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怎读书才有用?

你一生学的到底有多少或者是百分之几有用和无用?

全部回答

2006-07-25

0 0
正所谓 术有专攻! 当今社会只要你把自己的对口知识学好.辅助技能首先选修一门外语\ 驾驶技术.以及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 其他的能懂点就多懂点.这样起码有一个炫耀的资本.

2006-07-27

35 0
那就是不要死读书啊。。。。选择你的重点啊。。。这样的 才能够读好啊

2006-07-25

67 0
    书是人类实践与经验的结晶,传递给我们的知识就是对事务的经验,有很高的价值,但并不等于真理,这毕竟是许多前人总结的,每个人的因缘际遇都不一样,世间的事情很难靠有限的经验去评断,所以读书最要紧的就是结合实际,对管理学等社会科学尤且要紧,这些知识都是为了帮你了解实际,但真正的应对、判断和决定还是要靠你自己,书本只是参考与指导,这就是为何许多知识分子却比不上一些目不识丁的土老板能赚钱,因为他们活在书本,而不是活在现实中。
    如果你觉得你是那种天才,有着能牢牢把握现实的天赋,你不读书也可以成功,因为你已经掌握了书本想要教给你的东西(当然指的只是特定方面)。可惜的是我们大多是凡人,仍要借助前人的经验去学习现实,结合实际。
  所以,书一定要读,现实之大,我们一辈子都无法了解透彻,即使如拿破仑、巴菲特等天才也会求学不倦,以求扩充对现实的了解,我们更应如此。   读好书在于掌握知识,活在现实,书本的知识是你寻求真知识的必要工具,不要让它束缚你的思维。
  

2006-07-25

50 0
以前听人家说,一个人读书有三重境界。 一开始是把书读厚了。 然后是把书读薄了。 最后是把书读活了。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一:因为专业,所以精彩。二:一寸宽,一公里深。

2006-07-25

36 0
读书所学到的能在现实生活中得以运用那才有用.

2006-07-25

68 0
    首先谈读什么书?   中国的书是很多的,光古书浩如烟海,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读书要有选择。清末张之洞写了一本书叫《书目答问》,他开的书单子是很长的,我们今天要求大家把他提到的书都读过也不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所以选择书很重要。
  如对搞汉语史的来说,倘若一本书是专门研究六书的,或者专门研究什么叫转注的,像这样的书就不必去读,因为对研究汉语史没什么帮助。  读书要有选择,这是第一点,可以叫去粗取精。   第二点叫由博返约。
  我们研究一门学问,不能说限定在那一门学问里的书我才念,别的书我不念。你如果不读别的书,只陷在你搞的那一门的书里边,这是很不足取的,一定念不好,因为你的知识面太窄了,碰到别的问题你就不懂了。过去有个坏习惯,研究生只是选个题目,这题目也相当大,但只写论文了,别的书都没念,将来做学问就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果来做老师,那就更不好了。作为汉语史的研究生,除了关于汉语的一些书要读,还有很多别的书也要读,首先是历史,其次是文学,多啦,还是应该从博到专,即所谓由博返约。   第三点,要厚今薄古。
  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前人的书,如果有好的,现代人已经研究,并加以总结和发挥了。  我们念今人的书,古人的书也包括在里边了。《书目答问》中就提到过这一点,张之洞说,他选的大多是清朝的书,有些古书,也是清朝人整理并加注解的,比如经书,十三经。
  从前,好的书经清朝人整理就行了,不好的书清朝人就不管它了。他的话可适用于现在,并不需要把很多古书都读完,那也做不到。   其次谈怎样读书?   首先应当读书的序例,即序文和凡例。
  过去我们有个坏习惯,以为看正文就行了,序例可以不看。其实序例里有很多好东西。序常常讲到写书的纲领,目的,替别人作序的,还讲书的优点。凡例是作者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这些都很好,我们却常常忽略。《说文段注》的序是在最后的,念《说文段注》时应该把序提到前面来念。
    《说文段注》有王念孙的序,很重要。主要讲《说文段注》以写得好,是因为他讲究音韵,掌握了古音,能从音到义。王念孙的序把段注整部书的优点都讲了。再加《马氏文通》的序和凡是很好的,序里讲了语法的稳定性,给语法下了定义。
  凡例说明了人们为什么要学语法,他为什么要写一本语法书。  不单是《说文段注》和《马氏文通》这两部书,别的书也一样,看书必须十分注意序文和凡例。   其次,要摘要作笔记。
  现在人们喜欢在书的旁边圈点,表示重要。这个好,但是还不够,最好把重要的地方抄下来。这有什么好处呢?张之洞《书目答问》中有一句话很重要,他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  一本书什么地方重要,什么地方不重要,你看不出来,那就劳而无功。
  现在有些人念书能把有用的东西吸收进去,有的人并没有吸收进去,看是看了,却都忘了。为什么?因为他就知道看,不知道什么地方是好的,什么地方是最重要的,精采的,这个书就白念了。这些人就知道死记硬背,背得很多,背下来有没有用处呢?有些人并不死记硬背,有些地方甚至马马虎虎就看过去了,但念到重要的地方他就一点不放过,把它记下来。
    所以读书要摘要作笔记。   第三点,应当考虑着作眉批,在书的天头加自己的评论。看一本书,如果自己一点意见都没有,可以说你没有好好看,你好好看,总会有些意见的。所以最好在书眉,又叫天头,即书上边空的地方作些眉批。
  试试看,我觉得这本书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合适,都可以加上评论。  从前我念过的那本《马氏文通》,上边都写有眉批,那时我才26岁,也是在清华当研究生。我在某一点上不同意书里的意见,有我自己的看法,就都写在上边了。
  今天拿来看,有些批的是对的,有些批错了,但没关系,因为这经过了自己的考虑。批人家,自己就得用一番心思,这样,对那本书的印象就特别深。  自己做眉批,可以帮你读书,把书的内容人吸收进去。
  也可用另外的办法,把记笔记和写书评结合在一起,把书评写在笔记里边,这样很方便。准备一个笔记本,一方面把书里重要的地方记下来;另一方面,也把自己对书里的某些讲法的不同意见记下来。 另外,要写读书报告。
  如果你作了笔记,又作了眉批,读书报告就很好写了。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一篇很好的读书报告,就是赵振铎的《读》,可以向他学习。《广雅疏证》没有凡例,他给它定了凡例,《疏证》是怎么写的,有什么优点,他都讲到了。
  像这样写个读书报告就很好,好的读书报告简直就是一篇好的学术论文。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社会民生
其他社会话题
公务办理
法律
军事
求职就业
时事政治
宗教
其他社会话题
其他社会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