时伴有手势。 2。语言活泼。口齿清楚,喜欢对人说话、讲故事、讲见闻、背诗、唱歌、表演等。
3。动作活泼。喜欢参加运动和文娱活动,爱做游戏。 4。感知活泼。善于观察事物,记忆力好,善于模仿。 5。思维活泼。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事物,喜欢认字和读书,爱提问。 6。双手活泼。
爱劳动,喜欢动手操作。 三、友爱、合作和同情心 善于和别人相处,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关心别人,助人为乐。 四、独立性 能够独自睡觉、吃饭、玩耍、穿脱衣服、洗手、洗脸、收拾玩具等,不依赖家长,会和别人交朋友。
对照以上的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家长在许多方面做得很不够,例如,孩子对某种活动很感兴趣,但家长却嫌费时间,嫌天气热,怕累着孩子等等。这样,孩子怎能培养出毅力和恒心呢?有些家长怕孩子出危险,或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让孩子外出,孩子就没有机会观察大自然,增长见识。
有些家长不让孩子劳动,孩子变得懒惰、笨拙,独立生活能力差。还有些家长事事以孩子为中心,造成孩子自私,没有友爱之心。要培养孩子的良好性格,家长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要从微小的事情做起,如果你不知从哪儿入手,可以向心理医生咨询。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