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陶渊明借钱买酒确有其事吗

传说陶渊明晚年穷困潦倒的时候曾向亲戚朋友借钱买酒,这确有其事吗?如果真有此说,最早又出自何方的?

全部回答

2006-05-25

0 0

    从能得到的资料来看,陶渊明借钱买酒应无其事。 陶潜嗜酒,不下阮籍。晚年潦倒,家贫不能恒得,而又一日不可离此君,奈何?主要靠故旧、邻里接济,“或置酒招之”,或“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或友人(以酒、银)馈赠①。
  有时为饥寒所迫,馋急了眼,五柳先生还会去“乞”食②, 当然,对于“忧道不忧贫”、“抱固守贫”的君子决不会去乞“嗟来之食”,也不会贸然为杜康而借贷,以其家境实力是还不清的,果如此,岂不是先生要背赖帐之名,这是与靖节先生的性格相悖的。
    当然,受人之惠,欠人之情,终须还是要还的,故咏“情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附件①以下说了两次王弘赠酒;颜延之多次“情款”,临去并“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送酒家”,看看前后文,这种情况只能说是“馈赠”,用现在流行话来说是给陶潜的饮酒“赞助”款,而决非“借钱”。
     “义熙末,征著作佐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令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河呃河撸戎粒廊槐愎惨茫砬旰胫粒辔掴枰病O仁牵昭又趿缶Σ埽谘把簦肭鼻榭睢:笪及部ぃ杖赵烨保客睾ㄒ伦怼A偃ィ舳蚯肭保毕に途萍遥跃腿【啤3⒕旁戮湃瘴蘧疲稣呔沾灾凶茫岛胨途浦粒幢憔妥茫矶蠊椤G辈唤庖羯笏厍僖徽牛尴遥坑芯剖剩约钠湟狻9蠹熘撸芯崎瑁比粝茸恚阌锟停骸肝易碛撸淇扇ァ!蛊湔媛嗜绱恕?そ蚯敝灯渚剖欤⊥飞细鸾礓蹙疲希垢粗? ” (《宋书·隐逸传 陶潜》) ② 【乞食】 陶渊明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岂虚来? 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 ------------------------------- 又及:楼上、楼下几位持“有”观点的朋友,多次提及以《五柳先生传》为证,现将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全文转贴于次,以正视听: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间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酬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晋书·陶潜传》,《宋书·陶潜传》。
  ) 请教诸位学长,陶潜在上文中何处表明(或隐喻、或暗示)了他“借钱买酒”? ----------------------------------------- 5月27日复楼下“湛蓝心空”学长: 1,对潦倒者的周济、馈赠、施舍是有人情味的,尤其是对于陶潜这样一位高风亮节、才气横溢的高士;而借贷则是纯贷、借双方直裸裸的利害关系。
    对于主家的“主动遗赠”的是酒食,根本未提及“钱”字,怎么就得出“故借钱买酒确有其事”的结论呢? 2,从逻辑上分析,按学长的“所以主动遗赠(故借钱买酒确有其事,不过,与其说"借",不如说"乞"较为准确)”论述,是否认定: 遗赠 = 借钱买酒 = 乞食 ? 不知中国自古至今的哪卷典籍上解释这三个词可通用或引伸? 3,其实,陶潜在此冠以“乞食”的标题,是含有一种无奈、自嘲和自谦的深意。
    在诗内就清楚表明是“遗赠”。再者,如果真是一般的乞食或借贷,怎能最后出现“谈皆(此字应为“谐”,学兄可能输录时疏忽了)终日夕,觞至辄倾杯”和“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的动人场面? 以上供参考。
  如有新的论据,欢迎提出再切磋。

