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依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怎样对待幼儿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纪律教育、热爱劳动教育、诚信教育以及勇敢教育时,总时要进行评价。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表扬和批评两种。当教师在活动中表扬或批评时,就等于给予幼儿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结论。 这就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幼儿心理学表明:幼儿的生长发育虽十分迅速,但还未完善,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但特别容易遭到伤害。 幼儿的认识能力水平较第,对自己的行为往往取法自我评价的能力,但会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经常以教师的表扬或批评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教师对幼儿评价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幼儿的幼...全部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纪律教育、热爱劳动教育、诚信教育以及勇敢教育时,总时要进行评价。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表扬和批评两种。当教师在活动中表扬或批评时,就等于给予幼儿作出了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结论。
这就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幼儿心理学表明:幼儿的生长发育虽十分迅速,但还未完善,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但知识经验匮乏。幼儿的活动欲望强烈,但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幼儿的心灵稚嫩纯洁,但特别容易遭到伤害。
幼儿的认识能力水平较第,对自己的行为往往取法自我评价的能力,但会对教师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经常以教师的表扬或批评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教师对幼儿评价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幼儿的幼小心灵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幼儿的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的各种活动中,更应注重运用评价的艺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正确把握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做到更好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一、评价对幼儿产生的心理效应。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目的是促进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科学灵活的运用表扬和批评这两种评价手段,以达到更好的促进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表扬与批评是教师评价的最直接方式。表扬是指,教师通过语言或行为表达对幼儿或幼儿的行为的优点的重视、称赞、赏识等。
有语言赞许、动作赞许等等。批评则是指教师对幼儿不规范的行为做出否定,达到给幼儿带来苦恼的内心体验。从而约束、影响幼儿行为的一切刺激。如冷落、为难、责怪、训斥等等。表扬和批评作为教师教育幼儿的一种必要的、有效的手段,可对幼儿的行为、心理产生导向和激励的作用。
但表扬和批评这两种评价方式的实施又是非常复杂的,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效应。
(一)教师运用评价对幼儿产生的心理正面心理效应。
评价是教育与纠正幼儿的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它能帮助幼儿区别好与坏,允许和禁止,正确的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和积极心理,让幼儿养成情愿而积极的听话。
通过评价,成人告诉幼儿行为的标准和教师对幼儿行为的期望。幼儿会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得到表扬,自己的哪些做法是好的,哪些仍需要改善,对于将来能否以及如何得到表扬,幼儿可作出一定的预测和控制。幼儿可以根据教师的评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评价就会对幼儿的心理和行为起到积极强化作用。 1、表扬对幼儿产生的正面心理效应
教师运用表扬可以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心理学表明:幼儿的评价带有一盯的依从性。正确运用表扬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尊心,积极性、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有着积极的上进心,希望作个好孩子。教师对其进步进行肯定和表扬,可以使幼儿的行为得到维持。在我们做的调查中表明,许多教师都认为表扬是在教育中运用最多的评价之一。幼儿喜欢教师表扬,往往会因为教师的表扬而做得更好。
其他幼儿见到伙伴被表扬时,则会以他为榜样来纠正自己的行为。这就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自我认识。帮助幼儿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幼儿的兴趣,保持乐观的情绪。避免幼儿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从而形成积极的心理效应。
2、批评对幼儿产生的正面心理效应。
幼儿是需要接受教育的未成熟的人,容易形成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认识和态度。因而教育者又必须运用批评的方法,帮助幼儿改变错误的行为、认知和态度,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1)批评能促进幼儿认识自我,提高耐搓能力。
一味的运用表扬,不批评、不惩罚这种教育是残缺的。我们经常见到这种现象,某幼儿因得不到小红花,回家哭闹不至,因为受到教师的批评,而不去幼儿园。
常此以往,幼儿会形成自私、任性、蛮横,等性格。对幼儿人格的形成是不利的。
(2)批评能使幼儿形成更好的行为习惯。
当幼儿发生不良行为时,教师运河用批评能使幼儿不良行为得到抑制,控制不良行为的产生的后果,从而约束幼儿的言行,遵守一定的规则。
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如果幼儿出现不懂规则,破坏正常活动的开展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批评,制止幼儿不当的行为,会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 教师运用批评对幼儿产生的负面心理效应。
教师运用批评对幼儿的规范和抑制及对心理的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但批评的实施是非常复杂的,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产生负面的心理效应。
1.表扬的负面心理效应。
过多的表扬或不恰当的表扬会使幼儿产生以在红依赖心理。教师不适时、不适当的表扬,会使幼儿产生对表扬的依赖心理。
把能受到老师表扬作为对活动的目的,以寻求教师的关注。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某一行为的连续的表扬,会使幼儿形成对表扬的依赖。一但表扬减少时,幼儿则会产生活动不积极、产生消极的心态。过多的表扬,使幼儿的创造性受到抑制。
教师经常对某一行为进行表扬,会让幼儿形成只要老师喜欢的,乐意的就积极的做,得不到老师表扬的就是不对的。
2.批评的负的心理效应。
过多的或不适应的批评,会对自尊心强的幼儿起反抗的表现。
一些幼儿会转移反抗的情绪,将其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胆小的幼儿则会引起恐惧、焦虑、逃避、哭泣等反应,并可能导致孩子自我封闭,说慌,哭泣等反应等行为,过多的批评,易让幼儿产生厌恶感,如果幼儿做错事,罚他离开教室则会引起幼儿心中对教室,对幼儿园的厌恶感,教师过多的批评某幼儿则会影响师幼关系,使其与伙伴产生距离,形成孤立。
