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四季如春的地方是在哪个地方?
我国有许多地名中有“春”字,例如吉林的长春,福建的永春,台湾的恒春等。可是,实际上这些地方的春季都不算长,长春春长只58天,恒春实恒夏,春长只48天,永春春天算长了,也只是102天,都既不“永”,也不“恒”,仅仅反映了人们对万物朝气蓬勃的春天的喜爱而已。 但是,我国却确实有这么一个地区,从温度上讲,不仅3〜5月份是春天,就连盛夏的7月,隆冬的1月也是春天,这就是我国云南中南部的四季如春地区。原来,从青藏高原东部南下,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云南中南部地区,海拔只有1500米左右,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尚在22度以下,盛夏而无夏热。 冬天,因为这里纬度低,太阳很高,天气又晴好,热量丰富,东部重重...全部
我国有许多地名中有“春”字,例如吉林的长春,福建的永春,台湾的恒春等。可是,实际上这些地方的春季都不算长,长春春长只58天,恒春实恒夏,春长只48天,永春春天算长了,也只是102天,都既不“永”,也不“恒”,仅仅反映了人们对万物朝气蓬勃的春天的喜爱而已。
但是,我国却确实有这么一个地区,从温度上讲,不仅3〜5月份是春天,就连盛夏的7月,隆冬的1月也是春天,这就是我国云南中南部的四季如春地区。原来,从青藏高原东部南下,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云南中南部地区,海拔只有1500米左右,这里7月份平均气温尚在22度以下,盛夏而无夏热。
冬天,因为这里纬度低,太阳很高,天气又晴好,热量丰富,东部重重高山又阻挡了来自东北方的寒潮冷空气,因此这里1月份平均气温也在10丈以上,隆冬而无冬冷。总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昆明并有“春城”之誉,你如果在1月份去昆明,街道两旁高大的桉树和银桦树会把你迎进一个绿色的春天世界,公园里鲜花开放,田野里菜花金黄,一派江南的春日景象。
你如果在7月份到昆明,这里还是暮春般的温暖,如果不活动,也决不会出汗,老年人还常常喜欢抱着孙女、孙子,在室外沐浴着春日般的阳光哩!不过,云南中南部并非平原,那里地形起伏,特别是西部地区更是高山大江并排南下的横断山区例如,红河河谷(元江)中的元阳城海拔1493米,是属于“四季如春”的气候;而海拔 1200米以下地区,则是“长夏无冬,秋去春来”;而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顶地区,却又是“长冬无夏,春秋相连”了。
在云南北部更高的山上,还有既无夏季,又无春秋的“全年皆冬”气候哩。因此,四季如春并不是整个云南中部的气候特点,而只是山区垂直气候链中的一环。而且,有趣的是,在这四季如春区中,却竟然是“一日之中有冬夏”和“四时皆如春,一雨便成冬”。
原来,云南高原上特别是盆地中的气温日变化很大,气温昼夜之差比冬夏之差还大。例如,昆明隆冬1月,午后最高气温和清晨最低气温之差平均是13。9度,而1月和7月平均气温之差却只有12。1^。所以隆冬的昆明,午后虽是春光明媚,中午还有春困人乏的感觉,可是,日出前的早上,竟是接近0^的低温。
再如,4月份午后最高气温平均24度,阳光下已有夏意,但是清晨最低气温平均仍只有10。1 T,似余冬寒。午后最高气温和清晨最低气温之差14。0度,也比冬夏间温差大。可见昆明平均气温的“四季如春”竟是寓于“夜冬昼夏”之中。
昆明这种“一日之中有冬夏”的原因,乃是因为昆明等云南城镇大都位于盆地之中,白天盆地中阳光热量不易散发气温偏高,而夜间除了盆地自身冷却外,还有从坡上流下来的更冷气流。因此,只有在山顶山脊上,终日有春秋温度的自由大气吹拂,气温昼夜变化很小的地方,才是既四季如春又时时如春的恒春气候。
云南中南部地区“四季皆如春,一雨便成冬”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云南纬度低,太阳热力强,只要天晴,气温总比较高。一旦阴雨,没有强热的阳光,雨水蒸发又消耗了大量热量,气温便会急降。例如,1974年2月25日以前,冷空气在云南以东境外,当时贵州、湖南、广西都出现明显的严寒,而云南却是一片晴空。
昆明这天最高气温达到221,阳光下已有夏意,街上有的姑娘还穿着裙子。可是第二天,冷空气进入云南境内,一下子竟使昆明最高气温猛然降到51,最低气温竟降到0T,使整个云南省由“夏天”转入“冬天”,昆明街上穿裙子的姑娘也统统换上了 “冬装”毛衣。
