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一代诗哲歌德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呢?

一代哲歌德的生平事迹是怎样的呢?

全部回答

2016-08-23

54 0
    约翰•沃尔夫同•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athe,1749—1832)是德国民族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提高到全欧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成为传世的不朽之作。
   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  封建制度的曰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了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
  1749年8月28日,歌德出生于德国商业城市法兰克福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他的父亲毕业于莱比锡大学法律系,获得博士学位。母亲是一名市长的女儿,乐观,说话和蔼,特别善于讲故事,是一位贤妻良母。  小歌德很早就接受了来自家族的启蒙教育。
  人们很快就发现,这位少年天分很高,对知识吸收得非常快,而且很小就喜欢幻想,常常陶醉于一些小说的情节之中。然而,资产阶级的道德通病和死水一般的生活,常常使少年歌德疑虑重重,他自发产生了一种危机。
  他也在迷惑中开始尝试独立批判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当少年歌德将父亲收藏的两千多卷文学著作悉数阅览之后,他诗人的灵感渐渐多了起来。他曾刻画过一位天才青年的故事,这个人不顾一切危险去为自己和他人带来幸福。
  他明白:没有一个历史上的英雄,没有一个同时代的现实人物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因而他要用神话寄托理想,使人物富有人道主义精神。  当然,小歌德仍不是文学神童,事实上,他最早的诗篇并无惊人之处。
  而他也深信:天才创作源于对现实的深刻理解,植根于刻苦勤奋,而决不能仰赖于所谓的灵感。1765年,16岁的歌德告别了家乡,遵照父亲的旨意来到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莱比锡繁荣的科学与艺术使初到的歌德大开眼界,他对文学与现实的理解更加深刻。
    他为了抒发自己欢欣和痛苦的情怀,写 了大量抒情诗。就这样,他的文学生•涯就此开始了。19岁那年,歌德不幸染上重病,并离开了大学,回到了故乡法兰克福。由于歌 德未完成学业,父亲很不高兴。
  1770年春天,恢复了健康的歌德再次离开父母,前往斯特拉斯堡大学继续学 习,他喜欢社交,在那里,他结识了许多朋友。  这些人中对歌德影响最大的是一位 比他年长5岁的赫尔德,当时赫尔德已经因他的文学作品而知名,更重要的是,他 是一位坚持用历史眼光观察世界的人,他的毫不妥协为歌德指明了怎样去全面认识 时代的根本方向。
  这使正在觉醒的歌德大开眼界,并对他的文学生涯产生了极大的 影响。歌德还积极地投身生活,并接触到了法国启蒙运动先驱伏尔泰、卢梭等人的 著作。  这一切都为他后来投身于“狂飚突进”的运动作好了思想准备。
  1771年8月,歌德获得博士学位,同年10月,他在一次著名的演讲会上,热情 歌颂了莎士比亚。歌德逐渐成长为一名反封建新文化运动的鼓手,他的笔触总是直 刺腐朽、阴暗的封建统治,后来他便投身于欧洲文学史上叱咤风云的“狂飚突进” 运动。
    这场运动宣传民族觉醒,呼吁德国民族统一,它提倡民族文学,重视民歌的 发掘。歌德还以戏剧的形式创作了一部具有德意志民族内容的作品,让一个勇敢人的 形象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这就是《葛兹》。
  1774年,歌德写了第一部闻名世界的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歌德在这里记 述了一个判逆者在突破时代一切束缚的必然的生活感情经历,它使进步的年轻知识 分子受到了很大的鼓舞。  1786年,在一段不愉快的政治文人的经历后,歌德决心改名换姓,只身前往意 大利。
  在这里,他遍览名胜,接触人民,既亲身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又接 触到了古典文学艺术。歌德认为:艺术应当挖掘人的内心世界,从那里去寻找美、 善和真正的理想。歌德用毕业精力写完的《浮士德》反映了文艺复兴后直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 的历史,描写了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发展过程。
    他笔下的浮士德一心向往 光明,追求真理,浮士德代表新兴、进步的力童,他正在一步步走向胜利。这是一 部含意极其深刻且影响至今的德国诗剧。《浮士德》这部巨著,前后曾用了60年之久。
  《浮士德》的第一部完成于1808 年法军入侵的时候,第二部则完成于1831年8月31日,此时他已83岁高龄。  这部不 朽的诗剧以德国民间传说为题材,以文艺复兴以来的德国和欧洲社会为背景,写一 个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竭力探索人生意义和社会理想的生活道 路,是一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得十分完好的诗剧。
  歌德晚年的创作极其丰富,重要的如自传性作品《诗与真》《意大利游记》长 篇小说《亲和力》和《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 逝世前不久,又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  这些作品表现了歌德重视实践、肯定为 人类幸福而劳动的思想,说明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比前一时期有所增长。
  《浮士 德》第二部的完成,尤其突出地表现了歌德晚年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新发展。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虽然不如《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那 样引人注目,然而它以探求理想的社会制度为中心,认为人们只有在为集体福利而 积极劳动中才能获得人生的意义,思想比较开阔、积极。
    歌德晚年的许多抒情诗中 闪烁着唯物主义、乐观主义思想的光芒,在当时消极浪漫主义文学风行一时的德国 文坛上独放异彩。1832年3月22日,伟大的文学家、一代诗哲歌德与世长辞。
  他的艺术之光却永 远和他的名字一起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历史话题
历史话题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