2006-05-29

143 0

那你去问问陶渊明不就清楚了塞

2006-05-27

141 0

陶渊名等文豪颇爱喝酒 所以却有其事 见《五柳先生传》

2006-05-27

176 0

    陶渊明的晚年贫困潦倒,过的是饥寒交迫的生活。然而他把人生看得很透,把生死看得很豁达。在贫困潦倒中,他热恋着酒,热恋着生活,而且能够保持自己的晚节和情操,他对自己隐居田园的选择无怨无悔。
   晚年,陶渊明离开拐杖不能行走,站的时间长了也吃不消。他不可一日无酒,但家中连饭都吃不上,那里有钱打酒给他喝? 有一天,他的老朋友颜延之来看望他,两个才华横溢的老朋友分离九年多,见了面非常激动,有说不完的话。
    那天晚上,两个人开怀畅饮了一个通宵。颜延之在田园居住了好些天。分别的时候,让侍从提来一个钱袋,交到陶渊明的手中说:“陶公,区区几个小钱,不成敬意,留给你修缮屋舍补贴家用吧!” 陶渊明把钱袋掂了一下,很高兴地说:“还是让我把这些钱存到酒店里,就可以随时取酒喝了”。
     颜延之这一下给了陶渊明二万钱,可以买二十余斗米。饥肠辘辘的家人对陶渊明把钱全存到酒店,当然有怨言,但家人体谅他年事已高,来日不多,而且确实是不可一日无酒,也只好随他的心愿了。
   公元426年冬天,陶渊明已经75岁了,家中生活更是雪上加霜。陶渊明像冬眠的青蛙一样,天天蜷缩在被窝里。   一天早晨,翟夫人给他一条空袋,叫他出去借点米,否则中午就揭不开锅了。
  已经几次向人家借米,都没还人家的,谁还好意思再去借米?分明是去向人家乞讨。陶渊明和孙子阿寅拿着空袋,走在街上,不知道该到谁家去。又来到老李家借米,把空袋子藏在袖里,不好意思张口。李老汉猜透他的来意,很大方地把自家仅有的一点米,分一半给他。
    还把家中保存的一坛酒,与陶渊明共饮。令陶渊明很感动。回到家里写下一首《乞食》诗。这个把气节和尊严看得比性命还重要的隐士,这个当初“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现在拿着空袋向别人乞讨,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
   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主人解余意,遗赠豈虚来。 谈皆终日夕,觞至辄倾杯。 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
   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 陶渊明的这首《乞食》诗,诗中没有惊心动魄的事件,也没有慷慨激昂的抒情,千百年来,这首诗赢得无数的读者。  究其原因,是这首诗写得真实、朴素、自然。
  诗人写的是亲身的经历和感受,所以感人至深。 读着开篇“饥来驱我去”四句,透过朴实无华的文字,我们依稀看到一个为饥饿所迫的贫士,身不由己,步履艰难地“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苏轼说:“渊明饥则叩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延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真实的人。 中间“主人解余意”六句,转忧为喜。心地善良的主人,敬重陶渊明的为人,理解他开口求人的难处,所以主动遗赠(故借钱买酒确有其事,不过,与其说"借",不如说"乞"较为准确),并把家中仅有的酒拿出来与之共饮,因而使诗人非常感动。
   结篇“感子飘母惠”四句,引用韩信受漂母一饭之恩,不忘以重金相报的典故,说明诗人有报恩主人的思想,然自愧没有韩信之才,只好把主人的恩情深藏在心里,自己不能报恩于生前,只得托志于身后。   公元427年,陶渊明76岁那年夏天,园田居突然闯进一群不速之客。
  原来是新任江州辞史檀道济大人来拜访陶渊明,邀请他出仕。 陶渊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直病卧床榻。已经是炎热的夏天了,家里人怕他着凉,还穿着越冬的棉衣,身上粘糊糊的,难受得很。 陶渊明从床榻上坐起来,慢慢睁开眼睛,他头脑很清醒,他装着不认识檀道济的样子说: “檀大人是……” “哈哈……”檀道济大腹便便地说,“当年在镇军将军府,陶公是先皇刘裕身边的谋士,檀道济只是帐中一员偏将”。
     陶渊明假意思索一番,才点头道:“哦,想起来了,是刺史檀道济大人,请坐,请坐”。 檀道济说明邀请陶公出山相助的来意,没想到遭到陶渊明的断然回绝。临走时檀道济还不死心,留下一些酒肉柴米,并对翟夫人说,以后还来拜访。
  翟夫人和小儿子阿佟也没推辞,把送来的东西都收下了。  因为全家都在挨饿,这些东西对他们家太需要了。 孙子看到肉,高兴得手舞足蹈,跑到爷爷床前,告诉爷爷这个天大的好消息。
   陶渊明听说收留了檀道济的东西,把陶佟和翟夫人叫来质问,并且很严肃地指出:“他耀武扬威地跑到这里来,只是看中了我这个隐士的虚名,想让我出去蒙羞忍辱,替他沽名钓誉。  他的东西万万要不得!” 陶渊明斩钉截铁的态度,让翟夫人和小儿子犯了难。
  翟夫人说:“孙子看见肉,高兴得又蹦又跳。要是把肉送走了,不知他会哭成什么样子!” 这几句话,说得陶渊明心如刀割。他闭上眼睛,两行清泪夺眶而出。良久之后,他朝陶佟挥挥手说:“你去把那些东西给他送回去,我不能为这点东西,玷污了一世清名。
    寅儿现在吃不上肉,将来明理懂事,做个好人,才是我们陶家的福分”。 陶佟虽不情愿,终究父命难违,只好把檀道济留下的东西,一样不少地送回刺史府。 。

2006-05-26

159 0

我想有.因为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家境贫寒,曾做过祭酒 参军一类的小官,最大也就是彭泽县令,但只有短短八十天,又十分爱喝酒,借钱买酒也很正常. 最早在他的《五柳先生传》中提到过

2006-05-26

145 0

当然有啊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民俗传统
文学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