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孩好的品质与习惯?家长
一,育儿专家认为,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 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让他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让他渐渐地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 对小婴儿来说,让他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就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烦了就抱起来走走。还有,...全部
一,育儿专家认为,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五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信任
对他人有基本的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也是其他品质特性得以发挥的基础。
如果孩子对他人没有信任,那么他在自信心的形成和与他人建立交往关系过程中就会遇到很多困难,也会体验到很多痛苦。
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以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让他对周围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从而让他渐渐地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
对小婴儿来说,让他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就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烦了就抱起来走走。还有,经常跟他说话、给他唱歌,用眼神跟他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总之,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也就是不要让他对这个陌生的世界产生恐惧感,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
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很难相信,在一个冷漠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会信任他人。随着孩子身体和智力的发育,他已经不满足于吃、喝、换尿布这些事情,他开始产生独立的思想和行为。
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孩子的性格各异。如果父母的行为模式符合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对父母的信任就会多一些,表现出来就是对父母的依恋多一些,反之亦然。举例说,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父母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
所以,首先你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给他最想要的东西,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2,耐心
那些耐性好、忍受力好的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要比其他孩子多。
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做事长久、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切记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单纯的孩子还没建立自己的行为模式,他是一个默默的观察者,今天父母做事的习惯就是明天他做事的标准。
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洗碗,还没有放下扫把就去拿抹布,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
你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幼儿虽然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已经能明白你表达的意思。
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把积木扔掉。作为父母你可以跟他谈谈,告诉他你知道积木搭不起来他很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不要认为和孩子交流没有意义,其实他能听懂,至少他会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
这样做的效果比你为孩子的坏脾气生闷气,或者责怪他好多了。
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因此让他们学会耐心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个时候你不要说“等10分钟”。
你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孩子会看着你把玩具一个个放到箱子里,而不是缠着你要出去玩。
3,责任感
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是责任感的基本体现。事实上,在你还没有察觉时,孩子已经开始观察和学习责任感了。
记不记得1岁左右的孩子把奶瓶摔到地上,妈妈捡起来递给他,然后再摔——再捡——再摔——再捡。那个小小人儿在这个看似恼人的游戏中学习责任感。这样说很多人都不相信,在摔和捡的重复过程中,他开始对原因和结果这两者的关系有模糊的理解,认识到奶瓶掉到地上是他摔的结果。
既然这么小的孩子可以了解行为和结果的关系,那么父母可以适当地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让他们意识到责任感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妈妈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做事情。
其实你不妨变通一下。如果时间特别紧张的话,可以选择让孩子做最简单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自己做。但是,如果不想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就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孩子小的时候,可以让他把小纸头递给爸爸,大一些时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
这些都是小事,但对培养孩子责任感起的作用不可忽视。
4,自信心
通过学习独立行为,孩子逐渐变得非常有主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为自己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一个充满自信的人通常不需要别人的肯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充分的理由。
同样,让孩子建立自信心最好的途径就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让他自己学习用勺子吃饭,再大一点让他自己穿鞋子。注意刚开始尽量让他做简单的事情,孩子做不好太复杂的事情,连续的挫折会打击孩子的自信。
