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婴儿6天了,只要bb一哭,双眼多黄
小宝宝出生后没几天,两只眼睛出现了黄白色的分泌物,而且越来越多,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妈妈心里非常着急,担心是不是自己在照顾上出了问题?于是便开始降低室内温度,给宝宝的包裹及穿着也往下减,连母奶都不敢多喂了,惟恐宝宝太“上火”,但并不见好转,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宝宝此时患了“新生儿结膜炎”,这是新生小宝宝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眼病。 新生宝宝易患结膜炎的原因 1。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对病菌的抵抗力太弱,以至那些对成人和大一些儿童不会致病的细菌,也可能让他们遭受感染。 2。泪腺尚未发育完善,因而眼泪较少,不易将侵入的病菌冲洗掉,而使它们在眼部繁殖发生结膜炎。 3。出生时,婴儿的头部要经过...全部
小宝宝出生后没几天,两只眼睛出现了黄白色的分泌物,而且越来越多,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了。妈妈心里非常着急,担心是不是自己在照顾上出了问题?于是便开始降低室内温度,给宝宝的包裹及穿着也往下减,连母奶都不敢多喂了,惟恐宝宝太“上火”,但并不见好转,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宝宝此时患了“新生儿结膜炎”,这是新生小宝宝很容易感染的一种眼病。
新生宝宝易患结膜炎的原因 1。新生儿免疫力低下,对病菌的抵抗力太弱,以至那些对成人和大一些儿童不会致病的细菌,也可能让他们遭受感染。 2。泪腺尚未发育完善,因而眼泪较少,不易将侵入的病菌冲洗掉,而使它们在眼部繁殖发生结膜炎。
3。出生时,婴儿的头部要经过妈妈的子宫颈和阴道,眼部很容易因这些部位有病菌污染而被感染。如妈妈阴道的衣原体检查为阳性,从阴道分娩的婴儿70%都可能被感染,其中18%~50%会发生“新生儿衣原体结膜炎”。
引发新生宝宝结膜炎的“罪魁” 细菌 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淋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 衣原体 过去曾把它误认为是病毒,现代医学科学研究已证明,它与细菌非常相似,因此把它列为细菌中的一个独立微生物群,引起新生宝宝结膜炎的衣原体称沙眼衣原体。
新生宝宝患结膜炎的表现 一般多在出生后5~14天发病,表现为眼睑肿胀,睑结膜发红、水肿,同时伴有分泌物,初为白色,但可能很快转为脓性,因此出现黄白色带脓性的分泌物。发病伊始可能是一侧眼部,但随着病情发展可使另一侧眼睛受到累及,如未及时护理治疗,炎症可侵犯角膜。
有的宝宝还会产生远期眼部不良后遗症,如视力受影响。 重要提示 孕妈妈发现白带增多并呈脓性时,或是丈夫感染了淋病,应立即去医院就医诊治。因为,宝宝如果在分娩时,眼结膜直接接触了被淋球菌感染的子宫颈部及其分泌物,就会在出生后2~4天发生“新生儿淋菌性眼结膜炎”。
该病感染严重时可迅速侵犯角膜,治疗若未跟进,可导致角膜发生穿孔,最终造成失明,对新生宝宝的健康危害极大。 居家防治与护理 ·孕妈妈如果患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炎、阴道炎、一定要及时看医生,选用红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婴儿出生后即用0。5%的红霉素或1%四环素眼膏涂抹结膜,或使用眼药水滴眼以为预防。 ·妈妈在照料宝宝时,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双手及衣服清洁,千万不能用不干净的手帕擦洗宝宝的脸和眼。 ·如果宝宝眼部有分泌物,或是已患上结膜炎,请做如下护理: 1。
每次清除宝宝眼部分泌物时,切记要先用流动的清水将手洗净。 2。将消毒棉签在温开水中浸湿(以不往下滴水为宜),轻轻擦洗眼部分泌物。 3。如果睫毛上粘着较多分泌物时,可用消毒棉球浸上温开水湿敷一会儿,再换湿棉球从眼内侧向眼外侧轻轻擦拭,一次用一个棉球,用过的就不能再用,直到擦干净为止。
4。用抗生素眼药水滴眼。妈妈手持眼药瓶,将药水滴入宝宝的外眼角,不要滴在黑眼珠上或让药瓶口碰触眼睫毛,瓶口离眼要保持2厘米,每次2~3滴即可。滴后松开手指,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提上眼皮,以防药水流进鼻腔。
若双眼均需滴药,应先滴病变轻轻的一侧,经后再滴较重侧,中间最好间隔3~5分钟。 常用的眼药水为0。25%的氯霉素眼药水;如果是淋球菌感染,选用青霉素眼药水;衣原体眼炎用红霉素眼膏,还可用0。5%的金霉素眼药水滴眼或0。
1%的利福平眼药水滴眼。 5。对宝宝用过的物品,特别是毛巾、手帕要进行消毒。 重要提示 如果眼部红肿明显,脓性分泌物过多及白眼球充血,一定要及时去眼科诊治,不得延误 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
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
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
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 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
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 (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 (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 (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
对于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 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盗汗,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
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此外,对易于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
体质增强了,盗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任何灵丹妙药 母乳喂养儿大便: 呈黄色或金黄色软膏状,有酸味但不臭,有时有奶块。 每日排便2~4次。如果大便稍稀并微带绿色,仍属正常。 也有的婴儿大便次数较多,每日4~5次,甚至7~8次,但精神好,能吃,体重不断增加,也是正常现象。
添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就会减少。 人工喂养和大便:以牛奶或羊奶喂养的婴儿,大便呈淡黄色或土灰色,均匀硬膏状,常混有奶瓣及蛋白凝块,较母乳喂养儿的大便干稠,略有臭味,每日1~2次。 混合喂养儿粪便:当母乳不足添加牛奶及淀粉类食物时,大便呈黄色或淡褐色,质软,有臭味,每日1~3次。
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正常大便的颜色、气味等还受添加辅食、服用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应与异常大便注意区别。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