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知言者不藏书”,这个观点对吗?

全部回答

2006-05-20

0 0
    《韩非子?喻老》中讲了王寿焚书的故事:“王寿负书而行,见徐冯于周涂,冯曰:事者,为也。为生于时,知者无常事。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今子何独负而行?。于是王寿焚其书而舞之。
  韩非子对王寿焚书是赞扬的。他说:“故知者不以言谈教,而慧者不以藏书箧”。可见韩非是反对藏书,主张焚书的(后来 秦始皇有大规模的焚书坑儒之举,在秦国是有历史渊源的)。  我以为这是古人对读书所持的一种态度,用今天的话说,就叫做不能读死书,死读书,否则行为处事乃至治国平天下,则照搬照抄书中现成做法,没有个人见解,更无新的东西,此不但于事无补,甚至误国误民。
  似此,读万卷书又有何用,藏万卷书岂不误人。相反如果读书能读出新意,读出创意,此为“慧者”,当能著书立“言”(如韩非),则何需“藏书”,君不闻“半部论语治天下”乎?此为知(智)者之境界。  而今细细想来,那韩非也只会纸上谈兵,纵有富国强兵之策,终不为韩(君)国所用。
  到后来,遭秦国的李斯 姚贾谗言陷害而服毒自杀,未能善终矣。照此看来是读书读呆了,呜呼,死读书的人多乎者?多也!。

2006-05-15

116 0
    诚然,《道德经》是古圣老子留下的文字,老子对“道”的理解未能正确的被后代读者所解读。《韩非子?喻老》:“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言者不藏书。”庄子亦云:“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古人都认同了书被误读这一事实,然而《道德经》中所潜藏而可被人解读的道,也是受每一个时间和空间因素宰制的。  不过这一理论并不适用于您的理论,因为您解读的道,您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都是不成立的,毫无意义可言,若有意义,前人都白活了,五千年的误读还不如您的误读,你一个人存在的意义甚于五千年人无数人存在的意义。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书画美术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地理
器乐/声乐
舞蹈
书画美术
书画美术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