让孩子练习自己穿鞋子时,给他穿带粘贴扣的鞋子,因为系带子太复杂了,他可能掌握不了。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说吃冰淇淋,你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作主。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不要让自己成为孩子成长的障碍。孩子小时非常依赖父母,等他逐渐长大,父母要一步步放开约束,让他为自己作主。要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犯错误,那说明父母管得太死,他根本没有尝试的机会。
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要像放风筝一样,逐渐放松手中的线,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5,知觉他人的感受
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拥有成功人际关系的关键是了解他人的感受,然后做出适当的回应。
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如,一个2岁的男孩打了同伴的头,你不应该太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而这又是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理所当然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
虽然孩子还没有知觉他人感受的能力,但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这种感受。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你可以这样告诉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头,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记了,上次小明打你,很痛,你都哭了”。
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比较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他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作为父母,也许你不能给孩子富裕,不能给他英俊和美丽,但是你能给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如果你能够从小事做起,给他信心、耐心、责任感、自信心、知觉他人的感受的品质,那你就给了他一个成功的人生。
二,习惯是经过反复培养、反复训练和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习惯养成得越多,那个人的能力越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而许多家长对孩子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发展远比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重视,他们不能容忍孩子成绩不理想,却对孩子的某些如不劳动、挑食偏食,说脏话等习惯熟视无睹。为了孩子的成绩,他们可以出重金选择学校、请家教,为了孩子的舒适,他们可以动用公车专程接送。
这种种现象发人深省,令人担忧。如不及时纠正、改变,必定会危及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女儿的成长倾注了一番心思。如今,女儿长大了,上了大学,入了党,在成长的路上正一步一步的、踏踏实实的不断前进着。
回想女儿的成长过程,我们体会不少,感触很深,对培养孩子好习惯的重要意义的认识也就更理性化了。
1,朴实的生活习惯是人生的为人之本
生活习惯包括起居习惯、饮食习惯、劳动习惯等等。生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说成就成,需要从小慢慢地、逐步地形成。
孩子若能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其今后漫长的生活道路将产生极大的积极影响。如若从小养成了一定的坏习惯,那么,长大了改也难。那种居无定时、食无定量的散漫习惯,挑食、偏食的习惯,不干家务的懒惰习惯,最后终将不知不觉地走上贪图享乐、好逸恶劳的歧途。
女儿从小,我们就要求她按时睡觉、定时起床、不睡懒觉,家里烧什么就吃什么,吃多少就盛多少,盛了多少就吃掉多少不留碗底。至于洗手帕、洗衣服、扫地、洗碗到生炉子、烧饭,则是从好奇、模仿到得心应手,全在自然而然中水到渠成。
当然,在这过程中,也曾失败过,比如摔碎过碗、烧糊过饭,这就权作学费了。衣着方面,也是本着干净、整洁的原则,不与人搞攀比。作为独生子女,我们不希望女儿娇生惯养、懦弱胆小、孤独离群,有意塑造她泼辣大胆、热情大方、慷慨大度的性格。
女儿小的时候,我们还住在大杂院式的老式公房里,我们一直放手让她玩,让她疯,捉蚱蜢,抓青蛙,连邻居家的大狼狗也敢玩,与同龄的、不同龄的孩子捉迷藏、玩家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没呛一口水就学会了游泳,没跌过一次跤就学会了骑自行车,虽然算不上奇迹,但对生活还是有一定启迪的。
朴实的生活习惯不仅是适应生活的本领,更是立足于社会的为人之本,可以引导你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女儿渐渐长大,上初中,升高中,又如愿考取大学,环境变了多次,而每次女儿都能很快适应,包括生活环境、人际环境等,女儿每每回忆起美好的童年生活,总是感慨万千。
2,严谨的学习习惯是成才的万能钥匙
孩子成才,是每个家长所期望的,对于孩子的学习,家长严格要求,这本身无可非议。问题是应该采用什么方式方法。是加压加负,超前超载,“拔苗助长”,还是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给孩子一把金钥匙。
有不少报道披露,家长期望值太高,不惜重金请家教,或者题海战疲劳战,却事与愿违,有的发疯,有的自杀,甚至还有杀母亲的。凡此种种,令人不寒而栗。其实,对孩子的学业,作为父母来说,大可不必如此重兵压境。
我们只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培养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那就等于给了一把孩子成才的金钥匙,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古人说过,与其授予鱼不如授予渔。是的,捕鱼的方法远比一条鱼乃至一筐鱼的意义大。
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要培养孩子掌握好一定的学习方法。
我们在培养女儿学习习惯上,着重注意培养她独立思考而不依赖盲从,专心致志而不三心二意,刻苦钻研而不投机取巧,锲而不舍而不半途而废的作风和精神。
从培养她学习的浓厚兴趣出发,从训练她自学的方法着手,让她领略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奋力攀登,而达到胜利顶峰的喜悦。女儿刚上小学时,我们也曾抓过她的学业,但督促辅导绝不越俎代庖,即使碰到难题,只是帮她一起分析,寻找方法,让她自己动手,自己思考。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确使女儿受益非浅。进入初中以后,我们基本上放手了,然而女儿的成绩却节节上升,中考顺利进入重点中学。三年高中,学业更吃紧了,但她应付自如,玩照玩,二胡照拉,电视也要看看,成绩不降反而上升,据统计,进高中时,排名约为全校135名,最后高考名次约为30名。
说起二胡,还是在女儿小学二年级时,学校组织乐队,女儿坚决要求参加学习拉二胡,其实当时好奇、好玩是第一。我们的态度是要学可以,一不能影响学习,二不能半途而废。随着时间推移,与她同时一起学琴的同学一个一个打了退堂鼓,她也曾想放弃,我们仍坚持这两条,鼓励她只要不影响学习,还是要坚持下去,最后只有剩她坚持到现在。