二、教师如何通过评价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和维护幼儿心理的健康,矫正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教师评价幼儿的目的时促进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时多样性的。
我们在观察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中,不难发现有这样两种表现:一种是有的幼儿教师认为对幼儿的各种行为表现的评价,是直接的。即乖的幼儿应该得到表扬,不听话的幼儿就应该遭到批评。显然这种做法有些简单化。第二种是有的教师认为对幼儿的评价应该以表扬为主,虽然表扬是一种看定的评价,能够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激发和强化好的行为习惯。
但是,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科学的、灵活地运用评价手段。掌握好幼儿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得到表扬。什么样的行为应该受到批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表扬幼儿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和更好的维护幼儿心理的健康。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批评幼儿才能更好的矫进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而不造成幼儿心理伤害。评价又该坚持怎样的原则。这是我们幼儿教师都应该考虑的问题。
(1)重视幼儿教师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提高。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影响其对幼儿作出评价的关键。首先,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之中,一些幼儿教师往往十分注意教导幼儿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却往往忽视自己的榜样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模仿性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又差,往往是不分好坏都模仿。在幼儿园中,教师就是他们好的榜样。因此,幼儿教师应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给幼儿做出好榜样。其次,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理解并树立而,热爱、尊重幼儿就是尊重幼儿的自尊心、人格、能力等的观念。
在评价幼儿时,本着对爱护、尊重幼儿的原则,谨记评价的目的时促进每个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只要这样,幼儿教师才能巧妙的运用评价艺术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提高。
(二)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奠定幼儿心理安全的基础。
幼儿在幼儿园与教师接触的时间是很多的。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和为幼儿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身的基础。只有建立了和谐的师幼关系,幼儿信赖、乐于接受教师,让幼儿明白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师善意的。
这样幼儿才会更乐于接受教师的评价。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热爱、理解、尊重幼儿。在一日活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信赖、平等的氛围,尊重幼儿人格,消除师幼间的交往焦虑,平等相处、互谅合作,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心理基地,从而达到评价幼儿的目的。
(三)教师科学、有效的运用评价的艺术、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师对幼儿的任何一种评价都会时刻影响着幼儿的思维、性格、情绪、情感、认知等心理行为的发展。评价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更是一门教育艺术。
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实际,巧妙地运用表扬和批评,以帮助每一个幼儿提高认识,学会分清是非、善恶,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在实际中,教师应该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幼儿,不带任何偏见,对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评价,坚持表扬多于批评和以自我评价为主,从而使每一个幼儿身心获得健康成长。
1.评价应做到公正、客观。
有些幼儿教师简单地把幼儿进行分类,对聪明、听话的幼儿投入过多的关注。认为好就是绝对的好,即使犯错了也可以原谅。对于所谓的“问题儿童”教师往往使批评;看到的永远使缺点。
教师不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幼儿,对幼儿心理健康危害是很大的。教师在进行表扬和批评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的去倾听、观察、分析幼儿产生行为的原因。对每一个幼儿都应一视同仁,既要看幼儿的优点,又要看幼儿的缺点,根据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作出评价。
表扬是为了肯定幼儿,促使幼儿取得更大的进步,而批评 使为了避免幼儿产生骄傲情绪,为了使幼儿发现自己的缺点,错误,便于及时改正,纠正幼儿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 2.评价应考虑幼儿的个性特点。
表扬与批评要注意幼儿的气质与性格差别。
每一个幼儿的性格是不同的,对一些比较沉静、内向、胆小的幼儿,更应该讲究评价的艺术。这些幼儿会因为来势的批评长时间放不下,表现为情绪紧张、抑郁、对学习活动、集体活动失去兴趣。教师运用先扬后抑的评价,效果会更好。
比如:“某某,画画真不错,要是吃饭也快一点就更好了。”这种方法,更能引起这些内向幼儿的注意,而且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对那些性格外向、活泼的幼儿,可以采用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行,但也应注意语言的选择。
有些幼儿能力强,经常受到表扬,教师要注意防止这些幼儿产生骄傲情绪,教师可少表扬或不表扬。
3.评价应采用幼儿适合接受的形式。
教师对幼儿进行表扬或批评时,应引起幼儿的重视,使之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在思想上有所触动。
心理学表明,当幼儿对表扬和批评十分重视时,表扬和批评才会有效果。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在幼儿所能接受的情境中,对幼儿进行表扬与批评。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行为,心理创编为幼儿喜欢的文学作品。
让幼儿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并能自然而然地掌握一定的行为规则。如在《萝卜回来了》的故事中,让幼儿评价小动物的行为是否应该得到表扬以及为什么,这样就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受到较好的教育和感染,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了模仿的愿望。
在教育教学和日常活动中,教师还可以为幼儿创设一定的条件,让幼儿学会判断。如两位小朋友位争夺玩具打起来了,这是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讨论这两位小朋友的做法对不对,应该表扬还是批评,这就使幼儿在评价别人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的认识。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