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文化/艺术 地理

青城山上的建福宫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青城山上的建福宫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全部回答

2016-06-22

88 0
    位于青城山山门左侧,丈人峰下。临水傍山,古木葱茏,水流潺潺。始建于唐开元十 八年(730),原名丈人祠。道教的十大洞天中,每一洞天都有一位主治神仙,建福宫祀奉 的就是青城山的主治神仙青城丈人宁封真君。
  相传黄帝问道于宁封真君,宁封送其《龙趼 经》,使黄帝“得御风云术”,遂被封为五岳丈人统领五岳。  南宋淳熙二年(1175),圣旨 取古谣“帝以会昌,神以建福”之意,赐以“会庆建福宫”之名。
   建福宫现存两院三殿建筑系清代光绪十四年(1888)重建,近年又有大规模的重建。 宫后有丹岩翠林掩覆,前有亭楼映衬,游人沿着苍楠翠盖的石级梯道入宫,门额“建福 宫”三字是国民政府主席林森亲笔所题。
     建福宫前殿祀奉晋代四时八节天地太师范长生,他是“三张”以后,天师道又一重要 首领。范长生名寂,字无为,涪陵丹兴人,生于汉末,历三国蜀汉,至西晋成汉先主李雄 大兴年(318)后,隐于林谷,据说活了 130余岁。
  范长生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民间传说 他“善天文,有术数,民奉之为神”。  刘备当初闻其大名,欲封之官爵,范长生却预卜刘 备伐吴终必大败而辞官不受,遁隐于青城山中。晋元康初年,秦雍流民集团以李特为首反 抗益州刺史罗尚的镇压,遭到围攻。
  李特被杀,其弟李流被围困在郫县,粮草缺乏,危在 旦夕。流民中大部分是天师教徒,便遣人到青城山向范长生求援。  范长生慨然资助军粮, 李流军威大振。李流战死后,李特之子李雄听取范长生之计,攻下成都,建立“成汉”政 权。
  其时,朝野皆呼范长生为“范贤”,李雄并愿立范长生为君,自己为臣,范长生固辞, 并劝李雄称尊号。李雄即帝位后即拜范长生为丞相,加天地太师,封西山侯,人称“山中 宰相”。  公元318年,范长生在青城山羽化,并为后世留下《道德经注》、《周易注》两部 道教名篇。
   建福宫第二殿名为“丈人殿”,祀奉五岳丈人宁封真君及杜光庭真人两尊彩塑神像。 杜光庭亦称杜天师,字宾圣,道号东瀛子,浙江人。本来是儒生,后入天台山学道,成为 上清派著名道士。  为唐僖宗所重,领袖道门,人称“扶宗立教海内一人而已”。
  黄巢起义 攻占长安,僖宗被迫入蜀避祸,将杜光庭召至成都,赐号“广成先生”,旋以青城山为中 心重振道教。其后,辞官隐居于青城山白云溪,潜心精研道学。再后又辅佐前蜀王建、王 衍父子,使蜀中社会相对安定。
  但他仍结庐青城山不居庙堂,公元933年,“一旦,披法 服,作礼辞天,升堂趺坐而化”。  杜光庭在青城山居住的近三十年时间里,总共写下30部 250多卷著作,在中国道教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
   建福宫后院清静无尘,有两株上百年的仙人松,枝繁叶茂,铁干似虬。后殿内另祀三 尊彩塑神像:中间是太上老君,道教尊为教主;左面是东华帝君,即华阳真人王玄甫,是 全真道北五祖的第一祖;右面是道教全真派的创立者王重阳祖师像。
    后殿楹柱上所挂长联 是国内山志佳作,历经劫难尚保存完好,向为青城一绝。 建福宫附近有一座过雨亭,当地又叫鬼城山,据说是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纵横家鬼 谷子的隐居处。泉下有一池塘,数丈方圆,水深且冷,其中建有一座小亭“委心亭”,亦 名“水心亭”,曾有诗单赞此亭:“灵泉飞落水心亭,为洗尘埃净道心。
    方外有人宜话旧, 指筇来看万山青。” 从建福宫楠木林右侧上山可到梳妆台,传说是明末庆符王陈妃遗迹。庆符王为光复大 明江山曾屯重兵于青城山,后来,庆符王带兵出山征战,陈妃日日于此处梳头,希望看到 庆符王得胜归来。
  孰料造化弄人,庆符王兵败战死,陈妃得此噩耗,自尽殉节。  后人感念二人生死不渝的爱情,建亭为纪。

类似问题换一批

热点推荐

热度TOP

相关推荐
加载中...

热点搜索 换一换

文化/艺术
地理
民俗传统
文学
历史话题
书画美术
器乐/声乐
舞蹈
地理
地理
举报
举报原因(必选):
取消确定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