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教育/科学

月季锈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是什么?

月季锈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是什么?

全部回答

2016-05-12

56 0
     病原菌为短尖多抱诱菌(Phragmidiurn montzuagum Pers。 Schlecht。),属真菌担子菌亚门、多孢锈菌属。全型锈菌,单主寄 生。病菌在病株和落叶上越冬,到了春暖花开又多雨时,便借气流 传播。
  月季锈病菌以菌丝或冬孢子在病芽、病枝叶上越冬。  次年3 月下旬,病芽萌发时即开始发病,产生夏孢子,并向叶面上传播侵 染。夏孢子可多次产生,重复扩大侵染,潜育期最短7天。每年4 月下旬叶片开始发病。
  5月下旬至7月初为发病盛期。8月下旬, 平均气温在27°C以上,病害不发展,28°C以上的气温,夏孢子不 萌发。9月下旬以后,仅腋芽发病。  雨水多而均匀的年份,发病则 重。
  次年冬孢子萌发出担孢子,侵入植株产生性孢子和锈孢子,锈 孢子再侵染产生夏孢子,夏孢子由气孔侵入,风雨传播,在生长季 节进行反复侵染、扩展为害。冬孢子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18°C, 锈孢子最适温度为10〜21°C,夏孢子最适温度为19〜27°C。
  
    一般 秋雨多,春季病芽率高;春雨多,则病叶率高。夏季温度高或冬季 温度低,寒冷时间长,病害发生一般不太严重,若四季温暖、多 雨、多雾露的年份,夏孢子可终年生长侵染,病害则发生严重。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
院校信息
升学入学
理工学科
出国/留学
职业教育
人文学科
外语学习
学习帮助
K12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