当然,这样剧烈天气变化的机会是不多出现的。沙漠地区有森林住在山区的人,常常会发现许多奇怪的现象。有时候,山岭下部的层层梯田还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山顶却已进入濛濛云中了。这就是山区人民所说的“山戴帽”现象。
会看天的人知道,有些山戴帽现象还是下雨的预兆哩。有的时候,山脚下天气还是好好的,可是山上却打起雷,下起雨来了。为什么高山上容易多云雨呢?这还得从云说起。云是由飘浮在空中的非常非常小的小水滴组成的大集体,而小水滴是由空气中看不见的水汽凝结成的。
可是,为什么空气中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水汽,而空中却并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云朵呢?原来,从水汽变成水滴需要有一定条件。这个条件就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超过了空气包含水汽的最大能力(这在气象学上称为水汽饱和),就像把白糖化在开水里一样,如果不超过一定限度,看上去还是一杯白开水,是看不到白糖沉淀出来的。
所以,一旦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达到并超过了这个限度,多余的水汽就会纷纷在空气中的细粒上凝结成为小水滴,于是,云就似魔术般地出现了。不过,在自然界里,大范围的空气达到饱和而成云的原因,秋冬季节早晨,在河面、湖面或者江面上,看到的蒸汽雾就是这样形成的:温暖的水面上蒸发出来的大量水汽进人到水面以上比较冷的空气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超过了空气包含水汽的最大能力,所以多余的水汽就凝结成为大量的小水滴,“地面上的云”——雾就出现了。
我们日常烧开水,水面上冒出腾腾的热气,情况不也是这样吗?自然界中,形成大范围云层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气温降低,使得空气包含水汽的能力迅速减小到比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含量还小。我们夏天吃冰棍的时候,不是常常看到冰棍上冒白色的蒸汽吗?那就是因为靠近冰面的空气迅速降温冷却,空气中多余水汽马上凝结的缘故。
这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夏季空气潮湿时打开冰箱门,从冰箱里还会流出大量雾气来,这也是因为冰箱里流出来的气流降低了附近空气温度。更有趣的是,作者1996年11月9日在黑龙江省漠河村食堂吃晚饭的时候,只要有人开门进来,门外_30丈〜-40T的空气一吹进来,就会出现半屋子云雾。
这云雾好像是从外面吹进来的,实际上却是室内暖空气降温后其中的水汽凝结成的。不过,自然界里大规模云层生成所需要的大规模冷却,主要不是靠外界的冷源,而是依靠气流本身的上升运动来完成的。空气一上升,外界压力不断减少,体积不断膨胀,温度就降低了。
自然界里气流为什么会上升呢?一般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白天太阳晒热地面后,烤热了近地面的空气,空气一受热,体积膨胀,就变轻了,逐渐向高空升去。升到一定高度,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空气达到饱和,云就出现了。
夏天午后的朵朵对流性积云,有时发展得像大甚至打雷下雨,这种云就是这样形成的。气流大规模上升的第二种原因是:空气大规模流动时,遇到了大范围的障碍物,比如遇到山脉,气流在山坡上被迫抬升,或者是冷暖两股气流相遇,由于冷气流较重,暖气流较轻,冷气流就楔入到暖气流的下面,暖气流就在冷气流的背上被迫抬升。
当气流被抬升冷却到水汽饱和时,云就从无到有地出现了,当气流继续上升,气温继续降低,“多余”的水汽越来越多,水滴也越来越大,等到水滴重到上升气流托不住它的时候,就降下雨来啦!所以,山区里的云量、雨日和雨量都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
如海拔1215米的庐山,年雨量1917。9毫米,年雨日169。0 天,它比山麓海拔32米的九江市年雨量多31%,年雨日多20%。再如,海拔1840米的避暑胜地黄山,年雨量2394。5毫米,年雨日182。
6天,比山麓屯溪年雨量多43。4%,年雨日多18。3%。北方气候比较干燥,所以山上山下差别更大些。例如,海拔1533。7 米的泰山,年雨量1132。0毫米,年雨日101。3天,比山麓泰安城年雨量多56。
