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24节气是从立春开始吗?

请问谁能详细说一下.

全部回答

2004-12-23

0 0
    8》24节气详细介绍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
   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把它编成节气歌,有人还写成七言诗。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甘一,下半年是八甘三。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2》24节气 立春:2月4日前后,太阳达黄经315度,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
  此时春去秋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  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 ,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5度。  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30度。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此时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 ,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95度,“寒露”节令开始。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
  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冬至:每年11月7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25度时为“立冬”季节。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
  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25度时,“大雪”节令开始。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时为“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2004-12-23

39 0
立春

2004-12-23

31 0
上面那位很详细,按阳历实际上应该从小寒起(元月6日前后)。

2004-12-23

64 0
    立春:2月4日前后,太阳达黄经315度,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太阳移至黄经330度。此时春去秋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太阳移至黄经345度。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1日(或22日),太阳移至黄经6度,阳光直照赤道 ,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5度。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30度。  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此时夏季开始,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交“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 ,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90度,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太阳达黄经105度,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23日前后,此时太阳已达120度,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移至黄经135度,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此时太阳达黄经165度,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80度,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195度,“寒露”节令开始。
  此时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寒露”,此时太阳达黄经210度。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冬至:每年11月7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25度时为“立冬”季节。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240度,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味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25度时,“大雪”节令开始。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270度时为“冬至”,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民俗传统
地理
器乐/声乐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文学
舞蹈
民俗传统
民俗传统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