高考那年,高考结束没多久,还参加了二胡的等级考试,取得了九级证书。进入大学,顺理顺章成了学校民乐团的二胡“第一把手”,一年不到,又挑起了民乐团团长的担子。
3、规范的行为习惯是道德的基本素质
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知、情、意、行和谐、协调发展的结果,而知情意行在人道德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又是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和互相转化的。
其中“行”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好坏的重要标尺。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他自身修养、道德品质的具体表现。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学习成绩是一种素质,会拉琴是一种素质,道德品质更是一种素质,行为习惯则是道德的基本素质。
行为习惯种类繁杂,零零总总,可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每一件事都涉及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每一个内容都通过具体小事体现出来,举手投足,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思想素质。是举止文明,语言礼貌还是粗鲁野蛮,满口脏话;是先人后己,助人为乐,还是损人利己,以我为主;是真诚老实,还是圆滑欺诈;是遵守交通规则,还是乱穿马路闯红灯;是发扬社会公德,还是随地吐痰扔果壳,这是小事吗?不要认为孩子还小,还不懂事,给他说这些太早。
这里也有一个量与质的关系,量的积累可以形成质的飞跃,而量的变化可以引起质的变化。理论上我们是这样认识的,平时我们也是这样要求自己和要求女儿的,遇事常常要问一声,这样做对吗?应该怎样做?古人曾告诫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为之?不为之?应该有个标准。
所幸女儿从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良好的个人形象。真诚热情、谦虚好学、落落大方、笑口常开的纯真形象,给小学、中学、大学的同学、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博得了周围人们,包括邻里大妈,包括亲戚好友,包括80岁高龄的老舅公,包括同龄的叔表兄妹的钟爱。
日积月累,女儿正走向成熟,世界观日趋形成。成长记录册中一张张荣誉证书,记录着女儿成长的足迹:学校十佳学生,昆山市三好学生,劳动小能手,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今年女儿20岁生日前夕,被学校党组织批准光荣入党,在她们这一届学生中是第一批,在她们年级中,她又是唯一的一个。
作为我们有十多年党龄的父母来说,十分欣慰。
4、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致胜的精神武器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长期的潜在动力,它能对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举止产生巨大的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又特别强调精神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良好的心理素质就是我们“克敌致胜”的精神武器。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你胜不骄,败不馁,顺利时可以使你鼓起风帆,乘胜前进,逆境中又可以使你及时调节心态,调整策略,坚持再坚持,直至反败为胜。
而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可能使你忘乎所以,或者萎糜堕落。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针对女儿实际情况,要求她既要有好胜心,又要有自信心,更要有可能失败的承受能力。这方面,我们主要在这几个关键时候抓好女儿的心理调整,引导她跨过一个个前进道路上的隘口,引导她在挫折中磨炼,在逆境中成长。
①比较顺利、赞誉表扬不断的时候,绝对不能头脑发热;
②徘徊不前、一时受到挫折的时候,认真分析主客观原因;
③成绩退步、心理急躁的时候,保持清醒,调整策略,改变方法;
④受到误解、忍受委曲的时候,自我安慰,平衡心态,缓解矛盾。
这些年来,女儿也学会了不少解除心理烦恼的方法:会找导师、知心朋友或造成误解的对方,坦诚公布,心平气和地吐露心声,赢得同情,消除误解;会向父母说说悄悄话,使心中的烦闷得以释放;会在静静的校园里静静地兜一圈,不平静的心潮自然会平静下来。
作为家长,我们深知,要把子女培养成才,在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也是终身的导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乃至整体形象,都对孩子起着举足轻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和睦,平等相待,有事一起商量,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家务事既有分工,又都争着做,不嗜烟酒,不搓麻将,可以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
家长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思想道德,都是孩子无形的、直接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就学习方面来说,我们夫妇俩都是老三届,在那个年代失去了深造的机会,现在喜逢盛世,又算是在一定的领导岗位上,时常感到力不从心,使命感、责任感使我们重新拿起了教科书,向知识的彼岸奋进。
我们分别参加了函授学习和自学考试,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天天挑灯夜读,常常不思茶饭,苦读、探索、攀登,终于捧回了大学文凭,这一幕幕对女儿来说无疑是一种鞭策,一种激励。
家长对子女,不仅是亲人,是监护人,哺养人,更是第一导师,学习榜样。
作为家长,不能单纯强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铁不成钢”,殊不知,打铁还需自身硬,所以家长一定要从自我做起。
对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还要一个方式方法问题,也值得研究、商榷。这是一门综合艺术,运用得当,才能收到良好效果,运用不当,那即使你用心良苦,动机不错,也只能收效甚微,甚至适得其反。
有人奉行高压政策,棍棒教育,认为这样才能“痛在身上,记在心上”,我们认为不可取,孩子懦弱的心灵怎经得起打击、摧残?你不怕孩子记恨你、背叛你,离家出走吗?
有人奉行“批评”教育,骂声不绝,竭尽冷讽热嘲,我们认为也不可取,孩子稚嫩的心田需要的是培育,激励。
“批评”教育的结果只能是孩子的自信心丧失殆尽,从此笼罩在自卑的阴影中。
我们主张并实行的是“赏识”教育,多表扬,少批评,对孩子每取得的点滴成绩或成功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她取得更大的成绩。
我们建立一个成长记录册,记录着女儿成长的每个脚印,收藏好每次取得的各种证书。而批评则要注意适时、适度,适可而止,点到为止,只要让她认识,让她看到严重性、危害性,就达到目的了。既要让她享受成功的喜悦或者是尝到失败的痛苦,更要鼓起她追求更大目标的风帆,或者树立起改变逆境的信心。
总之,培养女儿建立良好的习惯,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哪个环节都松懈不得,有了良好的开头,一切都充满了希望。培养良好的习惯,给女儿一把前进的金钥匙,让她面对生活,面对激烈的竞争,远远比留给她什么家产重要得多,有意义得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