7%,年雨日多27。6%。陕西省海拔2065米的华山,年雨量900。4毫米,年雨日127。6天,比山麓关中平原上的西安年雨量多55。1%,年雨日多32。1%。我国雨日最多的地方,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不在平原上,而正是在高高的峨眉山上,这里海拔3048米,年雨日263。
5 天,而山麓乐山市只有174。9天。由于雨量和雨日随高度增加,山区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出现了许多奇怪的现象。比如,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间烈日当空,正是伏旱时期,雨水很少,这对水稻是很不利的。
可是在山区,随着高度增加云雨渐多,伏旱减轻,以至没有伏旱。例如,皖南的屯溪地区,7〜8月的月雨量从雨季5〜6月份的300毫米左右,突然减少到130毫米左右,月平均气温则从6 月的24。5T骤升到7月的28。
11,伏旱较重。可是1840米高处的黄山气象站,7月和8月雨量分别仍有234毫米和336毫米,并无伏旱现象。雨水随高度增加,对我国南方双季稻上山,夺取粮食丰收,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欧亚大陆西岸北纬40 °附近,是一种“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因为这里夏季的雨量更少,干季更长,气温又相当高,蒸发量远远超过了降雨量,因此当地生长的植物都带有干旱气候的特征。例如,有的植物长得比较低矮,有的植物叶子很厚,储存水分;有的叶子上面还有蜡质保护……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储存水分,或是减少蒸发,以度过干旱的长夏。
可是如果上山去看看,情况就大不一样,在干旱气候下简直是“奢侈品”的阔叶树几乎漫坡皆是。这种阔叶树需要蒸发消耗大量的水分,这足以说明这里夏雨已经比较多了。如果我们再到祖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高山去旅行一次,还会使我们更加惊讶不止哩。
在它们的山麓,都是一片干旱荒漠景象。可是山坡下部却已生长出一些耐旱的草类,渐渐地越来越茂密,成为牛羊成群的丰美牧场。再上去,渐渐有树了,并且树逐渐多起来了,接着竟出现了成片的森林带。一直到夏季过凉,树木不能生长的高度为止,森林才让位给高山草地。
例如,天山北坡森林带的下界大约是海拔1800米,上界大约2200米左右。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西南坡,因为雨水比天山、祁连山、贺兰山等山脉都多些,因此芳草鲜美的草原已经铺到了山麓脚下。天山北坡和阿尔泰山西南坡的森林面积有2万多平方千米,是我国著名林区之一。
天山北坡东起巴里坤,西到伊宁,绵延千里,生长着茂密的云杉林。阿尔泰山则围上了落叶松森林的腰带。这两种树都是木质坚韧的优良木材,树干笔直,树顶钻天,有的树甚至高达30〜40米,直径粗到1〜2米,这是多么好的森林呀!可是,在它山脚下还是一望无际的荒漠呢!这种例子世界上也常有,比如墨西哥尤卡坦半岛上是热带稀树干草原景观,可是在600米以上地区却生长着郁郁葱葱的热带森林。
美国达科塔州西部有一座“黑山”,其实这座山并不黑,只因山上长满了暗绿色的森林,和周围平原上黄褐色的干草原景观比起来,才显得有些“黑黝黝”的。非洲东部肯尼亚的沿海平原也是这样,周围是广大黄褐色沙滩灌木或是裸地,而马萨比特山脉就是上部披上森林,中下部是草原的一个个绿宝岛。
但是,也不是所有沙漠地区的山上都有森林。就以天山北坡为例吧,山麓的通古特沙漠年雨量大约只有150毫米左右,P上到920米高的新疆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年雨量增加到247 毫米,但是还是不能生长森林,市区马路两旁笔直的钻天白杨原来一般是依靠人工灌水生长的。
所以在天山北坡地区这样低的高度上不论什么地形都是不能生长森林的。只有再向髙处,雨量更增多了,再加上因为温度的降低,植物的蒸发消耗也更少些了,一个增加供应,一个减少消耗,于是大约到了 1800 米高度上,森林才出现了。
但是,在沙漠里,就是很高很髙的高山上也还不一定都有森林,比如天山南坡、昆仑山北坡就没有。昆仑山比天山还要高得多呢!这是因为,如果气候条件过于干旱,雨量随高度增加的速度很慢,往往等不到雨水增加到足够多的时候,这个高度上的夏季温度已经太低了。
要知道,如果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01,即使雨水再多,也是不能生长森林的。天山南坡、昆仑山北坡正是这种情况,所以山区上部也只是高山草地,而没有森林了。收起